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

南漢后續番外

諸葛亮離任前,舉蔣琬、顧雍、司馬芝三人繼承其位,三人如若病逝,可拔費祎、杜恕、滕胤三人接任。

劉禪從善如流,在諸葛亮離任后,封蔣琬為左丞相,顧雍為右丞相治理國,司馬芝輔佐二人。

在蔣琬執政的五年時間里,因自知才能不如諸葛亮,蔣琬未改舊策,依舊沿用諸葛亮的治國政策,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穩定朝政,減少向外用武,為大漢積蓄國力。

期間因司馬芝、顧雍先后病逝,劉禪拔潘浚為右丞相,杜恕接替司馬芝御史大夫之位,以為輔佐蔣琬。

因蔣、潘兩人年歲甚大,難以事事躬親,則將不少權利下放與費祎、滕胤。

潘浚任職一年后病故,劉禪拜蔣濟為右丞相,負責處理軍國之事。

時蔣琬執政已有七年,因身體飽受疾病困擾,朝權逐漸交由蔣濟,費、滕二人為輔佐。

蔣濟在上位之后,因得益于諸葛亮、蔣琬、顧雍三任執政者的休養生息,大漢國力充裕。于是蔣濟將注意力集中在遼東崛起的高句麗上,欲發兵打擊高句麗。

為了打擊高句麗,蔣濟先命黃權為帥,率軍三萬征討。黃權初勝高句麗王位宮,斬俘萬余人,欲乘勝追擊時.黃權不幸因疾病惡化,病逝在道中,漢軍不得已班師。

次年,蔣琬因病去世,劉禪擱置左丞相,蔣濟依舊任右丞相。

公元248年,為了解決高句麗,蔣濟任命霍范為帥,都督平、幽、冀三州及遼東鮮卑、烏桓二部兵馬,所統五萬人。

漢軍沿著黃權出征舊道,先后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高句麗軍,斬首高句麗軍一萬八千余人,逼高麗王敗逃東沃沮避難。

因東北孤遠,霍范未有追擊位宮,而是率兵高句麗國都丸都山城,欲瓦解高句麗王的統治基礎。

圍城三月,霍范聲東擊西,于黑夜遣軍士翻越城郭,遂破其國都,俘高句麗男女數萬。

霍范橫掃高句麗,因不知位宮的行蹤,加上大雪封山,遂率大軍回師。

公元249年,位宮在沃沮部民的幫助下,在遼東遷都復辟,招降納叛意圖再度反叛。

蔣濟唯有再令霍范率平、幽二州精銳,都督鮮卑、烏桓騎卒,合計萬余人遠征。

因霍氏封在樂浪,霍范頗知遼東地形,在得到扶余國的引導下,霍范率兵跋山涉水遠征位宮。

在竹嶺,霍范大破高句麗軍,俘虜高句麗百姓數萬,位宮僥幸突圍,再度攜妻女親信北逃,以避漢軍兵鋒。

霍范乘勝追擊,于東沃沮再敗高句麗仆從軍,并將收留的位宮邑落攻破、清算,斬首四千余級,俘男女萬余人,犁庭掃穴,以此來警告東胡各部。

因不見位宮蹤跡,霍范率兵三千追擊千里,直達肅慎國(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方斬位宮首級而歸。

