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權力

第471章 五阿婆

››第471章五阿婆

第471章五阿婆

目錄:

不信天上掉餡餅

網站:

他說的七八里路程,說的只是剛剛走過的這段山路,以看到樹亭坳為準。殊不知望山跑死馬,真正要抵達樹亭坳村的中心地帶,只怕還得走上小半個鐘頭。

尚為政喘了口氣,說道:“這個村子很大啊,想不到在這大山深處,還藏著這么大一個村落。”

從這邊看過去,山谷之中密密麻麻的散布著不少農家院舍,粗略估計一下,也該有一百多戶人家,說不定有兩百戶。將近一千人在這山林之中生活,確實算得是一個大村落。

包圍著樹亭坳的山嶺綿延起伏,蔥郁蒼翠,居然不是樹木,而是一片一片的竹林,山風刮過,竹濤陣陣,好不愜意。

“尚老,馬上就要到了,歇一會吧。”

薛益民在一旁低聲說道。薛主任也在大口喘息,論疲勞程度,似乎不在尚為政之下。可憐薛主任這十來年,何曾想今天這樣鍛煉過?

“好,歇一會。”

尚為政也有點吃不住勁,順勢在一旁的石頭上坐下,秘書連忙地上干凈潔白的衛生紙,請尚老擦汗。

坐在一旁的張力華也向秘書伸出手,秘書忙即遞了兩張衛生紙給他。

張局長此刻亦是大汗淋漓。

只有范鴻宇和謝文健體力充沛,只額角微微見汗。

年輕就是好啊。

謝文健看著一片片的竹海,低聲說道:“這滿山滿嶺的竹子,每年能采不少竹筍呢,算得是天然的蔬菜了……”

范鴻宇微微一笑,說道:“比較而言,竹筍沒什么營養。而且煮起來比較費油,不算很好的蔬菜。倒是可以考慮生產竹筍罐頭,或者烤筍干。如果能夠形成規模,統一銷售,經濟效益應該很不錯。尤其是烤筍干,原材料成本可以忽略不計,工藝簡單,規模生產的話,投資不大。很適合搞。”

謝文健苦笑道:“就這交通狀況,怎么搞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筍干做出來,只怕也銷售不出去。”

“所以說要修路。修路是發展經濟最關鍵的一個環節,物流不暢,人流不暢。任何經濟發展規劃都只能停留在紙面上。如果有可能,曾書記,我倒是建議你們馬崮區和楓林鎮的領導商量一下,讓他們支持一點,再找市里撥點款,把馬崮區的主干線翻修一遍,和楓林鎮連接起來。從馬崮鎮算起。這段路不到十五公里,僅僅翻修路面,不擴展路基的話,花費應該不大。呵呵。顧書記和盧鎮長現在是闊佬,不妨打打他們的秋風。”

后面這一段話,卻是沖著馬崮區委書記說的。

曾書記不由眼神一亮,壓低聲音說道:“范處長。要是你肯去給顧書記和盧鎮長打個招呼的話,肯定沒問題。只要有人出錢。我們自己出工出力,把路修起來。”

楓林鎮現任鎮委書記顧養浩雖然不是范鴻宇的老部下,而是前任市委書記宋珉的秘書,但現在宋珉已經調離,彥華市是岳西亭當家,誰不知道岳西亭和范處長關系好?至于楓林鎮鎮長盧大正,壓根就是范鴻宇一手提拔起來的,擔任鎮長之時,和范鴻宇一樣年輕,現在也才二十三歲。范鴻宇說什么就是什么,盧大正絕不會打折扣的。

可以說,眼下范鴻宇只需發句話,也許比市委書記岳西亭還好使。甚至整個彥華地區的干部們都要買范處長的面子。

只是尚為政薛益民等中央大領導就在旁邊,曾書記心里再興奮,也不敢大聲說話。

張力華掃了范鴻宇一眼,眼神冷冷的。

范處長,您今兒可是陪同我們來調查的。

這種“江湖把式”出身的基層干部,滿身“匪氣”,一點不懂規矩!

范鴻宇理都不理,微笑著對曾書記說道:“行,我去跟顧書記和大正說說,好好合計一下這事。楓林鎮當初的定位,就是發展為整個彥華市西部的經濟中心,帶動周邊區鎮發展也算是他們的主要任務之一。單單一個地方富裕起來,在全局而言,作用不明顯。”

無論什么時候,范鴻宇都喜歡站在全局來看問題,這也是尤利民最欣賞他的地方。一個合格的秘書,如果同時還是一個合格的高級幕僚,豈不是更好?

曾書記大喜過望,連連點頭,卻不敢再說話。

張力華那冷冰冰的眼神,他可也感覺到了。

并不是每一個基層干部,都和范二哥一樣牛逼哄哄,底氣十足。

“走吧!”

