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高門

嫁高門 第13節

陸璘回到之前的桌上,喝了口蓮子綠豆湯,說道:“鮮蓮子這樣煮著倒不錯。”

施菀回答:“母親也很喜歡。”

他又看了眼她的字,說道:“臨摹得很好,練的字也比之前有起色。”

說完看著她上面抄的一首《秋夕》的詩,問:“明日是七夕嗎?”

施菀心中帶著緊張,回道:“是的,早上母親還說,街上七夕熱鬧,我與弟妹若是有興致,可以出去看看。”

“是的,會有乞巧比賽,也有燈謎,街上還有許多小玩意兒,可以出去看看。”陸璘說。

施菀想來想去,終究是不敢問他有沒有空出去。

大嫂還有兩個多月就生,去不了,弟媳會與三弟一起出去,她若出去,只能自己去轉轉。

這時從外面進來的綠綺道:“要不然公子也去吧,我記得那年七夕在街上買的那個紅豆糕真好吃,后面就再沒看見了。”

陸璘回答:“你竟還記得那紅豆糕,明日集賢院有事,我去不了,你若想去自己去就是了。”

綠綺嘆聲道:“我哪有那樣的福氣,公子不出去,我自己跑出去玩,被夫人知道了要生氣的。”

陸璘不再說什么,施菀說道:“我若出去碰到賣紅豆糕的,買來給你嘗嘗。”

綠綺笑道:“好,那可真是多謝少夫人了。”

施菀笑笑,知道自己該走了,問陸璘道:“夫君,我能把你書桌上寫的那幾筆拿回去嗎,我想回去再看看。”

陸璘微怔,似是沒料到她這么看重那隨意的幾筆,隨后點點頭。

施菀去拿了那張紙,離開清舒閣。

回到疏桐院,她將那寫了幾筆的紙看了好久,將它小心放進抽屜,和之前他寫的字放在一起。

她如同收集珍寶一樣收集著他的東西,他的字,他書架上拿來的字帖,還有他的手帕……似乎收集得足夠多,就能湊出一個他來。

隔日的七夕夜,雖然只有一個人,她還是帶著丫鬟仆人出門去了。

成婚第一年,陸家爺爺病重,家中沒人出來游玩;第二年,孝期,更不會出來游玩,這是第三年,她第一次見京城的七夕夜。

街上最多的是年輕姑娘,賣得最多的東西也是年輕姑娘喜歡的,燈籠,花兒,頭繩,繡品,各種玩意兒,斗巧賽,還有各種小吃食。

施菀還記得紅豆糕的事,在小吃攤上逛了好久,看到兩種紅豆糕,都買了下來,又加了些別的好看的糕點,準備待會兒給綠綺帶去。

知道綠綺是陸璘未來的姨娘,又能日日與陸璘相對,她對綠綺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強迫自己不去忌妒,看著別人的好,但總沒有太喜歡。

所以這紅豆糕,說是為綠綺而買,其實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畢竟這樣,她就又有理由往清舒閣跑,還顯得自己挺心善似的。

她哪有那么好呢,自己可真是把所有的心機都花在了接近陸璘這件事上。

她暗暗嘆氣,讓錦心將紅豆糕收好。

京城的燈,京城的花,京城玩意,一切都讓人目不暇接,都是在家鄉沒看過的,但施菀從街頭一路看過來,瞧著這熱鬧,卻總覺得這熱鬧是別人的。

也許是,她本就是個沒多少新奇感的人,也許是,她看見許多夫妻或情人一同出游,心生落寞。

看了一會兒,覺得沒意思了,正要回去,卻看到個賣小人偶的攤子。

今晚有很多賣泥人的,各種各樣的好看娃娃,但這兒的人偶卻不同,是機關小人,會動。

有會轉圈的小雞,有會點頭的小狗,還有一跳一跳的小人。

這攤子吸引了很多人來看,她也聽到人問價,但最簡陋的小雞也要40文錢,實在太貴,別人問一問就走了。

施菀看中一個戴斗笠、披蓑衣釣魚的老漁翁,胖胖的臉,瞇眼認真看著魚鉤,神情卻恬淡,一直捋著自己的胡子,神態可掬,頗有一種怡然自得的樣子。

她想買,是覺得陸璘會喜歡。

而且她也想,他心情不好,如果將這木偶人放在書桌上,煩悶勞頓中一抬眼便能看到,是不是會舒心很多呢?