歸軍途中,霍范至東海旁(今海參崴)刻石記功,以宣漢室國威。

追論功績,劉禪拜蔣濟為丞相,封霍范為驃騎將軍,另有戰功者不記。且為了治理遼東諸胡,南漢在高句麗舊城設東海都護府。

時南漢有四都護府,漠北為瀚海都督府,漠南為朔方都護府,西域為西域都護府,遼東有東海都護府。

公元250年,劉禪廢年號建興,改元景耀。

同年,蔣濟在任病故,劉禪拜費祎為左丞相,滕胤為右丞相。

費祎雖有才能,但因南漢朝野太平,二十年來無兵亂,其執政多有松懈,多沉溺于權貴交道中。

滕胤因生性謹慎,反而事事躬親,依靠霍氏的人脈,在政績上多有建樹。但因不愛與費祎爭斗,故而費、滕二人保持較為和睦的政治友誼。

在二人執政期間,在南漢解決遼東高句麗之后,東海都督府太史亨以遼東鮮卑勢大為由,請求將遼東鮮卑拆分。

劉禪垂詢諸人,霍范上疏言,可拆離鮮卑強大部落,將其遷至別地,當能避免遼東鮮卑強盛。

劉禪采用霍范建議,下令將逐漸強大的慕容、段氏、宇文三部拆分,以避免三部合一,從而威脅遼東。

時霍弋在長安,以樂浪受三韓蠻夷襲擾嚴重,請求遷鮮卑一部入樂浪,以為牽制三韓,劉禪遂準之。

宇文、段氏各有拆分二三部,以削弱各部的實力。而慕容部被霍范挑選中,其部萬余落遷入樂浪國。霍弋令二子霍山娶慕容氏為妻,慕容部至此被漢化不提。

除遼東外,因南漢在吳楚立基,費、滕二人著重開發荊、揚、江三州。

費祎執政期間,雖有不少功績,但沉溺權貴的行為,漸漸引起不少人的不滿。尤其那些位高而有壯志的上卿,有欲扳倒費祎,而后上位執政,其中以諸葛恪最有想法。

諸葛恪天資聰慧,又是諸葛亮之子侄,在政壇上混得開,且與滕胤關系良好,對費祎之位早有窺視。

公元253年,逢老將魏延病逝,朔方鮮卑復叛,費祎遣將黃然出征,但因征討不利,使得鮮卑坐大,令漠南動蕩。

諸葛恪抓住機會,聯合諸葛喬、滕胤等人,上疏彈劾費祎。并檢舉費祎執政以來的過錯,請求劉禪罷黜費祎。

費祎貪戀功名,常有流露出渴望相國之位的意思,故劉禪對費祎略有不滿。

見諸葛恪與眾人聯手彈劾,劉禪出于思念諸葛亮的感情下,遂罷黜費祎,命諸葛恪全權負責征討朔方鮮卑。

諸葛恪率步騎五萬出征,歷經半年之久,轉戰漠南千里,在文鴦的幫助下,遂平漠南鮮卑。

公元254年,大軍功勝歸朝,除文鴦被封為漠南都護外,諸葛恪被劉禪拜為左丞相,與右丞相滕胤聯合執政。

為了讓葛、滕二人能齊心協力,共同輔佐自己,劉禪以霍峻、諸葛亮之故事告誡二人。

諸葛恪初上位時,為收取民心,便廣施德政,放松對官吏的考核。

針對放松官吏管理考核,滕胤雖以葛公舊政反對,但卻被諸葛恪一言否決。

一時間,諸葛恪因松弛之治贏得人心,朝野為其的贊譽之聲不小。

兩年之后,諸葛恪為追求名聲,令姜維率西域諸國聯軍出征烏孫。姜維以西域已安為由,希望諸葛恪撤銷政令,但卻被諸葛恪拒絕。

無奈之下,姜維唯有遠征烏孫,雖有斬俘,但因糧草不濟而退軍。諸葛恪對此不滿,常下文訓斥姜維。

伐西域不成,諸葛恪上疏伐河湟。言羌人盤踞河湟,如若令其勢大,則恐會重蹈中漢之亂,故當發兵西征之。

雖有不少人反對,但諸葛恪卻得到劉禪的批準,于是率兵征討河湟。

得聞諸葛恪出兵,西平鞠氏擔憂諸葛恪對自己下手,被迫聯合諸羌反叛,殺害西平郡長吏。

諸葛恪雖一意孤行,但架不住漢軍驍勇,西平鞠氏被滅,生羌逃到西海(青海)。

