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程萬里

第一百六十章 還有些首尾

看那二人滿臉的難以置信,貞錦依繼續說道:“我是從頭將貞吉號做起來的,當初沒有雇工時,單是我和我師姐,后來加上我師姑相幫,也是沒日沒夜地忙活,做得出的也只有那么點,賺的錢也是有限。有時主顧們送定錢來,眼睜睜看著也不敢接,唯恐做不下來。

后來請了繡工,方才覺得松快了許多。這且不說,請來的人越多,敢接的活兒越多,還能騰出手做別的東西,賺的錢也越發多。這不是她們幫我們賺來的錢么?”

珞眀奕完全沒有被說服,擺頭道:“話不是這么說。若不是你們先行將貞吉號的名聲做起來,有那么些主顧肯上門,便是有再多雇工又如何?她們以前也在別家做事的,何曾幫東家賺到這許多錢?”

奶嫂使勁點頭:“正是正是,主家生意要是差了,再多的人還不是望著西北喝風?還是大姑奶奶讀過書,理路清楚,不然我都被貞姑娘的歪理兒帶了去。”

干笑數聲又道:“可見還是先有東主,然后方有雇工做活兒的地方。景州城雇工人的機房商鋪,我們也見過不少,哪家不是雇工聽東家的,哪有東家反敬著雇工的理兒?”

貞錦依知道這時向她們講什么剩余價值理論未免對牛彈琴,況且能不能在這事上說服她們,她本來就沒多大把握。于是低頭不語,像是在思索。

珞眀奕又對奶嫂道:“想是嫂子你面淺,又是新接的這個衣坊,有些不方便處。我瞧這事解鈴還須系鈴人。”轉向貞錦依道,“貞姑娘,你還是回去同那些掌案、繡工們講講道理,工錢不減就罷了,只是那些占股嘛……”

眼珠轉了幾圈,再指一指奶嫂:“他們再出些錢,收了回來,將來只是一家東主,只聽一家的話。旁人莫再說都有占股的話,什么事都要摻和一把。不然成了亂作主了,那營生還怎么做得好?”

貞錦依故作為難:“他們畢竟曾出過入股的錢,巴望著年年分紅吃利息呢。若是不肯轉出來呢?”

奶嫂“嘖嘖”兩聲說道:“我們這小本生意的,可不敢養這樣一幫大爺大奶奶們。”便對珞眀奕道,“大小姐,我看這營生難得緊,不如我回去跟我們當家的說,趁著還沒接過來,還是不做了的好,退了我們的銀錢,我們還倒騰絲繭去。”

珞眀奕便安慰她道:“文契都送去衙門了,哪有退回的理兒?嫂子也不必太憂心,偌大個景州城,不信還找不到幾個好繡工好掌案。別的不說,咱們可是現守著個錦官院呢,就是三省里的頂尖繡工,咱們也有法子請了來。”

話對著奶嫂說,眼光卻瞟著貞錦依。

貞錦依瞧著她們以退為進地做戲,便不搭腔,垂下眼簾,做沉思狀。待屋中靜下來,半晌方道:“既是嫂子和你家里都有這許多顧忌,我就再回去傳個話,她們若定是不肯,我卻也無法。”

珞眀奕向椅背上一靠,一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多”的樣子:“不是我說,貞姑娘,你年紀太輕,未免太過和軟,待雇工伙計好,也不是這么個好法。”

貞錦依應聲答應著。那奶嫂臉上才又露出笑意來。

出了付家的門,貞錦依方才長出一口氣。

事情進行了一半,下一半如何,就要看經二姑姑和綜娘子她們的應對了。

回到小院兒,貞錦依立即跟經二姑姑等人講了今日談話的過程。眾人聽說還有些首尾,不免又生忐忑。貞錦依忙囑咐一番,眾人都點頭依從。

果然,只在當日下晌午,付瑯的奶兄奶嫂就跑了來,一個在外頭鋪子上找伙計說話,一個到小院里,要了間房子,將繡工們逐個叫進去交談。

談下來的結果是,外面的伙計都說愿意賣了手里的股份;院內的繡工等卻愿意減些工錢,留著股份等年底分紅。

唯有經二姑姑沒有和貞吉號簽過雇用的文契,也不是正經東家,貞錦依的解釋是這位師姑被請來幫忙的。她雖也占了點股,但并不想留下分紅,便說愿意賣了手頭一點股份,辭了工去崇慶。

最終新東家以每份一百二十兩的價錢,從愿意賣股的幾個人手里買下了股份。這幾個幾乎都是銀錢剛到手,就立馬辭工離開。

沒幾天,經二姑姑和綜娘子師徒帶著兩個伙計便去了崇慶的繡吉號。

就在他們坐上前往崇慶的帆船時,崇慶的繹家父子也正坐了船逆流而上,到景州的繹家院子去與繹大少爺會合。

貞錦依本想趁著等繹大人他們還未到來的空當,也和舅舅同經二姑姑等人一起去崇慶,既看看貞繡珠的身體如何,也可照料幾天繡吉號的生意。

可是貞三更說什么也不肯放她走,唯恐誤了吉期,甚或把婚事給攪了。便說:“哪有眼看要出嫁的女子還到處亂跑的道理?”甚至說起氣話:“再要亂跑,就把你鎖屋里頭。”

貞錦依雖已算獨立,內心里也沒把貞三更真正當成父親,可是畢竟名義和身體上都是他的女兒,在這個父權至上的社會,婚姻大事上,也不能公然和他對著干。

加上龐嫂也幫著勸:貞繡珠生孩子也不是這幾天,況且有頡嬸兒在那里照應著。并勸貞三更,等辦完喜事,讓她們的娘到崇慶去照料。

見貞三更不情不愿點了頭,貞錦依只得打消此時去崇慶看看的念頭,千叮萬囑拜托經二姑姑照看好貞繡珠。

經二姑姑耐心應承,又將親自裁好的兩套嫁衣交給了貞錦依和陵錦佑。

這是前些日子她與良三娘一同商量著預備的,兩套都是大紅緞衣、石青襕邊的綾裙。領口袖口上,繡工們已繡了蝴蝶石榴的圖案,只是還沒縫合好。

貞、陵兩個趁著婚前最后一點住在一起的時光,待在小院兒里,坐在一起縫起自己的嫁衣。

貞錦依又取出一匹紅綢,仿著婚紗的拖尾,裁出兩條長長的披風,上狹下寬,上端用扣子扣在云肩上,后擺做成大波浪式的褶子。

繡工們豈肯袖手旁觀,雖說日間還有活計要做,晚上也來幫手縫制,又在衣裙和拖尾的邊緣添了些花繡。

終于趕在貞錦依出發之前,先將她的衣裳做好。

跟著父兄舅舅回埠寧之日,貞錦依本想院門一關,笑著離開。然而繡工和龐家夫婦、溫掌柜及伙計們都來送行,依依不舍直送到城門外,最后還是灑淚而別。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