但這人偶大約是做得細致,要價二兩。

二兩銀子,陸家其他人也許無所謂,但她卻是很在意的,這錢放在安陸,能給她和爺爺過三四個月。

她看了很久,終究還是從身上拿出所有的銅錢,又湊了一兩碎銀,將老漁翁買了下來。

買了漁翁,她錢也沒了,也沒別的念想了,抱了漁翁便回陸家去。

才到疏桐院,她便聽到清舒閣那邊傳來動靜,知道是陸璘回來了,時間剛剛好。

她一陣歡喜,馬上拿了漁翁人偶,又拿了那幾包糕點,往清舒閣而去。

先叫了綠綺,和她道:“紅豆糕就兩種,我都買了,你看有你喜歡的那種嗎?”說著將吃食遞給她,“還有幾樣別的,我見好看就都買回來了。”

綠綺接了紅豆糕,打開一看,欣喜道:“就是這個!”說著去房中叫陸璘:“公子你看,有那個紅豆糕,還有你那時候說不錯的雪山梅。”

陸璘才在房中換下了官服,穿一身常服出來,看了糕點,說道:“雪山梅集賢院旁邊開了一家鋪子,我吃膩了。”

綠綺說道:“那我拿走了,去問問輕弦吃不吃。”說著便拿了糕點出去。

施菀朝陸璘道:“有個賣人偶的老伯,東西賣得差不多了,非要把這漁翁賣我,我推脫不過,又見它便宜,就買了,但我房里放著似乎不合適,不知夫君要不要。”說著,將裝著人偶的盒子拿出來,替他將蓋子揭開。

陸璘將那漁翁拿了起來,驚奇道:“這人偶倒是做得巧。”

施菀說道:“他還會動。”說著,擰了人偶背后的機關,漁翁捋起了胡子。

陸璘不由笑了起來,看著漁翁道:“如今七夕夜的玩意兒都賣得這樣新巧了?你運氣倒不錯,能碰見。”

施菀說道:“你要是不嫌棄,那就放在你這兒吧。”

陸璘又將那漁翁看了眼,點頭道:“那我便收下了,只是我似乎沒有合適的回禮。”

施菀正要說不用,陸璘想了想,喚來了綠綺,“之前我是不是收了一只綠寶石?你把它拿出來吧。”

綠綺說道:“公子是不是記岔了,我只記得之前是齊王送了公子一只黃寶石,公子讓我收下的。”

“就是那只。”陸璘說。

綠綺便去房中將一只圓潤的寶石拿了出來,陸璘朝施菀道:“這寶石別人送的,給我也是無用,便當作我的回禮了,你可以去找個鋪子,讓他們給你鑲個什么首飾。”

施菀沒想要這樣貴重的回禮,更不想要什么她不認識的齊王的東西,但她不知怎么推卻,而綠綺已將寶石遞給她,說道:“這寶石質地好,少夫人鑲個項鏈或是鑲個簪子,都好看。”

施菀將寶石收下,朝陸璘道:“那多謝夫君了。”

說完,站了片刻,又說:“夜深了,夫君早些歇息,我回去了。”