為了建功績,諸葛恪不顧眾人反對,不惜冬季深入西海,搜撲羌人酋首。

搜山檢海月余,因諸葛恪手段殘酷,河湟諸羌齊叛,不斷劫掠漢軍糧道,遂引起了軍心動蕩。無奈之下,諸葛恪唯有暫時回師。

撤軍途中,羌人不斷進攻漢軍,加上河湟冷酷的天氣,對造成了漢軍不小的傷亡。

此役,漢軍有萬余人死傷,諸葛恪灰溜溜跑回關中。

得聞諸葛恪大敗,劉禪勃然大怒,令人問罪諸葛恪。諸葛恪為穩固自己權勢,故意謊報軍情,并將責任推到殿后的胡奮上。

然胡奮之父為胡遵,他作為大漢老將,又豈能見兒子受委屈,便找到黃權之黃崇,希望能向劉禪稟明經過。

黃權與胡遵關系甚密,加上黃崇性情剛直,遂將諸葛恪所為上報。

收到胡奮委屈的書信,劉禪憤怒不已,招諸葛恪、胡奮入朝問話,并令杜恕、劉番徹查此事。

經杜恕調查細情,劉禪得知諸葛恪欺瞞所為,格外惱怒,下令革除諸葛恪官爵,發配至寧州。

諸葛恪見自己被流放,不斷口出怨言,抱怨劉禪無能,終究引起了劉禪的殺心,被賜毒酒身亡。

諸葛恪去世之后,劉禪拜滕胤為左相,大膽選用陳祗為右相。

在滕胤、陳祗二人的治理下,南漢先后解決河湟的羌人叛亂問題,再次平定漠南鮮卑叛亂。

與此同時,樂浪國因滕胤縱容下,不斷向南發展,侵占三韓土地以及部民。

公元259年,副相陳祗率先在職去世,山濤被選為右相。

公元263年,左相滕胤病故,山濤被拔為左相,輔相由諸葛喬出任。

滕胤執政十三年間,勉強維持了諸葛亮時期的舊政,雖不復諸葛亮時期的政治清明,但卻解決了南漢開國遺留下來的許多問題,以及幫助大漢的疆域不斷向外擴張。

山濤執政期間,為了緩解南漢與河北大族的關系,不斷改良科舉制,提拔大量中原賢士。

山濤如此行為,引起了不少江楚士族的不滿,在劉禪面前多有詆毀山濤。太子劉璿因根基在江楚,也向劉禪勸諫改用他人。

劉禪為了平衡各方勢力,拒聽各方建議,繼續用山濤為相。

公元269年,隨著劉禪身體不適出現,太子劉璿登朝觀政,執政五年的山濤,在各方的彈劾下,最終被貶為冀州刺史。

公元270年,病情加重的劉禪,下詔拜劉番為右相,諸葛喬為左相。

公元271年,劉禪病逝大興宮,謚孝光皇帝,廟號高宗。太子劉璿登基,年近五旬。

同年,河西、朔方大旱,漢胡深受其害,數十萬人急需中央施救。

劉璿令習博為賑災使,救濟漢胡百姓。然習博收取賄賂,借賑災之名,實際販賣胡人為奴隸,且壓榨百姓口糧。面對漢胡的不滿,習博粗暴采取兵馬鎮壓。

十二月,禿發部的禿發樹機能斬殺賑災使習博,帶部反叛,從者數萬人。

得訊,劉璿大怒不已,將習博三族發配寧州,選大將胡奮出征。

胡奮率軍征討,與禿發樹機能戰于萬斛堆,本局勢利于漢軍,但突然黃風大起,吹倒胡奮大纛。漢軍士氣大降,胡奮當場被斬,鮮卑叛軍大獲全勝。

擊敗討伐軍,鮮卑聲勢大震,禿發樹機能南下占據靈武,撫聚鮮卑各部。

劉璿命黃崇率兵遠征,兵至半途,黃崇得惡疾而亡。

時漢朝已無宿將,劉璿命牽招之子牽弘出征,與禿發樹機能交手,牽弘于亂軍中陣亡,隨軍雍州刺史龐宏戰死。

得聞河西戰事糜爛,文鴦上表請率兵馬出征,劉璿募三萬漢胡精銳與文鴦。

文鴦率兵出關,在靈武大破禿發樹機能,諸胡二十萬口來降,禿發樹機能帳下勢力受損嚴重。

在次年,禿發樹機能再度復起,斬靈武太守。

劉璿欲請文鴦再次率兵出征,然文鴦突發疾病,難以遠征,唯有另選賢才出征。