對范鴻宇等人的對答,尚

為政恍若未聞,略事歇息,便即站起身來,舉步向前。

大伙連忙跟了上去。

一行人走進樹亭坳村,家家戶戶堂屋大開,幾乎每戶人家的堂屋里都有人在編織竹席和其他簡單的竹制品,尚為政等人走過,大伙只是好奇地打量幾眼,并不跑出來圍觀。只有一些幼兒跟在后邊跑。

曾書記便向尚為政解釋道:“尚老,樹亭坳的群眾,都有編織竹制品的手藝,靠這個東西賺幾個油鹽錢。”

尚為政微微頷首,說道:“就地取材,很不錯。”

范鴻宇插話道:“這些手工編織的竹制品,工藝太簡單,式樣也比較老,附加價值不高。如果能在工藝和品種方面加以創新,形成一定規模的生產能力,加上良好的銷售渠道,效益會成倍增加。”

“是呢是呢,曾冠青就是這個想法,他打算搞一個竹制品加工廠……”

曾書記連聲附和,話說到一半,好像突然想起什么,戛然而止,臉上閃過一抹尷尬之色。

薛益民便瞥了他一眼,嘴角含笑。

曾書記神情益發尷尬。

貌似在區公所的時候,他口口聲聲對曾冠青不了解,這下子卻是說漏嘴了,連曾冠青回鄉之后想要干些啥事都一清二楚。

看來,“言多必失”果是至理名言啊!

接下來,曾書記慌亂之中又犯了個“錯誤”,居然并沒有向村里的村民打聽,徑直就將尚為政等人領到了曾冠青家里。

這是一棟很古老的土磚屋,只有半米高的青磚基腳,墻壁上應該刷過一層石灰,不過很多地方都剝落了,露出了里面黑黃顏色的老土轉。

所謂土磚,制作工藝極其簡單,原料就是來源于稻田之中的泥漿,用一個木制的坯模,將稻田里的稀泥鏟入其中,用腳踏平,置于陰涼之處風干,就是成品土磚,可以用來建房子。自然,這種土磚談不上質量,僅僅只是最簡單的建筑材料,其堅固結實程度,和經過燒制的紅磚完全沒有任何可比性。最大的缺點是無法經受雨淋。

但在過去的艱苦環境之中,燒制紅磚是扎扎實實的“奢侈品”,貧苦人家很少建得起紅磚瓦屋。一路行來,樹亭坳村絕大部分民居俱皆是這種老式土磚房子,紅磚瓦屋極其少見。

建國四十年,樹亭坳村依舊不通公路,與外界交通極不便利。完全可以想象,在建國之前,這里是如何的貧窮落后。估計那個時候,就算這樣的土磚屋恐怕也見不到幾間,多數村民就是茅棚棲身。須知建造土磚屋,也只能節省紅磚,諸如房梁,椽子,青瓦這些建筑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得花一大筆錢。

土磚屋前,一名年歲極高的老婦人安詳地坐在堂屋外邊,手里擺弄著一些竹篾,正在編織一種小型的三角狀容器,有點像是撮箕的模樣。

這位老婦人穿著老式的青色對襟褂,頭發斑白,看上去至少也有八十開外了,很專心地編織著手里的竹撮箕,沒有注意到尚為政等人的到來。

“五阿婆……”

曾書記大步上前,高聲叫道。

敢情這位就是曾冠青的母親。

五阿婆聞聲抬頭,遍布皺紋的臉上立即綻開笑容,看上去十分慈祥,笑呵呵地說道:“喲,是曾書記來了?快,進屋坐吧……”

說著便放下手里的竹制品,顫巍巍地站起身來,倒是無需別人攙扶,身子骨似乎頗為硬朗。而且一眼就能認出曾書記,可見眼睛還很好使。

“五阿婆,不忙不忙,來貴客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中央來的大領導,尚老……”

曾書記便忙不迭地給五阿婆一一介紹尚為政等人。

五阿婆慈祥地笑著,一一點頭,神態安詳,似乎并未被尚為政等人的身份“嚇住”,就好像來的是普通客人,含笑接待。

說起來也是,到了五阿婆這個年紀,這世界上還有多少人多少事值得她驚訝不已呢?

中央來的大領導也好,隔壁村里來串門子的親戚也好,在五阿婆眼里,都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一樣的熱情接待。

“你好,五阿婆。”

尚為政疾步上前,主動和五阿婆握手,很是客氣。

“你好,尚老。”

五阿婆以方言答道,難為她這么大年紀,曾書記一介紹,就能記住尚為政的“名字”,而且氣度安詳,應對得體,顯然見過“大世面”,不是普通鄉下老嫗可比。

曾書記早就介紹過,五阿婆是當年的支前模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