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程萬里

第二百二十四章 酌情修飾

保母忙上前接過,兩個人跪到喜樂公主身邊替她系好。

喜樂公主向著崔皇后拜下,一個保母緊張地幫她整了整裙擺,另一個則將蔽膝平整地鋪于她膝下。

喜樂公主笑著對崔皇后道:“母后,果然柔軟,一點兒也不硌著。”

崔皇后忙叫保母扶她起來,又周身看了一遍。

只覺紗羅衣顏色雖好,到底織繡簡單了些,只礙著喜樂公主現在還沒正式封為公主,衣飾簡略太多,不免微覺遺憾。但這話不好直說,只道:“這外衫織得倒好,就是后擺短了些。”

貞錦依道:“公主還小,后擺太長,怕不便于行動。且紗羅太輕,因公主身量小的緣故,行動時若被風吹,容易撲起來,走了形便不大好看。”

抬眼一看崔皇后微蹙的眉頭,忽然福至心靈,話頭一轉,說道:“故而,妾身想著,不如在外衫衣襟上加紐扣扣住,上身可以珠網衫押住,再在衣角墜以金珠押角,便不至于有失儀容了。”

崔皇后疑惑道:“珠網衫?”

貞錦依道:“以細小珍珠串成漁網般的披衫,只披在肩上,恰可壓住衣裳,又不會沉重。”

崔皇后一想,立即微笑道:“這主意甚好。”當即吩咐尚飾司的人,“就依貞娘子所言,你們選些金玉珍珠,在衣襟衣緣墜上,那珠衫嘛,就交給針工局制作。”

公主的禮服按制不能繡金,但沒說不能墜金啊,用珍珠寶石修飾,更是沒有明文規定,大可以“酌情”處理。

如此盛大的慶典,與母后一同參禮的公主,服飾上沒有點與眾不同之處,怎么顯得她身份尊貴?

尚飾司的女官們心知肚明,立時應下,心中已比著罩衫的樣式,回想司中還有哪些合宜的金珠玉飾,待一會兒回去立即揀選出來給尚服司與針工局送過去。

尚服司的人則想的是送去針工局是要的,尚服司也不能袖手不管,把這份眼前的功勞全讓給別人。

且不論兩司的女官怎樣想法,這頭崔皇后已笑著對貞錦依道:“次次都是你的主意最有巧思,叫本宮都不知如何賞你才好。”

不等她吩咐身邊女官打賞,貞錦依已跪下稟道:“妾身不敢當皇后娘娘的賞,只求娘娘救命。”

說得崔皇后一愣,女官們面面相覷。

崔皇后便吩咐眾女官退下,只剩下貼身的大宮女時,方叫她起身,問道:“何事須如何相求?”

貞錦依站起來,將織繡館被查封,掌院和教習等人被抓進京兆尹府中關押的事說了。

隨后道:“妾身身在宮中,只偶然聽說有織繡官被人告發,說是私自傳授宮內禁止外傳的織法,竟不能探聽詳情,亦不知家中情形如何。還望娘娘開恩,許妾身出宮一趟,看看館中家中到底如何。”

崔皇后默了片刻,說道:“送你出去不難,但若是你家亦被牽連問罪,你又當如何?”

貞錦依怔怔地落下淚來:“不管是織繡館或妾身夫家,向來都是謹慎做事,從不敢違法犯罪。況且圣上與皇后皆是寬待百姓的,宮中又何曾有禁止外傳的織法?此次被抓,若非誤傳,就必是被冤枉的。妾身力量雖弱,也要為他們鳴冤。”

崔皇后眼望窗外緩緩說道:“若是以私傳禁授秘法為名,也未免太過荒謬。圣上對官織之物交予民間織房一事,尚且贊許其造福于民呢,怎會以此禁錮匠人。”

說罷回過頭看著貞錦依,卻不言語。

貞錦依正視著她的目光,也沒有說話。

過了一會兒,崔皇后方道:“此事還有些模糊之處,僅憑外面聽來的傳言,也難辨其真偽。待本宮查明實情,再作處置。”

貞錦依福了福身,應了聲“是”。

正猶豫是出言告退還是再肯請皇后詳查,就聽崔皇后輕輕說了句:“天子腳下,總不能教無辜之人被有心人冤枉了去。”

貞錦依心頭一松,當即叩拜謝恩。

崔皇后看她一會兒,又說道:“你且不必回去,公主的衣裳要加修飾,且等她們把飾物送過來,你就與尚服司的人在這里做好。”

貞錦依知她還有安排,忙應了站起身來。

果然,崔皇后又命宮女叫尚服司的人進來,吩咐道:“你們將太后的衣服收拾好,明兒我帶上公主去行宮迎太后回宮,須奉上新衣更換,且大典的禮服須太后過目,若有改動,留下的時候也多一些。不然等回宮再看,到時各宮來請安,太后未必抽得出工夫來。”

也許是后妃們的齋戒祈禱作用,也許皇太后的病本就輕微,總之,在封后大典正日子之前,太后就康復了,宮中所有人都欣喜不已。

沒想到皇后突然決定要親自去迎接,尚儀司的人連忙跑去通報尚禮監。尚服司連忙答應著,立即去預備。尚飾司的也趕緊回去取飾物。

崔皇后這才看著貞錦依道:“你也跟著去行宮走一回,若是太后身子乏,不能試衣,憑你的眼光,當看得出尺寸是否合宜。”

貞錦依又躬身應下。

長興宮的宮人立即過來帶了她去安排住處,并派了小內侍去針工局取她的貼身衣物。

因次日就要起行,尚服司與尚飾司也派了人來,同貞錦依一道補綴公主的罩衫。

當晚一群人挑燈夜戰,在那件紗羅大衫的衣襟上縫了三排紅寶鑲金的小紐扣,每排三對,一排在胸口處,一排在肚腹處,最下面一排在膝上一寸;衣角綴以金珠和珍珠串成的墜子;衣緣則縫了一行細米珍珠;前襟的鳳頭上也綴以細小珍珠。

另外選用一些均勻的米珠,加上些紅綠寶石,串成一領珠衫。這種珠衫的樣式,貞錦依曾在慈禧太后的照片上看到過,甚至還曾經仿制過一領小衫用來搭配旗袍。將做法跟尚飾司的人一講,那些工匠慣于串做飾物的,并不覺得難,工具也都現成,幾個人動手,很快便做了出來。

如此搭配起來,平添了些貴氣,又不顯張揚。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