好時節

第七十四章 前有荷塘后有竹林(兩章合一)

聶氏病了一場,趙廷暄因要侍疾,可以暫緩進京。

就當所有人都以為聶氏至少要病上一年半載時,她卻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病好了!

九月末,寒意襲來,紅消翠減,滿目凋零,梁王胞弟趙廷暄踏上了進京之路。

趙廷晗繼承王位,以及趙廷暄去做質子的消息,幾乎同時傳到吳地。

趙時晴先是欣喜,再是擔憂。

欣喜的是大哥終于繼承王位了,他們這些日子的辛苦沒有白費。

擔憂的是她去過京城,她親眼目睹身為質子過的是什么日子,二哥自幼長在綺羅叢中,蹭破油皮都是一件大事,這樣的二哥,身處京城那樣的虎狼窩里該如何自保,但愿聶氏這次不要糊涂,派些沒用的東西跟著二哥一起進京。

不愧是被聶氏視為妖精的人,趙時晴全都猜對了,聶氏還真如她擔心的這樣,把趙廷晗和趙云暖安排的人,以這樣那樣的理由全都替換了,換上了她所謂的心腹。

趙云暖原本挑選了四名王府暗衛,這四人跟隨父王多年,不但武藝超群,而且忠誠可靠。

另外,趙云暖還出面,說服了已經準備榮休養老的史先生陪同趙廷暄一起進京。

史先生曾是父王的幕僚,是看著他們姐弟長大的。

得知這五人與自己一起進京,趙廷暄沒有異議,畢竟從他記事起,這五人便已經在父王身邊了,父王用過的人,當然靠得住。

然而去了一趟遂寧宮,趙廷暄便郁郁寡歡,母妃說他太傻了,這五個人雖然跟過父王,可是現在他們早已投靠新主,眼里心里都是大哥趙廷晗,哪里會把他放在眼里。

自古在家里便有奴大欺主一說,更何況還是京城?

考慮了整整一晚,趙廷暄終于鼓足勇氣找到趙云暖:“姐,我,我聽說史,史先生,身體一直不太好,京城寒冷,他,他,他.”

從小一起長大的一母同胞,趙廷暄一張嘴,趙云暖便猜到他要說什么,心中涌起一陣失望:“你不想讓史先生去京城?”

趙廷暄面紅耳赤,額頭滲出一層薄汗:“不是,我不是那個意思,我們要為史先生著想,他年事已高,身體又不好,離鄉背井終歸不太好吧”

趙廷暄的聲音越來越小,到了后面就只有他自己才能聽到。

趙云暖聲音冷冷:“這是母妃和你說的?”

趙廷暄連忙解釋:“母妃沒說,這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姐,你誤解母妃了,我們都是母妃的親生骨肉,她都是為我們著想。”

瞬間,趙云暖什么也不想說了。

她強忍著把趙廷暄轟出去的沖動,說道:“陳非四人呢?若是你不想要,也可以換掉。”

“要,要,我沒有別的意思,我就是覺得讓他們離鄉背井不太好.”

趙云暖眼中閃過一抹嘲諷,趙廷暄說的是“他們”,這個“他們”當然不會是專指史先生一人。

“換人吧,他們四人的家眷都在梁都,誰不想一家團圓呢。”

話外音,誰想跟著去當人質啊。

趙廷暄忙說不會換,可是到了臨行的前一天,還是給這四人每家送了一份厚禮,把這四個人換了下來。

這樣一來,跟隨趙廷暄進京的人里,便都是一直跟在他身邊的人了,文有他現在的夫子和兩名清客,他原本的兩名伴讀都是梁都的官宦子弟,他要去京城為質的消息傳來,這兩名伴讀就被家里接回去了,于是聶氏便快馬加鞭給娘家送信,讓娘家挑選了兩名聶家子弟,做為趙廷暄的伴讀送往京城。

除了這兩名聶家子弟,聶氏還請了聶家三房的二老爺和那兩名伴讀一起進京。

聶二老爺是秀才,趙廷暄一無封號二無官職,按制不能豢秀才以上功名者為幕,再說,聶二老爺是聶氏的堂弟,如果趙廷暄是梁世子,舅舅給他做幕僚無可厚非,可是趙廷暄只是白身,讓聶二老爺做幕僚,肯定會惹人非議。

