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個竹馬去種田

第490章 十四歲的秀才公

第490章十四歲的秀才公第490章十四歲的秀才公(1/2)

堂屋里,王老太已經打發走了眾人,只與康氏兩個坐在那里喝茶壓驚。

“剛才可真是嚇人,我還以為老三媳婦得了什么了不得的病呢。”

康氏也撫著胸口道:“好在有驚無險,竟是個大喜事呢,等楊氏生下個兒子,親家奶奶,你就能徹底輕松了,就不用再操兒子們的心了。”

四盛的親事在王老太腦中一閃而過,她忙逃避般地晃了晃腦袋,道:“生下兒女就是討債的,父母為他們永遠都有操不完的心。”

看到小妮、永安和牛牛幾個呼啦啦地跑進楊氏的套間,康氏笑道:“雖說同樣都是為兒女們操心,但親家奶奶你會治家,把這么多人口的一大家子都帶得和和睦睦的,連這些親戚家的孩子們都處得這么好,真是讓人羨慕呢。”

這話王老太很愛聽,瞇著眼望著廊下素雪和汪澤然的身影,佯嗔道:“這些孩子,調皮起來,一個比一個能鬧騰呢。”

“哪個孩子不調皮呢,只要腦瓜子靈就行。”

康氏羨慕地道:“你家永安小小年紀,就過了縣試,哦,還有二小子也考過了,他們明年定能給你考個童生回來,說不定你家還能再出個秀才公呢,你家汪小子更是了得,才十四歲就是秀才了。”

大圣國的童試每年組織一次,每次需要考三場,縣試、府試和院試,通過縣試與府試的學子,即取得了童生的資格,童生如果再考過了院試,那就是秀才了。

今年上半年,高夫子點了學堂里幾個有把握的孩子,去參加青原縣的童試,結果讓人異常驚喜。

這次不但考出來個十四歲的秀才,魯旺、金豹和陳明理三個還考過了府試,取得了童生資格,另外還有好幾個孩子通過了縣試。

一個小小的鄉村學堂,一舉取得了這樣的好成績,讓知縣都注意到了,再三地探問高夫子的來歷。

幸好知道高夫子真實身份的人并不多,大多數孩子都只當高夫子是個沒有功名的普通夫子,這才沒有引起知縣進一步查探的興趣。

一提到讀書的事,王老太臉上似乎都能放出光來,“這哪里是我家這些小調皮們的本事,那是高夫子和毛夫子教得好。”

康氏頻頻點頭,感激地道:“要是沒有你們,哪里能請來這么好的夫子呢。”

現在好些陳家灘和賀家窯村民的孩子都在學堂里讀書,東坡人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一點學費。

如果說村人對高夫子和毛夫子是尊敬的話,那對辦起學堂、請來兩個夫子的東坡人則是感激了。

王老太驕傲地挺了挺胸脯道:“那沒啥,我們自己的孩子本來就是要讀書的,能帶上更多的孩子考出功名來,也是一件積福的事。”

王老太太笑瞇瞇地接著說:“陳明理那孩子也很不錯,說話辦事一板一眼的,跟個大人似的,我看,他以后也是個有出息的。”

陳明理是康氏的親孫子,是現在陳家灘唯一一個考上童生的孩子,康氏心里本來就以他為傲,聽得王老太這樣說,高興得無可無不可的。

康氏正要自謙幾句,就見趙老六又返了回來,進屋便道:“王奶奶、康嬸子,我娘叫你們趕快去坐席,她跟金嬸子在家里等著你們呢。”

第490章十四歲的秀才公第490章十四歲的秀才公(2/2)

王老太一拍腦門,叫道:“哎呀,瞧我這腦子,說起話來把吃席的事都給忘了,親家母,你餓壞了吧?咱們這就過去。”

康氏捂了嘴笑,“咱們今天說得高興,我竟然也沒覺出餓來。”

王老太攜了康氏的手站起來,忽然想起趙老大媳婦的事來,問趙老六,“你大嫂怎么樣了?”

趙老六道:“白大夫說,我大嫂也有身孕了。”

王老太驚訝地問道:“啥?趙大老媳婦竟然也懷上了?”

趙老六點頭,“嗯,我娘起先也不肯相信,可白大夫號了脈說得明明白白的,說都已經有三個月了呢。”

王老太一拍手,叫道:“哎呀,可了不得了,趙老大媳婦也懷上了呢,那她還在作坊里干活呀!?趙老六,你趕緊讓你信爺找個人把她換出來吧。”

趙老六笑了,“王奶奶,你可是說晚了,信爺跟四叔剛才已經跟賀家窯的趙大狗說好了,又雇了他們村的幾個人來替咱們干田里的活,把咱們自己的人調了去作坊和點心鋪子里頂替我大嫂和葉三嬸呢。”

王老太這才放了心,“那就好,那就好。”又道:“你大嫂這一胎可是意外之喜呀。”

“可不是嗎,我大哥從作坊回來都哭了,聲音大得在屋外都聽得到,不知道的還以為被誰打哭的呢,我大嫂嫌他丟人,都不讓他出屋子了呢。”趙老六說完哈哈地笑。

王老太也笑了,“趙老大那是高興壞了,本來是沒指望的事,卻忽然天上掉餡餅落到了他頭上,可不得哭嗎?”

趙老六又轉述大頭媳婦的話道:“我娘說,葉三嬸要是身子乏不想動彈,就讓她在屋里歇著,一會兒我家做了孕婦飯給嬸子送過來就是。”

王老太高興地道了謝,知道趙老六今天活多事忙,也不再耽擱他的時間,讓他先回去了。

康氏笑道:“你們東坡的喜事真是一件連著一件呢。”

王老太點著頭,對康氏道:“親家母,你不知道,趙老大媳婦那孩子可是個命苦的,現在終于算是熬出點盼頭了。”

王老太跟康氏一邊嘮著家常,一邊出了家門慢慢往趙家走去。

汪澤然也拉了素雪的手,道:“家里沒啥事了,咱們也去吃席吧。”

素雪剛也聽到了王老太和康氏的話,打趣汪澤然道:“十四歲的秀才公,你放棄了今年的秋闈真的不覺得可惜嗎?”

秋闈也就是鄉試,考過了鄉試,就是舉人了,就有資格進京去參加會試、殿試了。

鄉試三年才有一次,高夫子是鼓勵汪澤然今年秋天去試試的,即使考不過,也可以積累一些經驗,不過汪澤然自己放棄了,說自己水平不到,還需要繼續學習。

其實,汪澤然是有別的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