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程萬里

第二百零六章 文字的織法

在上次入宮之前,貞錦依又寫過信給崇慶的繡吉號,請經二姑姑等人再做一些質料貴重的成衣送過來,并且繪制了圖樣送去。

繹之謙通過父親的關系,使用了官方的漕運,送信送貨都較為快速方便,費用也不高。

這次她再回繹宅時,送來的衣物早已到了。同時帶來了家信:

岑大妹掛念家里的兒子們,幾次說要走,但一個人又無法上路。恰好因冬子定了在冬月里娶親,貞臘月就到崇慶接了娘親到渠安舅舅家去吃喜酒,之后便回貞陽鄉的家中。貞繡珠因女兒啟瑞還在吃奶,沒法走開,只好依依不舍同母親和弟弟分別,安心待在崇慶經營繡吉號。

經二姑姑等人按著貞錦依給的圖樣又制出新衣,崇慶及外郡合伙的店鋪都說是京城傳過來的新樣式,恰逢年末大節氣紛至,走親訪友的時候多,那些購置新衣的快要把繡吉號各分號的門檻都踏破了。

崇慶的繡吉號本號及頡氏綢莊也在同行眼中地位大漲。連帶崇慶的制衣行一時也有越過景州同行的勢頭。

隨信送來的衣服和衣料,也都是新制的,其中刺繡、織錦的貴重衣物不少,且也配上了從前貞吉號所做的那類小物件,只是用料改成了繡吉的標志。

經二姑姑又特意囑咐,若是有更好的樣式,可盡快傳送圖樣回去,崇興各郡望著京中時興樣式的店鋪甚多,且不止富商鄉紳,連那些官眷都指望著從繡吉號及其分號購到最新款的京式服飾。

見常大奶奶和她的娘家妹子一起來拜訪,貞錦依心知肚明,聊了幾句閑天,便以節禮之名,賜送了兩件衣裳以及幾個荷包香盒給兩位客人。巧得很,兩件衣裳都是配有新式披領的大衫。

兩位常奶奶各自歸家,又引得家中妯娌姊妹等都來探聽大衫的來處。只在三日之中,便有四五撥常家和王家及其親友家的女眷到繹家送禮做客。

盛大奶奶頗出意外,因在京中親近的親友不多,對那些相識的人家,多數都只準備了送些常例的節禮過去,也沒預備在家宴客。

忽然接連有貴客上門,盛大奶奶只得匆匆忙忙命人去外面采買些新鮮茶果,又從酒樓訂了現成的席面回來,好歹把這些貴家官眷應付過去。

還好這些官眷們大都說說話即走,就是留下來吃飯,也不過做做樣子,略坐坐而已,酒菜好不好倒也不甚在意。

這一下子跟京城的勛貴之家有了往來,門口常有高車大馬,周圍的鄰居們再看繹家便有些不同,上門拜訪的頓時多了起來。

盛大奶奶左支右應,倒還發揮了長袖善舞的特長。

貞錦依自知春節之前在家中待的時間只有這三日,料想到后來還會有想要衣服的女眷上門,預先便和盛大奶奶交待好,把一些做好的衣物交予她。

囑咐她再有那些沾親帶故的親朋故舊家的人來問衣服式樣之類的,可讓她們一人挑選一件去,只當作人情往來,勿要收取現錢,但如有回禮相賺,也不妨留下。若是不相識的人上門,不管對方以什么名義要購買,都要推拒掉。

又因她在針工局這些日子,頗結識了一些繡工,其中不少也是此番特行征召的京城里的老繡工。京城比外省更講究出身,這些人往往都是代代相傳的刺繡縫紉之家出來的,家中交往的也都是行內之人。

放假之時,這些工匠都是京城中人氏,自然都回歸自家。

貞錦依特意抽出空來,趁此機會上門拜節,走訪了幾家相處較好的繡匠裁縫。交談中伺機將欲在京中找人制作衣服的事說了,并帶了幾件衣料,托她們交予自家的親友刺繡或縫制。

京里人不論哪行哪業,身份地位如何,都極講情面,因是宮中同事,那些人也不拒絕,甚至工錢多少都不多問,便接下來,講好春節放假時再來取。

三日之中安排了許多事務,便覺時光過得飛快,貞錦依與丈夫繹之謙都沒說上幾句私房話,只顧交待他與崇慶的聯絡等事。

第四日一早返回皇城,織錦司先派了人來接她去外城。

原來上回設計的《千字文》,曹典簿已安排了幾個織工織造了一些出來。

紓錦宛等人因在京城沒有落腳處,這些日子雖仍在織錦倉房忙活,但她們幾個的精力都在絞羅錦上,織錦司無人替代,便沒有抽她們來做這事。

但看到織成的幾行,只覺得筆畫有些死板,黎掌司便想請貞錦依來瞧瞧,問她有沒有讓錦面更好看的方法。

貞錦依看了織出的文字,以及與主織的兩個織工交談過后,便知是色彩使用上的問題。

原先設計的文字部分全用金線,堂皇是夠堂皇,卻少了顏色的起承轉合,而為了突顯文字,底紋又不能做得太復雜,使得織出來的效果顯得生硬。

若要讓畫面顯得生動,比較好的方法是增加色彩過度,但這里的金線沒有深淺之分,不能像一般的織錦刺繡那樣運用多種顏色產生漸變或對比的效果,增添層次感。

要是這時候有18K、14K金就好了。

這個念頭一閃,貞錦依立即又自己否定了:現在不同成色的金子也是有的,但金子的含量不同,拉出的金線柔韌性就不同,織造的效果仍然不會好。

旁邊的黎掌司看她沉思不語,忍不住說道:“咱家看著,只怕還是得用絞羅之法,那樣一筆一畫當中也有虛實變化,就如你們上回織的‘福壽’字一般,定然不會覺得死板。”

貞錦依仍是不語,走到之前她親手所做的絞羅模型旁邊,用手指輕輕撥弄。

黎掌司已說過幾次,要用絞羅法織這《千字文》,因而已經將那模型搬到這間倉房來,指望著織工們看著學。

然而即使紓錦宛她們過來指點過,要學會這么復雜的織法也非朝夕之功,何況還需要依據制作的幅度、線條數量等改機。

曹典簿犯難道:“絞羅錦確是好看。可是紓娘子、林娘子都在織造大典要用的衣料,這幾日放假都沒停工,算算也只是恰恰能趕上時候。哪里還能分得出手來?可是除了她們,司中再無會織絞羅錦的,要現學,也沒有這般快啊。”

說得那幾個織工面有慚色,卻無法接話。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