因此,聶二老爺此番進京,他的身份并非幕僚,而是趙廷暄的長輩,一位不放心外甥的好舅舅。

至于侍衛,按規制不能超過十人,畢竟京城的梁王府里也有侍衛。

趙廷暄換掉趙云暖撥給他的四個人,便帶上他自己原有的十名侍衛,可是聶氏不放心,又以隨從的身份,把自己的四名陪房塞到進京的隊伍之中。

趙廷暄是第一次離開梁地,他從未去過京城,雖然知道為質不易,可是面對即將展開的新生活,趙廷暄還是難掩激動。

一路之上,他每到一地都想出去走走看看,看看這不同于梁地的風土人情,可是不到十日,新鮮勁一過,趙廷暄便覺得索然無味。

在梁都時,只要他出門,看到的都是恭敬的笑臉,他的馬車停駛在大街上,其他馬車會自覺為他讓路;梁都數得上的鋪子,但凡新到了稀罕的物件,或者推出了新菜新點心,都會優先請他品評。

可是離開梁都,尤其是出了梁地,便沒有人認識他了,起初他還覺得這樣別有一番樂趣,但是當他面對客滿的酒樓,被小二說要在外面等著的時候,他便什么樂趣也沒有了,想要發火,發火也沒用,你是誰啊,知道這酒樓是誰開的嗎?就憑你還想來這里當大爺,撒泡尿好好照照。

趙廷暄哪里受過這樣的委屈,到了下一座城池,他便不想出門閑逛了,就連飯菜也是讓人去酒樓買了帶回來。

離京城越近,天氣便越是寒冷,趙廷暄雖然帶足了御寒的衣裳和手爐,可還是被那呼嘯的北風差一點刮走。

“怎么會有這么大的風.”

話未說完,一大口冷風灌進口中,透心涼,心飛揚。

于是趙廷暄連馬車也不想下了,只盼著快點到達京城。

而此時的吳地,剛剛下過一場雨,天氣轉涼了。

趙時晴帶著她的小分隊進了一家成衣鋪子,大手一揮,每人買了四套厚衣裳,還給大胖和小妖訂做了兩身。

大家高高興興地來到他們新租的院子,這里前有荷塘,后有竹林,凌波算了算,租院子比住客棧要便宜多了,于是趙時晴便把這院子租了下來。這已經是他們來到吳地后的第三個住處了,之前都是住在客棧,后來他們打聽到吳地并非各地都是家家都有織機,但是在廬州五縣中的青廬和白廬,卻真的是家家有織機,比如那個織出碎花布的楹花記,便是廬州的。

廬州是州城,下轄青廬、白廬、云廬、高廬和秋廬五縣,二十年前,上一代的吳王下令,對于五臺織機以下的織造戶取消了織造稅,當時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置辦了織機,想用織機發家致富。

然而什么東西多了,便良莠不齊,經過幾年的優勝劣汰,最終只有廬州的青廬和白廬挺了下來。

在青廬和白廬,無論是縣城還是鄉村,家家戶戶都有織機,這里的女子,無論是在娘家還是在婆家,地位都很高,因為她們能賺錢,是家里的頂梁柱,因此也就有了話語權。

得知吳地的織機集中在廬州的青廬和白廬,趙時晴便帶著她的小分隊來到廬州。

初到廬州城,趙時晴便對這里有了好感。

除了廬州的吃食合她口味,還因為這里的風土人情。

比如她到廬州的第一天,便親眼目睹了妻子帶著小姑子,當街打相公的一幕。

那家的男人去了賭坊,妻子知道后,便帶著兩個小姑子過來抓人。

她們每人手里一根棍子,把那男人打得當街求饒。

趙時晴開了眼界,無論妻子還是那兩個小姑子,都是楊柳細腰,眉清目秀,無論怎么看,都和悍婦不沾邊。

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一看!