時諸葛喬舉杜預為帥,杜預另舉周處、馬隆二人為將。

劉璿遂用三人出征,命杜預率精銳萬人,周處、馬隆二人為副將。

公元275年,杜預率軍在高闕斬殺禿發樹機能,周、馬二將降服漠南諸部。至此河西鮮卑數十年未叛,臣服于大漢統治。

公元276年,劉璿于長安病逝,僅在位五年,無廟號,謚號孝恭皇帝。

劉璿之后,太子劉虔繼位,生性崇佛,體格肥胖,難以走動,在位十年,以杜預為相。四海昌平,無亂國之事。

公元286年,杜預亡,劉虔崩,君臣同月而亡。劉虔謚號孝仁皇帝,無廟號功績。

公元287年,劉禎繼位,專統國事,不置丞相。

時柔然崛起漠北,瀚海都護府廢。因受柔然煽動,漠南鮮卑再叛,劉禎親征四次,二次無功,二次功成,再降漠南鮮卑。

且劉禎生性奢靡,好大喜功,為壯功績,于西域置高昌郡,在西海置天海郡,并封禪泰山,大興宮殿。

公元308年,劉禎猜忌太子私通妃妾,欲責問太子。太子怯弱,受左右親信煽動,起太子宮兵。

劉禎措手不及,逃至露臺避難。太子率重圍露臺,斷劉禎與外界聯絡,逼劉禎退位。劉禎假意同意,下詔讓位與太子。

退位間,劉禎暗招上郡兵入朝,反圍太子于大興宮,并將太子及其左右盡數誅之。唯太子幼子劉熜得親信護衛,遠逃至樂浪國避難。

公元318年,劉禎老邁昏聵,暴虐宮人,被宮人勒死于宮中。

時無太子,劉禎三子互相爭位,國中政斗頻繁,二皇子劉恂先是宮變繼位,但遭宮人刺殺。四皇子于是繼位,欲害左右兄弟。

五皇子劉鄢先下手為強,趁四皇子出城祭祀之際,招岳父庾亮率兵入京,圍殺四皇子于惠陵。

公元319年,劉鄢登基稱帝,岳父庾亮專權為相。后劉鄢又殺岳父庾亮,獨治天下。

公元330年,劉鄢無子而崩,時樂浪郡公霍熠聯合幽、平二州刺史上表,言可立舊太子之子劉熜為帝。諸臣以為可行,遂迎奉劉熜。

劉熜繼天子位,但因朝政被諸卿所制,難以施展拳腳,遂用術治天下。

且為追求長生不老,三十年不朝,致使朝野黨爭不休,政治腐敗加劇;柔然崛起漠北,劫掠漠南鮮卑諸部;邊軍吞沒軍餉,軍備松弛不能戰。

劉篤繼位后,革除弊政,抑制豪強,提拔劉裕、謝玄、陸方、霍明等賢能之臣。

劉裕受命南征北伐,北敗柔然南下,重降漠南鮮卑;謝玄受命為相,革新吏制,重興朝政。漢得以一時中興。

劉篤在位二十年,因太子劉休之與劉裕有仇,且忌劉裕手中兵馬,借劉篤駕崩之名,招劉裕歸國,欲收其兵權。

因劉篤崩,劉裕受命謁長安。劉休之以劉裕擅兵無度為由,收其兵符。

劉裕聞之驚恐,遂出逃長安。劉休之疑劉裕有心反叛,遂派兵圍殺之。劉裕逃回雁門,與漠南都護姚興起兵反叛。

劉休之發國中兵馬征討,歷經八年方平之。然因朝政不穩之故,地方諸將多與中央離心,藩鎮漸起林立。南漢唯有依仗關隴、吳楚以制河北、西北諸軍鎮。

后百來年間,不乏有明主治國,但依舊難改弊政。百姓民生艱難,土地兼并,起義漸多。

公元543年,糖販王宿知因被官府欺壓,改姓為劉,自稱高祖劉邦之后,與鄉人起兵造反。

王宿知從番禺起兵,轉戰荊、江、揚、徐諸州,嚴重摧毀南漢的統治根基。且應和王宿知造反者,西至隴右,北達河北,其數眾多。

于是天下大亂,動亂爭斗三十年,天下藩鎮林立。

華陰楊氏楊忠戰功顯赫,子楊堅有文武之才,歷經二十年奮戰,楊堅創立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