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別追

第九十四章 二哥離開

今日是個好日子。

洛綿看了看一身戎裝的洛允若。

他正紅著眼睛和二夫人道別,果然人靠衣裝,這么一看,二哥也有了些男兒本色。

此番來送行的長輩有二叔和二叔母,至于晚輩除了洛允易以外則都來齊了。

連三房的洛允松也不例外。

二哥這一批去的一共有數千人,來送行的卻有數萬。

除了真正送行的,自然還是湊熱鬧的,洛綿趁著二叔母擦淚的空隙走到洛允若身前把一個香囊遞過去:“二哥,這是妹妹親手縫的,二哥此去三五年,萬望保重身體。”

洛允若笑著接過香囊,準備掛在腰上,卻被洛綿制止。

“二哥,你還是把香囊貼身放著吧,以后若是遇到什么事的話...”洛綿頓了頓,又怕二哥聽不懂,改口道:“以后邊境若是碰到危機性命的事兒,此物或可保二哥平安...”

按照前世的發展軌跡來看,兩年后沙魯克王一死除了造成沙魯克混亂外,大魏邊境也受到一場不大不小的影響,若是二哥化險為夷自然好,若是不能,也有她的妙計。

其實這也不算是她的,當時她跟在沈久遠身邊聽到此事,沈久遠只口中帶著淡淡鄙夷說這些大魏兵也不是酒囊飯袋怎么就沒一個用腦子想事情的,若是他的話就會如何解決此事。

洛綿便當是學習記在了心里。

沒想到竟然派上了用場。

“一定。”洛允若含笑,猜測香囊里可能是妹妹給他求的平安符,可妹妹最近不是沒出去過嗎?那是什么時候求的平安符?

洛允若正想問,人群忽然騷動起來。

該走了。

“我的若兒!”崔氏再也忍不住流出淚,拉住洛允若的手。

“母親...”洛允若回握,想到他不能哭出來讓母親擔心,于是咽下淚,“兒子走了!”狠心甩開二夫人的手,漸行漸遠。

眼見著洛允若走遠,崔氏哭得悲切,終于沒緩過氣兒暈了過去。

二爺抱起妻子,往馬車處走。

洛綿看著數千士兵的往外走的身影一陣恍惚。

這場面她前世見過許多次,這數千士兵最后能夠歸家的又有幾人呢?

“洛小姐...”由遠及近的聲音,洛綿終于回神,才發現此時人潮已散,連幾個哥哥都不知什么時候離開了,只剩芷蓮和柳兒待在她后面候著。

還有這張招蜂引蝶的臉。

因著上次沈久遠送她回洛王府一事,洛綿沒有當作沒看見,壓下心底的不愉,問沈久遠有何事。

“左右無事,不如逛逛?”自從上次得了肖元炳的指導,沈久遠似乎有點開竅,只不過面對女子的時候,臉總會止不住的變得僵硬起來。

他努力勾起笑,讓自己看起來溫和可親。

殊不知,洛綿這方只看見他面部肌肉的扭曲。

洛綿雖對沈久遠時不時的舉動見怪不怪,甚至可以說麻木了,但一臉便秘的沈久遠,她還是第一次看見。

他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還有上次的事情,洛綿覺得她的確應該問問。

“左右無事,那就逛逛吧。”

沈久遠愣了愣,他還以為洛綿會拒絕,沒想到答應的這么干脆,不由暗道肖元炳還是有點用處的。

只不過洛綿在外人面前本就是不愛多話之人,沈久遠雖然努力改變,卻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改變的,因此兩人可以說是悶頭逛街。

洛綿先受不了。

那些姑娘的目光可以把她戳穿,更何況現在陽光有點毒辣,只覺得有點熱。

洛綿指了指前方的茶樓:“我們去里面歇息會兒。”

沈久遠自是點頭應好。

芷蓮和柳兒互相對視一眼,大魏男女大防雖不嚴,可這樣出入茶樓被有心人看見拿來做文章的話...

“小姐,王妃不是說回去的話,先去找她嗎?現下也差不多時間了...”芷蓮硬著頭皮勸道,小姐越大越有自己的想法,尤其不喜歡下人多嘴。

柳兒在旁邊附和:“是啊,小姐,而且您不是也說有事兒找王妃嗎?”

被兩個丫鬟一說,洛綿頓時想起。

走之前王妃曾派丫鬟來說有事情跟她說,她也正想把搬出梔蘭苑的事情說一說,還有喻凌煬一家也打算早點把他們安排好,一直住在耳房總不是個辦法。

她事情多的纏身,哪里有時間跟沈久遠喝茶。

于是,洛綿毫不猶豫地跟沈久遠說道下次再會,就和芷蓮阿荷上了后面一直跟著的馬車。

沈久遠心頭本來涌起一股淡淡的失落,聽到洛綿再會兩個字便又高興了起來。

其實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情愫,但他目標本來就是討好小姑娘以達到獲取信任的目的,當下便也不再多想,索性去找肖元炳繼續討教經驗。

洛綿回到梔蘭苑,邱嬤嬤正張望著,見到洛綿,迎上前:“王妃見幾位少爺都回來了,五小姐還沒回來,便讓奴婢在這兒等著您。”

竟然讓邱嬤嬤在這里等著。

難道是有什么很重要的事情?

“嬤嬤知道是何事嗎?”洛綿試探地問,她怕是關于三哥的,畢竟最近祖母對三哥成見很大。

邱嬤嬤渾濁的眼珠子閃了閃,面上不動聲色笑道:“不是什么大事,五小姐只管跟奴婢進去吧,王妃在里面等著您呢。”

洛綿心頭還是晃晃蕩蕩的,揣著小心踏進屋子里去。

王妃側臥在貴妃榻上,洛綿落崖回來后,她身子雖好了,卻大不如從前,不像以往即便坐在貴妃榻上,腰板也挺得直直地。

洛綿見到王妃如此,心中愧疚。

她揚起笑臉,撲上去:“祖母!”

王妃猝不及防,連忙抱住洛綿,瞪了洛綿一眼:“冒冒失失的,都十二歲的大姑娘了!”

洛綿嘿嘿一笑,順勢坐到旁邊。

“祖母找綿兒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