可是她們那看似纖弱的手臂把那男人從地上拖起來時,趙時晴卻在她們身上看到了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氣勢。

“秀秀、凌波,你們看到了嗎?學著點,以后你們的相公如果不聽話,你們也要像這樣把他揍得滿地找牙。”

凌波和秀秀齊齊搖頭:“我們才不嫁人呢,嫁人有什么好。”

趙時晴沖著她們豎起大拇指:“好孩子,不枉二小姐疼你們。”

她們租下的這個院子位于廬州城邊上,這里無論出城還是進城都很方便。

安頓下來之后,趙時晴便想去青廬縣,泥鰍出去買早點時,聽人說前兩天的大雨,把縣城通往青廬的一座橋給沖壞了,雖然沒塌,但是搖搖欲墜,很是危險,不過,青廬富庶,現在已經有大戶出錢修橋了,不過也要多等些日子,等到把橋修好才能通過。

既然青廬暫時去不了,那就先去白廬吧,趙時晴覺得無所謂,這兩個縣都要去,先去哪個都一樣。

趙時晴讓秀秀和沈觀月留守,她帶著泥鰍和凌波去。

兩人沒有意見,沈觀月是個閑不下來的人,他一到廬州便四處閑逛,白廬那種鄉下地方,他才不想去。

至于秀秀,經歷過無家可歸四處流浪的日子,無論是她還是大胖,格外珍惜歲月靜好的居家生活,哪怕這里是租來的房子,哪怕只是暫居,他們都很享受。

何況她門前的池塘里就有魚蝦,房東說了,這里的魚蝦隨便撈,所以昨天晚上她就在池塘里下了網子,今天她要把魚蝦全都做出來,留著給大胖和小妖當零嘴兒。

雖然有小魚干吃,可是趙時晴還是帶走了小妖,沒辦法,小妖無法容忍與大胖共處一室,秀秀制得住大胖,卻惹不起小妖,所以趙時晴只好把她一起帶上。

白廬縣與青廬縣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兩縣相隔并不近,中間還隔著高廬和云廬,同時也是距離廬州城最遠的一個縣。

趙時晴三人趕在城門關閉之前進城,原以為白廬富庶,一定不會像兆亭鎮那樣只有一家客棧,哪怕他們來得晚,也能輕輕松松找到客棧投宿。

可是他們只猜對了一半。

白廬的確富庶,也不是只有一家客棧,可是正因為這里富庶,來來往往的客商特別多,趙時晴三人接連去了幾家客棧,全都客滿。

當然,大通鋪還有地方,泥鰍表示他可以,趙時晴沒住過大通鋪,她也挺想嘗試一下,但是凌波不同意,她家二小姐是金枝玉葉啊,哪能去住大通鋪?

無奈之下,他們只好繼續找地方住。

在街上問了幾個行人,他們終于又找到一家客棧,這家客棧有個不同凡響的名字,名叫仙客來。

三人在仙客來門前下馬,泥鰍把韁繩交給凌波,便要進去詢問。

正在這時,只見一個老頭罵罵咧咧從里面出來,雖然出來了,卻沒走,站在門口繼續罵。

這時,小二從里面出來,指著老頭吼道:“老瘋子,你若是再不走,就別怪我們不講情面了,別以為你年紀大了,就能無法無天。”

老頭:“無法無天,你們都敢叫仙客來了,還有什么法,什么天?”

小二:“這客棧是我們東家開的,東家愛叫啥就叫啥,關你屁事,你要是真的閑,就回家管管你的兒孫,少在這里教訓人。”

老頭:“老夫的兒孫也是你們能說的?快去把你們東家叫過來,讓他把這名字改了,他若是不改,老夫就替他重新寫塊牌匾掛上去!”

小二淬了一口:“你改動牌匾試試,老不死的,想找打就說一聲,小爺替你兒孫教教你!”

聽著這一老一少針鋒相對,趙時晴給逗樂了,那小二居然說要替兒孫教教這老頭,哈哈,有意思,真有意思!

小二罵著罵著,一抬頭,便看到了趙時晴三人,他對老頭說道:“你快到一邊去,別在這里堵著門,給貴客讓路!”

再看向趙時晴三人時,小二立刻換了一副笑臉:“貴客是來投宿的嗎?貴客來得真巧,剛剛有客人退房,這會兒剛好有兩間空房。”

小二在客棧里練就一副好眼力,一眼便看出這是主仆三人,丫鬟肯定是要和小姐住一屋的,小廝大多是住大通鋪,可這位小姐年紀還小,小廝年紀雖然也不大,但來頭不會小,多半是家中長輩的親信,派來跟著小姐的,大戶人家的體面仆從,大多不會去住大通鋪,主子會給他單開一間房。

趙時晴并不知道小二在短短時間內百轉千回,聽說還有兩間空房,便很高興,正要把馬交給小二,卻聽到那被冷落一旁的老頭破口大罵:“狗眼看人低的東西,剛剛還騙老夫說已經沒有客房了,現在又說有兩間客房,你是以為老夫沒有銀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