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華引

第114章 敗筆

太皇太后抬起手背嗅嗅氣味,又對著光仔細端詳半晌,臉上神色十分滿意受用,口里說道:

“你這丫頭打小知書達理,手上靈巧不說,單是捯飭這些物件的心思,嘖嘖嘖,也不知誰有這個福分當咱家的駙馬呦。”

打小知書達理?

李宮令心里笑了笑,太皇太后在晏安行宮足足困了二十年,哪里見過嘉和公主打小的模樣。

這天家的情分也真是奇怪,單看今日兩人的相處,比之尋常人家的嫡親祖孫也要親上幾分,誰又想象得到這二人毫無血緣關系,甚至到了今日二人見面的次數一個巴掌都數過來了?

“皇祖母您瞧”,嘉和公主將自己的臉湊到太皇太后眼前,“這東西我用了幾日,要是皇祖母這樣的頂頂美人兒用了,姿容怕不是要更美上幾分?孫女兒都不好意思跟您站在一起咯。”

二人又絮絮半晌如何養膚護顏之類的話,太皇太后面上逐漸現出些疲意,嘉和公主乖覺地起身道:

“孫女兒再回去多做幾盒這樣的面脂,趕明兒給秋姐姐和暖晴妹妹他們也送上幾盒去。”

說著又摟著太皇太后的胳膊膩歪道:

“祖母可別嫌孫女兒煩,孫女兒之后可要常來您宮里的。”

太皇太后也一臉慈愛的笑意,拍拍女孩兒的背,“就怕你不來呢,可別嫌棄老婆子黏人才好。”

李宮令親自捧了嘉和公主的大紅猩猩氈羽緞斗篷來,又將她一行人送至福寧宮大門上方回。

剛跨入暖閣,便聽到太皇太后清靈的聲音問道:

“你說昨夜張平獨自去見了儀太妃?”

李宮令正正神色,點頭應道:

“是。”

“你說,這儀太妃會不會也是當年的她留下的人?”

當年的她?

李宮令仿佛記起了什么令人不安的事情,一貫四平八穩的面色有些驚動,她歉意地躬身下禮:

“太皇太后恕罪,婢子這就去查。”

太皇太后搖搖手,“你別急,咱們不在宮里二十年,想要事事盡知還需要時間呢”,她唇角浮現兩個梨渦,“人手不夠可以找萬侍衛幫忙,他是少些歷練,但至少是個忠心可靠的。”

“依婢子看,這嘉和公主在您跟前好像太過伶俐討巧了些,會不會也是儀太妃授意的?”

想起嘉和公主的生母便是儀太妃,太皇太后嘴角剛浮現的笑意也隱去了。

“不管是不是,小心些總是對的”,她目中寒光乍現,“不管是誰,都別想在哀家和皇帝身上動歪心思。”

嘉和公主因尚未婚配,仍然住在后宮之中。

此時她和心腹侍女孑然穿行在冬雪初霽的午后宮巷,兩人一前一后地在談論著什么。

“難為公主了。”

那侍女滿腔歉然心痛,從前是尊貴榮寵的金枝玉葉,先帝的掌上明珠,如今在這宮里只如同個寄人籬下的客人。

“蕭關,你想多了,我并未覺得有多難為。”

嘉和公主滿臉平靜無波,與方才福寧宮中嬌俏討喜的少女判若兩人。

她有兩名心腹侍女,名字也是她自己在四歲時取的,分別叫征蓬和蕭關。

她最愛的并非是尋古方炮制香料胭脂,她愛騎馬射箭,四歲讀王摩詰文集,便對這首使至塞上分外神往。

征蓬出漢塞,蕭關逢候騎,正是她兩名侍女的名字出處。

“雖然對我來說她算個生人,但我知道她很關心錚哥哥,錚哥哥不會害我,她就也不會。”

公主的話很簡短,但后面的意思蕭關已經領會到了。

公主和皇帝感情好,她也可以盡力去討好皇帝的祖母。

“眼下這宮里,我和母妃算什么?”

嘉和公主笑得慘然,“不過是仰人鼻息罷了,公主哪有什么嬌貴的?遇到不太平的時候還要被送出番邦和親呢。”

蕭關低頭默默,對于眼前的處境,公主比她看得清,也比她想得開,但是,仰人鼻息,對于一個公主來說,真的是太苦澀難熬了。

“咦”,嘉和公主伸手擋住蕭關,望著遠處的巷口,“皇帝哥哥不是去了衛府嗎?這么早就回來了?”

蕭關也抬頭望向遠處,紅墻琉瓦的夾道盡頭,正是皇帝日常的儀仗在緩慢經過。

“這是要去太皇太后那里嗎?”

時序近年下,京都城里經過這大半年的平靜和休養生息,大街坊巷之間漸漸生出平和之氣,小年之后,每日都有炮仗煙花在京都的街頭巷尾燃起,劈頭蓋臉濺落滿地喜氣。

連居于重重宮闕之內的天子,也偶爾被這些平民喜氣沾染,常日里的皇帝眉梢眼角總帶些笑意,今日卻是不同的。

“皇上”,喬公山落后皇帝一步,低聲回稟道:

“鄺離那里剛剛遞來的消息,昨夜張平去見了儀太妃。”

皇帝擰起的眉頭在前額虬結成一團,“儀太妃?張平?”

這后宮中七折八拐的關系還真是處處讓人驚喜。

“還有”,喬公山邁了一小步縮短與皇帝之間的距離,聲音輕若蚊蚋:

“鄺離還說,不止咱們在留意張平的動靜,昨夜他也看見了福寧宮的李宮令。”

“大伴你發現了嗎”,皇帝咧咧嘴,“皇祖母對延陵王和張平的恨意比我還多。”

他的這位血緣上的祖母,前十幾年的人生里從未謀面的祖母,也是一個有秘密的人罷。

“太皇太后關注張平的動靜也屬正常,畢竟她如今能仰仗的只有皇上,那對皇上不好的人,她也都不會喜歡。”

喬公山斟酌著詞句,謹慎地回答。

但他心里也很清楚,雖然是祖孫兩個,但皇帝對她的情分甚至比不上衛老太太。

太皇太后既然能對張平如此關注刺探,背地里對皇帝的窺伺揣度自然也有,這個發現對皇帝來說終歸不是件愉快的事。

“你說得對”,皇帝笑容和煦,但眼中沒有笑意,“至少現在看來,祖母和我是一榮俱榮的關系,她不會做對我不利的事。”

這話喬公山不敢接,又知他今日因林宜秋之事心里不痛快,只得打岔道:

“皇上和衛大人聯手,果然是什么難題都迎刃而解。這什么空城計呀、金蟬脫殼呀、圍魏救趙呀這樣戲文里唱的好計謀,小人是如何也想不到的。”

喬公山指的是昨夜皇帝和衛承曄用計,暗中將錢石護送往西南路軍中,卻讓陸祥的巡防營在衛府周圍故布疑兵吸引對手,衛府早早布置了人手和機關只待引君入甕,果然引來了一大批死士。

皇帝聽他說得不倫不類,噗嗤笑了。

“大伴你別瞎說了”,他收斂了幾分笑意,“這現實可比戲文里唱的難過多了。”

但是難得這么一次,他和承曄聯手將對手誘入圈套并且大獲全勝,他心里還是痛快的。

唯一的敗筆是,最后留下的活口逃掉了,剩下的人要么被殺,要么在被俘獲的第一時間便咬毒自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