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閨記

290 立功

290立功

290立功

二皇子自記事的時候起,就常常被人拿出來和大皇子相比。

可常常又是比輸的那一個。

因為他的母妃劉淑妃是劉太后的內侄女。

可昌盛帝年幼時,恰逢吳太后當政,這位當年為了爭權奪勢,不僅殺死了高宗原配皇后所出的皇子,更是殺掉了自己那些不聽話的親生兒子,而劉太后為了在吳太后面前立住腳,拍馬迎逢是家常便飯,更重要的是,她的不如意全發泄在了睿宗和中宗皇帝的兒子身上。

昌盛帝年幼的時候被劉太后磨蹉過,等到他做了皇帝的時候,便開始對自己的元配王皇后看不順眼,所以才一味的寵愛吳惠妃。這種寵愛固然有兩份真心在里面,其實更主要的是因為幼年的不幸。

昌盛帝不喜歡劉太后和劉淑妃,所以便也不喜歡劉淑妃所出的二皇子,倒是對其他的幾個皇子都不錯,對太子更是比其他幾位又更好一些。畢竟是長子,一直寄予厚望。

而二皇子,一直隱忍地活著。

加上他的岳丈又是章相,偶爾也會刻意那么提點一點句。

所以二皇子在文人中風評甚好,很多文臣都覺得他禮賢下士。

現在,禮賢下士的二皇子和顧鉞經過近一個月的長途跋涉,終于到了南詔。

兩人一路上同吃同住,好得像兄弟一般。

之前二皇子對顧鉞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有一身蠻力上面。可經過和吐蕃的那一場馬球賽,他對顧鉞的印象已經改觀多了。

若非有勇有謀,出手狠辣,他們根本不可能反敗為勝。

從那時候起,他便下了決心要拉攏顧鉞,卻苦于一直沒有機會,如今兩人成了同袍,雖然顧鉞也很有眼色地以他為尊,他有什么事,他還是耐心地聆聽顧鉞的意見,無論大事小事,兩人都商量著來。

一路上倒也沒有出什么岔子。

進入南詔之后,兩位做為“大周天子的使臣”,更是受到了南詔王的熱情款待。

大周自太/祖時候起,就開始接受萬國來朝。

如今大周的皇子和將軍一同來了南詔,南詔王自是不敢不恭,同時他心里也升起了疑問,這兩人是來做什么的?

“小王就是來散散心。”二皇子從小最拿手的事就是裝深沉,如今更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他說是散心,南詔王表面上便也當他是散心了。

還專門挑了一大群美人送了進來。

小小的南詔,向來只有依靠大周來對付列強,就算二皇子和顧鉞十分年輕,可南詔王因為忌憚這二人背后的大周,只差將他們給供起來了。

美人們也非常喜歡這兩個有身份有背景的兩位貴人。

臉長得好,無形之下總是要多占便宜。

兩人又裝成說漏嘴,將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

“陛下說了,要給其他各詔一些教訓,到時候還望得到大王的支持。”

這話聽在南詔人耳中,便成了大周天子不滿其他各個詔王出爾反爾的作法,要借道南詔攻到其他各詔了。

消息很快便傳了出去,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到了各詔暗探的耳中,便不得不多了份警惕。

而南詔又是大周進入各詔的天然屏障。

余下各詔人心惶惶,便開始及早做打算。

有人主站,有人主和。

主和的直接找上了南詔王,且送上厚禮,想讓他將大周的王子引薦給自己,但另一方便,他們又和主戰的各部結了盟,而且還故意找南詔的麻煩,不是搶食物

“那二人自稱為大周的使臣,但是每天沉迷于酒色,醉生夢死,又沒有帶人,說是攻打各詔,其實也就是嚇唬咱們罷了。”有人明顯不屑,“說不定根本就是空穴來風,南詔故意傳出來的消息,騙咱們罷了。”

南詔在大周的使臣面前,腰桿自是比以往更直,二話不說,直接出兵,將對方打了個措手不及。

等王城失陷,才發現帶兵的人居然是個年輕帥氣的小子。

這小子以一敵十,敵人根本不敢靠近,勇猛異常。

有能力的人,什么時候都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顧鉞一戰在南詔成名。

輸的詔王開始訴苦,“并非小王有意不尊重天可汗,實則吐蕃太強大了,小王不得不屈服。”

顧鉞聽了,居然也跟著點了點頭,一副很同情他們的樣子,但說出來的話卻是,“難怪相較之下,我朝陛下更信任南詔王。”

南詔王聽了,心中十分得意,訴苦的人則開始從內心里不好意思起來。

成王敗寇,既然輸了,何不輸得好看一些?

見顧鉞和二皇子十分抬舉南詔王,訴苦一方便趁機提出以南詔為尊。

他們打的主意是先屈服,等到他二人離開之后,再回到以前的狀態。

面對他們玩弄心眼,顧鉞也裝成一無所知,畢竟這些詔王們不敢往死里得罪大周,至少他們在的時候,是不敢亂來的。

但南詔王得到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

他嘗到了甜頭,不等二位大周的使者開口,主動要求攻打其他各詔。

因為在此之前,因為南詔一直歸順大周的原故,經常被其他各詔暗中使絆子,搶地盤,如今撐腰的人來了,南詔王見大周的使臣如此勇猛有謀,便主動邀了顧鉞到軍中“指點”。

這一指點不要緊,短短一個月,居然吞并了三詔,四詔合一,余下的二詔見形勢不對,敢緊歸降了。

而南詔王見顧鉞這么年輕就如此厲害,心中十分害怕,直接上表給昌盛帝,愿意歸順大周。

從各詔統一到南詔王上書,中間也不過是兩個月而己。

昌盛帝派了魏銘出使南詔,帶來了封賞南詔王為云南王的圣旨。

二皇子這功勞得來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心中亦是感慨萬千。

若非老大作死,這天大的功臣根本和他半點邊沾不上。

越這樣,他心中便開始越發不平起來,回去的路上,一直在尋思著,一定要好好結交顧鉞。

正是因為二皇子存在這樣的心思,所以在奏折中,將顧鉞給夸了個天上少有,地上無雙。

二皇子這些年習心鉆研之下,奏折寫得天花亂墜,恨不得將所有功勞都歸于顧鉞,還將自己的奏折內容悄悄地告訴了顧鉞。

顧鉞自己的奏折,自是也開始夸起二皇子來,什么知人善用,進退有度,沉著機敏……

昌盛帝見他二人都能看到對方的優點,又配合得天衣無縫,也十分高興。

此時已經到了冬至,該祭慰天地和祖宗了。

皇上一高興,不僅到太廟里和列祖列宗說了這些事,而且沒等到顧鉞回京,先厚賞了顧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