陸璘點點頭,綠綺送她出門去。

她走到院中,往房內看了眼,自然早已看不到陸璘的身影,便又轉過頭,往疏桐院而去。

手上的寶石,既覺得燙手,又覺得自己是該歡喜的:不管怎么說,也是他送的。

第15章

這一晚的三更天,施菀意外醒來,卻只覺更深夜靜,天地俱寂,也不知自己因何而驚醒。

朦朧月光從窗外照進來,街外隱約有些許動靜,待要細細聆聽,卻又什么都沒了。

她疑惑地睜眼躺了一會兒,又睡著。

隔天才知,前夜皇帝駕崩了。

京師自半夜開始戒嚴,停所有婚事嫁娶、所有歌舞娛樂,禁紅燈紅衣,京中官員皆前往所屬衙門宿舍齋戒。

陸家父子四人皆在朝為官,一早便著素服前往各自衙門。

陸夫人也告誡上下,禁歡聲笑語,禁游樂嬉戲,若被發現,立即重處。

施菀從沒見過皇上,而且之前就聽聞皇上病重,知道總會有這么一天,所以并沒有太大感覺,但她卻知道,這對陸璘來說是噩耗。

因為皇上是新政的擁護者,是他一力支持王相公坐上丞相之位,一力支持王相公施行新政,但新政阻礙重重,反對者眾,還未全面推行,皇上就病重,由皇后與后黨把持了朝政,王相公被罷相,新政自然停滯。

而現在,皇上駕崩了。新政最大的支持者沒了,王相公的保護者也沒了,未來不知會怎樣。

陸璘一定會擔心王相公的安危,但施菀卻還擔心陸璘的安危,因為他自己也是新政的支持者。好在公爹是副相,之前也不曾參與新政,有他在,陸璘應該是無事……

三日后,太子即位,京中局勢穩定,宮中籌備喪禮,在衙門齋戒數日的陸家父子也回了府中。

施菀擔心陸璘,想看看他怎樣了,卻沒有理由去找他。

過了兩日,先帝出殯,各寺廟鳴鐘,文武大臣齊聚殿前,著孝服哀悼,京中百姓也是家家戶戶掛上白綾與白燈籠,齊送皇帝賓天。

施菀忍著沒去清舒閣,沒想到綠綺卻來找她。

綠綺過來問她:“聽說蓮子能安神,可天氣漸涼,外面已經沒有蓮蓬賣了,我便讓人買了些干蓮子,用來煮湯的話,和鮮蓮子一樣的吧?”

施菀點頭道:“是一樣的,你怎么要安神么?”

“哪里是我,是公子,本就少眠,自皇上駕崩后越發嚴重,昨日晚上竟是看了一夜書,催他去睡他還說睡不著,今日竟直接去送殯了,這就是鐵打的身子也熬不住。”綠綺說。

聽她這樣說,施菀便知道朝中必是有動靜,因此陸璘擔憂而心思難安。

她沉默時,綠綺說道:“既是一樣,那我再給他燉個蓮子綠豆湯?但綠豆消暑,現在不要消暑了,再喝這個好么?他也不愛吃蓮子銀耳羹。”

“可以煮蓮子糯米粥,糯米健脾養胃,也好。”施菀說。

綠綺高興道:“那就蓮子糯米粥,正好公子胃口也不好。”

“我見他……似乎習慣點香?”施菀問。

綠綺回:“是呢,房里常點著。”

施菀說道:“我見書上有安神香,我也懂些藥理,要不然試試看能不能配些安神香,或許能有用。”

綠綺立刻道:“那自然好,興許比蓮子羹什么的更湊效一些,就是要麻煩少夫人了。”

施菀搖搖頭:“我閑著也是閑著。”

為他做些事,她很樂意。

綠綺走后,她立刻拿出之前看到的制香配方,對照自己了解的藥理知識,試圖去擬配方。

想來想去,她去外面香料鋪買了幾樣安神香,又買了些其他香料,回來對著配方制香,但試來試去,都不太喜歡。

后來,偶然間突發其想,能不能制一款能安神的梅香呢?他喜歡梅花,若聞著梅花的香味入眠,對他來說應該是很歡喜的事吧?

這個想法冒出,便難以自制地想試一試,可配了好幾種香后才發現,安神香多是用沉香、檀香、龍腦等幾味香料,而梅花香味極淡,似有若無,隨便加些香料,便一點梅香的影子也沒有。

更何況梅香也難萃取,她幾乎買遍了各香鋪藥鋪的梅花,也沒能配出想要的香味。

一連好幾天,她就關在房中配香,或是去外面書鋪里找香料配方,最貴的沉香與麝香也狠心買了好幾次拿來試驗,費了許多銀子,終于有了些眉目。

用甘松,白芷,檀香,白梅等擬出清冷梅香,再輔以氣味淡雅而安神養心的柏子仁、遠志,制成香餅薰燒,倒真是幽暗而冷冽的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