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程萬里

第二十三章 各房的掌事們

次日一早,外頭巷子響起了有節奏的梆子聲。

陵錦佑催促貞錦依快起床穿衣洗漱,隨后帶了她去廚房領早飯。

雖然菜只有一個炒青菜,主食卻還是干飯,只不過白米里混雜了些大豆、紅薯。

飯后,又聽到一陣梆子響。

貞錦依看看窗外,隔壁的女工們都往外走,于是問陵錦佑:“這是要上工了么?早上要敲幾回梆子呀?”

陵錦佑道:“頭晌是卯時一刻起床吃飯的,這一回是卯時三刻,各房要點卯。不過今日要領你去認人,倒不必著急。”

兩人一面收拾碗筷,陵錦佑一面告訴她:“咱們這里掌案、掌針、掌線的師娘、師姑有好幾個呢,都收得有徒弟,說起來也都是師姐師妹。不過跟著師姑她們,就專學一樣手藝,不像咱們跟的是坊主娘子,各處工夫都要學的。一會兒我帶你先去東院認認地方。”

說完,帶了貞錦依先去前院小廳,找到秋錦香,取了進出門使用的腰牌,拉了她往繡坊東院走。

進了東院,陵錦佑領著貞錦依一間一間房屋挨個兒走了一遍,里里外外看得很是仔細。

西邊的院子是繡坊人員起居用的,而對面的東院則顯然是工作區,幾間青磚青瓦的大屋子。

此時工人們已陸續進屋里上工。

這繡坊規模不算太大,工作間大體是按工序分的。

熨燙、縫衣的同在一間房里,制作其他物品的又在一間房,繡花和裁剪的都是單在一間房。

屋子不像居住的房間分隔成小間,開間很大,與現代的工廠車間倒有幾分相似。

陵錦佑先領二人進了左首邊的裁剪房。

這間房里正中擺著一張長方大案,衣料堆在一邊,裁剪的工具散放著。

站在案旁裁衣料的是一個年紀較長的婦人,另有幾個年輕女孩子給她打下手。

這個工作間的布局雖與她前世里的工作室并不相同,但貞錦依瞧著那張大案頗覺得有熟悉的感覺,同時又十分好奇。

正想湊近去看看,就聽那大案邊的婦人喝斥道:“你怎么搞的,明明是淺紅料,你倒拿個黑線過來?!你有腦子沒有?”

貞錦依陡然嚇了一跳,抬眼看去,見那婦人皺眉盯著身邊一個女孩子。

女孩子手里捧著個黑色布袋,正從里面拉出一根彈線,被她這么一吼,忙不迭地把線往里收,口里道著歉:“師娘,對不住,我看錯了。”

婦人又喝了聲:“你眼睛長來出氣的?快去換朱砂彈線來!”

貞錦依掃了眼大案上的物品,見裁衣剪刀的樣式和現代竟沒有多大差別,只是用來畫線的不是水消筆或畫粉片,而是裝在各色彈線袋里的不同顏色的粉末,也就是那女孩子拿錯的東西。

另外,案上還擱著幾塊不知用什么粉壓制成的不規則小白塊,想來是用來畫曲線或補缺漏的,或許跟現代的畫粉有類似的作用。

那女孩子拿著彈線袋走到后墻邊的格子架邊,換了一只紅色布袋,這里面裝的就應是朱砂彈線了。

陵錦佑走到大案邊,對那婦人道:“經二姑姑,莫要生氣了,錦鈴師姐昨兒晚上趕工太久眼花了,一時錯手也是難免,您教導她就是了。”

說著,端起案邊放著的一個茶盅子雙手遞過去,笑著勸道:“我的掌案姑姑,您先坐下來喝口茶,我帶新來的錦依師妹來給您行禮呢!”

經二姑姑卻不動地方,站著接過茶盅子喝了兩口,打量著貞錦依問陵錦佑:“這是你師娘新收的?幾時拜師?”

陵錦佑笑著答道:“還沒拜師呢,想是還沒擇好吉日。她今后與我一屋住的,還請您老人家多多看顧呢!”

經二姑姑放下茶盅子,從錦鈴手里取了朱砂彈線,一面在衣料上比畫,一面說:“看顧說不上,你師娘有兩年沒收徒了,如今倒肯收她,想來她是有些本事的?”

貞錦依忙上前行了萬福禮,待要客氣幾句,經二姑姑卻不耐煩地揮揮手:“你們先到別處認人去,我這兒忙著呢。”

又喝斥錦鈴:“你亂看個啥?把線拉到這里,輕著些,按住這里!”

案上雖有木尺,但經二姑姑并不使用,全憑肉眼確定彈線的位置,想來經驗已十分豐富。

看到經二姑姑已專心做她的事,陵錦佑吐了下舌頭,拉了貞錦依去和房間里其他幾個年紀較長的人打了招呼,這才出去。

出了房門,貞錦依悄聲對陵錦佑道:“這位經二姑姑脾氣好大呀,做她的徒弟不容易吧。”

陵錦佑走了幾步,才輕聲道:“掌案的姑姑嘛,除了咱們師娘,坊里的人都要看她眼色呢,自然有些脾氣的。做她的徒弟雖說常要挨罵,但若學到真本事,就是一時做不了掌案的,只要能夠下刀裁剪料子,可比旁人都強好多呢。”

接著,二人依次進了其他幾間房,也全部都是大敞間。

制衣房里面也有一張大案,另有兩張小案,案邊燒著炭爐,爐上放著個水壺,熨斗是生鐵所制,形狀與現代熨斗基本差不多,大小款式有好幾種。這里當然沒有電線、蒸汽管,加熱方式是在斗腹內裝上木炭或熱水。

縫衣的女工則在臨窗的木桌邊坐著飛針走線,一派忙碌景象。

刺繡房最為敞亮,窗明幾凈,屋頂上安的明瓦要比其他屋子多,房間內端端正正地排著兩列繡架,繡架邊放置針線的桌子也擺放得十分整齊。繡工們排排坐著,各自低頭細做。

制物房最為雜亂,帳子等大物件滿地堆著,枕頭、手帕等小物件則擱在一張大案上。

每房都有一個主管式的人,這里的習慣,結過婚的稱為娘子,沒有結過婚的稱為姑姑。

除了掌案的經二姑姑,繡房的掌線也是未婚,正是上次到渠安縣主持考校的紛姑姑。

而制衣房和制物房的掌針則是已婚娘子,掌管制物房的便是上次見過的績娘子。

掌事們都顯得很和氣,眾人中就只經二姑姑格外傲嬌些。

繡坊固然不大,但每到一處都與人賠笑問好行禮,一圈走下來,不免深感疲累。

轉完出來,院門已經關了。

陵錦佑禁不住靠在門邊,捶著自己的大腿道:“好累啊,隔壁的院子今兒就不去了。此時也有些晚了,去了怕正趕上人家的飯點兒,倒不方便。”

貞錦依覺得有道理,忙點了點頭。

哪知陵錦佑抬眼望了望北邊的院墻,轉口又道:“不然,咱們最后走一趟絲坊,見見那里的坊主娘子吧。織坊的繼娘子這些日子沒在坊中,改日再去吧。”

貞錦依不知她為何改了主意,卻也拒絕不得,只好再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