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賬號:夜間季漢大司馬周府:、、、、、
霍范對戰場形勢的判斷非常敏銳,他能夠預料到魏軍洗劫糧隊之后,必然會搜刮戰利品北歸。且魏軍攜帶物資而撤,行軍速度算不上快。
同時,如果放這批魏軍順利回軍,且不說得勝而歸是否會漲士氣,其必然會增加城陽守軍魏軍的實力。當下如果追上破之,不僅削弱魏軍實力,更可以打擊魏軍的士氣。
不僅于此,霍范更具有遠見,他深知一旦擊敗劫糧魏軍,那些城陽魏軍將會注意力向南,屆時不其城郭將會空虛,分兵而進必能襲取。
此一戰若是打得順利,將能迅速打通入齊通道。一番利弊分析之下,霍范無視了可能存在的實力差距,當即率兩千騎卒追擊戴陵。
霍范為了提前截住戴陵,率兵翻走五蓮山小道,趕在魏軍到達之前,提前抵達海曲。至海曲之后,霍范未入駐海曲城,而是為避免暴露,率部隱匿在山陵溝壑。
不過為了勘探用兵地段,霍范至海曲之后,與唐咨攀登山嶺,選擇作戰地點。
海曲,后世之日照。因山地、丘陵、平原、河流相間分布,故欲在此作戰,需要統帥具備相應戰場布置能力。
霍范登高而望,可見低矮的丘陵與平緩的平原之間,幾條未知的河流縱橫交錯,注入大海。
“當下斥候已是南下,如若戴陵兵至海曲,我軍當能曉得。”
霍范指著山水地形,問道:“我軍騎兩千,戴陵之兵步騎皆備,如兩軍列陣交鋒,此將大不利我軍。今海曲南有大河,我欲半渡而擊,不知伯問以為如何?”
唐咨望著霍范口中的大河,說道:“此為海曲水(傅瞳河),水面寬大,河流湍急。戴陵如欲渡之,多半會尋橋而過。”
說著,唐咨指向被矮丘所遮掩住的河段,上道:“此丘為馬陵,馬陵之前有一石橋,跋涉渡河者若不乘舟,則從此過河。我軍不如隱匿于馬陵之陰,待魏軍半渡之時出擊。”
海曲在兩漢時設有鹽場,和平繁榮之時,商賈百姓眾多,故在海曲水上搭建石橋,以為通行之用。今霍范口中的半渡而擊,恐多是要半渡石橋而擊之。
“善!”
霍范非常滿意,說道:“當下可命軍士移至馬陵休整,容我再察地勢!”
“諾!”
霍范用兵受霍峻影響頗深,對戰場地形的考察非常嚴謹。需知優秀統帥的前提,除了出色過人的軍事天賦外,更要勤勉做事,如治軍肅軍紀,或是勘探作戰地點。
在霍范、唐咨二人考察地形時,因錢糧輜重問題,戴陵所率魏軍比漢軍的速度慢了些。
不過戴陵擔心被漢軍追擊,依舊是竭力趕路。在下午申時左右,忽然出現在海曲水以南十里。得知此消息,霍范緊急集結漢騎,以備即將渡河的戴陵所部。
為觀察魏軍動靜,霍范率左右登馬陵,眺望南岸的魏軍。
在霍范的眼眸中,卻見黑壓壓的魏軍正逼近石橋。五千步騎數目看似少,但若實際在陸地上展開,能夠給人一種威懾之感。
“敵軍人數當有五、六千人!”
唐咨端詳人數,擔憂說道:“其人數遠在我軍之上,且觀其動靜,騎多而步少,我軍欲勝之不易!”
霍范瞇眼眺望,抑制著興奮感,說道:“不必慌張,賊兵馬雖多,但卻不知我軍行蹤。且騎多而步少,我軍半渡而擊之,一旦兵敗,將四散而逃。”
“今敗戴陵,或能引孫禮出城。”
戰事還未開始,霍范竟已開始思考攻略諸城的計劃。
“下山!”
見戴陵率五千步騎迤邐而行,準備渡過石橋,直向河北岸的海曲城前行。霍范率部下山,與手下將士會合。
約過了片刻,戴陵所部將至石橋時,不知是否發現了什么,忽然停了下來,派出斥候去探查河對岸情況。
在魏軍沒注意到的馬陵林地里,幾名機靈的斥候正隱匿山林,觀察魏軍動向。見此情形,迅速派人告訴霍范。
今時,霍范在空地上坐著,與眾人商討開戰之后的用武情況。唐咨坐在副位,見久無魏軍渡河消息,不由急躁了起來。
少頃,斥候快步而入,將魏軍停滯不前的消息上報后,唐咨緊張了起身,問道:“是否是魏軍發現我軍伏兵?”
霍范不急不躁,說道:“凡率軍跨橋渡河者,需察河岸之情形。今戴陵之所為,不足為奇,當耐心候之。”
行軍中防備半渡而擊屬于將帥們的正常操作,霍范將兵馬布置在馬陵的北面隱蔽處,為得就是防止戴陵派人搜索馬陵的南面。
不知過了多久,斥候陸續來報,說道:“敵軍即將渡河!”
