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程萬里

第一百一十五章 朝議

待他長篇大論講完,鄭太傅跟著說道:“老臣還有一慮,若是撤了錦官院,海上貿易受阻,商人怎肯輕易放掉可獲之利?到時必定有內外商人避開官府以私船下海運貨,甚至內外勾連、營黨結盜者,那時才是禍患一方,不可不防啊!”

閻大學士便說:“太傅怕是多慮了,怎見得布政使司管織造,就定會阻滯貿易?”

他語氣雖沖,鄭太傅卻不以為意,呵呵一笑道:“閻學士是榜眼出身,學問是極好的,從翰林院一路上來,四十入閣,在我朝亦是首例。”

他忽然夸獎起人來,閻大學士倒是一愣,也不知如何接口。

只聽鄭太傅續道:“只是閻學士從來在京中為官,未曾在省府等地經手過地方細務。恐是未能體味賦稅乃考績之重,各地的官吏為著自家政績,最怕錢物外流,且不說流向海外,就是流到他府他省,都如同從他們鍋里挖食一般,哪個地方官不心疼的?”

他說得像是玩笑,便有做過地方官的臣子輕笑出聲。

然則閻大學士耳根微熱,聽出來是譏諷他不知地方政務。

鄭太傅資格甚老,算起來閻大學士的座師還是他的學生,閻大學士吃了這個癟,卻也不敢當面與他爭執。

正昌帝沒有絲毫笑意,肅然道:“還是太傅所慮周詳。”

太傅慮得周詳,那么內閣和布政使們就不夠周詳了。閻大學士訕訕退后一步,偷眼去看首輔朱閣老。

朱閣老即刻贊道:“太傅所言實乃老成謀國之論也!亂世之下,雖良民亦翻為盜匪;盛世之中,雖盜匪亦愿為良民,此皆生計難易之所致也。我朝天下太平已久,為民生計、為歲入計,皆不宜抑制錢物流通,所謂活水養魚,此亦為是。

只是錦官院所事,多為貢品,交易等務非其所長。且錦官院散落各地,只管所轄之地的貿易,于不同地方出入之貨物,則常有不能核查計算者,未免有奸商鉆了空子,并不按實數辦引票、交稅金。”

他所說的確實是錦官院的一項棘手問題。

錦官院負責對外藩的貿易以及所轄各省的貨物出入交易,但商人們通常是在不同的省份收貨賣貨,并且不只在錦官院或織造局進貨,因此實際上很難統計他們買賣貨物的具體數額。所以往往是商人們報多少就算多少,所謂核查出入貨物的程序大多數時候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這種問題導致的稅收流失,戶部最是清楚,也最是頭痛。當下戶部的隋侍郎就忍不住說道:“朱閣老所見甚是。各省布政使司本有共同核查之責,只是往往并不肯將各府縣產出示之錦官院,兩處確有掣肘。若能容許錦官院到布政使司查對賬目,當可杜絕許多不實之數。”

朱閣老微笑道:“布政使司雖有本省各府各縣的產出賬目,但府縣上報的時日總有延遲,且官府對民間交易的數額并盡數知悉,未必是有意留難。”

堵回了隋侍郎,接著再向正昌帝進言:“依老臣愚見,莫如效之前朝,專設一個車船運行司。凡貨物運送,無非水陸二路,引票可仍由錦官院開具,港口道路的樞紐之處皆設關卡,則由車船運行司查對出入之數,再按實收取稅金。由此方可杜絕官稅之失,而錦官院亦可專注于織造事務。”

說來說去還是要削弱錦官院的權力。然而首輔畢竟要高明許多,所提的都是關鍵要點,出的主意還真有些道理,當就有不少大臣點頭。

安正德與隋侍郎對視一眼,隨即向上奏道:“朱閣老言之有理。只是前朝以運行司收取過路關銀,初時固然多收了銀子,后來運行司卻與地方勾結,不但收取來往商賈的錢,甚至盤剝普通民眾,老百姓自己挑東西上路,也要交稅錢,以致民怨沸騰。此亦前朝覆滅之因,不可不防。”

他輕飄飄幾句,一頂“禍亂朝野”的帽子就扣了上來。這下幾位閣老頓時變了臉色,閻大學士先質疑道:“安尚書危言聳聽了吧!前朝盤剝民眾,皆因其朝廷式微,已無力管束地方官員,政不出京城,方有此禍。我朝開國以來政通人和,各級官員無不效忠圣上,凜遵誥旨,又怎會蹈前朝之覆轍?”

安正德輕笑道:“閻大學士這就是書生之論了……”

不等他說下去,鄭太傅先截住了他:“屆遠慎言。朝堂之上,不可做意氣之爭。”

這種大朝會上,向來有兩個書記官做筆錄,每個人說的話都會被記錄在案,誰知道以后哪個人的哪句話會被寫入史書?因此不管有天大的事,說話都須冠冕堂皇。

鄭太傅見安正德有些忘形,忙端出老師的架子提醒,安正德只得應一聲“是”,當下住了口。

正昌帝卻道:“太傅勿須多慮,辯明事理,亦是朝堂議事應有之意。”

隨后向著安正德問道:“以安尚書之見,仍維持舊制不變么?”

安正德答道:“錦官院統管內外貿易,確有漏洞,然不可因噎廢食。且織造之事,其管理多年,全然撤變,不但交接太繁,亦恐生事端。只是外藩之貿易互市,除絲綢外,瓷器茶葉等物亦連年增多,錦官院確不能盡管。臣等亦已思慮多時,方才朱閣老所言令臣茅塞頓開,臣以為,不妨只設船舶運行司,專管各國貿易互市等事。各省各府織造之事,仍由錦官院管轄即可,既如鹽鐵茶酒等事,亦皆有專司統屬,此皆為國計民生之要務,可一例為之。”

正昌帝聽了便看向琉邦延:“琉侍郎,理藩院與各國交往最多,你以為此法可行否?”

琉邦延忙出列答道:“臣以為此法甚好。如今外藩商人來天朝買賣貨品的極多,商人唯利是圖,不免想方設法規避稅收,甚至有搭乘使節貢船同來者,以貢品入關,卻在各地私下販售。內陸商戶私與交接,低價收入而高價賣出,反致官家與百姓難獲其利。

外藩出入我朝,多以海船為主。只需守住港口,任他什么貨物都可查對出來。臣以為還可在港口設互市之所,讓那些商人就近貿易,一則可免其四處游走,節省時日;二則不令別有用心者混跡其中,有機可乘;三則其錢貨出入皆由有司統管,賬目可以造冊核查。”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