“敵軍騎卒為先!”
“敵軍步卒即將過河!”
聽到此處,霍范縱身上馬,與唐咨分領千人騎卒,從馬陵的左右繞行而出,逼向正在渡河的魏卒。
因路程較長,霍范先是率騎卒策馬緩行而進,四千只蹄聲清脆可聞,前排騎卒高持矛槊,千騎呈三列展開,遠遠觀之猶如移動的長林。
海曲水兩岸,魏軍步騎根本沒料到會有伏兵,已渡河的魏軍步騎未有列陣而是呈五列隊形,朝著東北方向的海曲城挺進。
未渡河的魏軍步騎在將校的催促聲中排成整齊的數列,在南岸橋口等候排隊渡河,象征戴陵的旗幟亦在南岸。
南北兩岸不少的魏騎因跋涉一日,從馬上下來,牽馬而進,毫無察覺到漢軍的伏擊。
當看見漢騎成橫隊形勢從馬陵左右兩側展開時,魏軍這才明白他們被漢軍伏擊了,隨即陷入緊張、魏軍、惶恐當中。
率先反應過來的魏軍軍官瘋狂策馬奔走,瘋狂呼喊魏騎列隊備戰,讓步卒趕忙持矛列陣,然魏軍想在渡河行軍行進中列隊,又豈是那么簡單?
戴陵被留在南岸,其金鼓系統自然不在北岸。加之渡河行軍過程中,許多部、曲、屯建制被切碎,注定了魏軍很難在短時間內列陣迎敵。更別說有些軍士根本不知自己該怎么做,即便有提醒敵襲的號角聲。
戴陵駐馬在河南,望著不斷變化速度的漢騎,神情中既有對漢騎伏兵的震驚,亦有對未過河的著急,更有對敵軍進攻的慌張。
魏軍在倉促的備戰,霍范、唐咨可不會給魏軍時間,在相繼吹響號角后,千騎各以三隊形勢展開。即前、中二隊皆三百人,后隊漢騎有四百人。
第一列騎兵沖擊,他們的任務是擊潰混亂的魏騎,而后從左右撤回整隊,讓出空間給二隊騎兵沖鋒。
第二列騎兵陷陣,他們沿著第一列騎兵的缺口沖入,將原本處在行軍隊列的魏軍殺穿,而后在左右撤回整隊。
第三列騎兵由霍范親自帶領,有兩列騎兵的連續沖擊,第三列將能徹底打亂魏軍建制,讓他們深陷混亂當中。
在第三列騎兵沖鋒后,原先第一、第二兩列騎兵在整隊之后,重新尋找薄弱點切入,徹底完成對北岸魏軍的擊潰。
南漢早期雖不以騎卒見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漢軍騎兵戰術早已與時代接軌,騎卒水平不弱曹魏騎卒多少。
第一列漢騎為軍中最為勇猛者,其如狼似虎,兇猛直沖魏陣。
魏軍稍微有了反應,數十支箭矢破空。然稀稀落落且無精準度的箭矢,傷不到騎隊分毫。
在魏軍箭矢反擊之后,聲勢浩大的漢騎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入魏軍隊列中。缺乏陣型的魏軍得見漢騎,未待騎兵入陣,則就帶著自己財物,一哄而散。
其中有幾名頗有勇略的魏騎嘗試反擊,然漢騎未持久作戰。而是由內向外回收,沿途砍殺阻擋的魏卒,迅速的折返了回去。不待魏騎反應過來,迎接他們的是第二列漢騎。
第二列漢騎不及首列漢騎敢戰,但有了首列漢騎的沖鋒,徑直順勢沖了進去,將那些試圖頑抗的魏騎殺死,而后砍殺那些之前散逃的魏卒。
出乎意料的是,不用三列漢騎出馬,二列漢騎這一波沖鋒,竟以摧枯拉朽般的形勢,縱穿了魏軍隊列,而后回旋左右,便將魏軍隊列徹底攪碎。
統率第三列騎卒的霍范大喜不已,當即更改方案,手持長槊,喊道:“追寇!”
因不少漢騎見魏軍已是潰散,在霍范率隊沖鋒時,所有人似乎都悍不畏死,騎隊中竟無一人落后,比首列騎隊更兇猛的氣勢沖鋒,這讓魏軍愈發膽寒。
“萬勝!”
唐咨、霍范率八百騎沖鋒,縱聲喊殺,其聲勢駭人!
南岸的不少魏卒隔岸觀戰,親見漢騎三縱隊沖鋒,一勢比一勢高也是不由臉色慘白起來,更別說北岸親身經歷沖鋒的魏卒。
隨著首列、二列的騎卒再次投入戰場,周旋往回,箭射矛戳,北岸兩千多名魏卒當場崩潰,無建制的四散奔逃。四條腿的惶恐而逃,兩條腿的跪地而降。
見北岸局勢已是一邊倒,戴陵從最初的不知所措中反應過來,親率南岸魏軍扎營,決意晚上趁機渡河。
見狀,霍范命唐咨追殺魏軍敗卒,而他率千騎屯馬陵,以防魏軍突然渡河!
(本章完)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周府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