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了福星閨女后,全村都旺了

第三百四十五章:安置難民

第三百四十五章:安置難民第三百四十五章:安置難民←→:

姜三郎見到眼前情景,比春娘還吃驚。

他雖然知道閨女能憑空拿取東西,還不知道有這么個地方,自己與妻子竟然也可以進來。

“寶兒,你能帶人進入,此事跟別人說沒有?”姜三郎仍然對閨女的魯莽感到擔心。

那個周無常雖是她師父,但他跟自己與妻子不一樣。

那人不是養大櫻寶的人,也不可能一心為櫻寶著想。

而且姜三郎看出來,周無常心思深沉,根本不會在意自己這等鄉民的生死。

“沒有,我跟師父說只能收取物品,不能拿取活物。”櫻寶自然不能完全相信師父。

可師父為給自己出氣,將裴時先得罪了是真。

那個裴時先陰險,萬一在皇帝面前說了什么,估計師父首先會被他給害死。

一是為自己,二也是為了報答師父,櫻寶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讓師父顯露神跡,與裴時先一較高下。

姜三郎欣慰,“這樣就好。”

于是兩夫妻在閨女的帶領下,將洞府逛了一遍,又撐著葫蘆船來到發光球跟前,順著櫻寶做的葫蘆藤梯子爬上頂端。

然后姜三郎與妻子又一次被震撼。

搖曳生姿的牡丹、木丹與金銀花,散發幽幽香味。

繁花盛開的桃樹、梨樹、蘋果樹、蜜柑,以及荔枝龍眼葡萄等,有的果樹已經掛果,有的還只是沒成熟的青果兒。

果樹林中間還有一汪清泉,掩映在一片瓜地中間。

姜三郎目測這一片土地約莫五六畝,不比下方的土地面積小。

這就有點奇怪。

自己在下面瞧這個大光球也不算大,怎么到了上頭就顯露不同來。

姜三郎還在這里看到一些生活用品,以及不少五谷糧食。

估計都是小閨女在里頭熬煮果汁與釀酒用的。

見地上筐子里還有不少摘下來的果子,姜三郎與春娘決定幫閨女先釀一批果酒。

“這里的壇子不夠,等明日我去多買點兒回來。”

姜三郎挨個檢查一遍,說:“再買幾個木桶與大水缸。”他想在水缸里養一些魚蝦,看看能不能活。

櫻寶:“好啊,爹娘你們看還需要什么,回頭一起買回來。”

姜三郎揮揮手,“我知道了,你先去歇著吧,等我們忙完再叫你。”

這里有個小竹床,小竹床上還鋪著被褥,竹床旁邊還擺著好幾只大木箱,估計都是閨女的私房。

櫻寶躺上竹床,頭枕著枕頭,歪著腦袋望向忙碌的爹娘,不知不覺睡去。

一覺醒來,就見爹娘還在忙活。

“爹,娘,你們回去休息吧。”爹娘他們也不知忙了多久,竟然煮了好幾鍋果子,全都裝在盆里晾著。

姜三郎與春娘確實累了,在閨女的帶領下離開洞府。

陡然出現在外頭,姜三郎與妻子一時還沒反應過來。

此時外頭天已黑,若不是廊檐下還點著一盞風燈,姜三郎都不知道自己已經出來了。

與妻子出了閨女屋里,悄悄去廊檐下將風燈熄了,這才回屋休息。

此后幾天,每到傍晚,姜三郎與春娘都要去洞府里忙活,后來索性讓閨女自己出去,到時間再進去接他們。

而櫻寶白日里在村子四周種葛藤,又請幾個石匠去很遠的山里開石頭,運回村里修建石塔。

周無常師徒幾個也沒走,平時帶著大徒弟四處溜達,還去別的村子轉了轉。

吳老先生則在村學堂擔任臨時先生,給高等班的孩子教授課業。

一晃到了十月,姜杰進入縣學學習,正式成為一名生員。

由于他今年剛考過院試,所以不用參加年考直接成為廩膳生,也領回第一筆廩糧與四兩銀子。

姜杰將廩米與縣衙發的魚肉菜蔬交給姑母,他每天回特產鋪子吃飯,晚上也回來住宿。

某天,他還瞧見陳昌平,兩人只微微對視一眼,便轉身離開。

櫻寶這些日子很閑,因為天氣太冷,還陰沉沉的,不太適合栽種樹苗,哪怕她用枯樹葉蓋上,藤苗也不會生長。

東陳村外的集市上,如今又來了好多陌生面孔。

他們有的是臨近村落的,有的則是逃難來的難民。

住在老村的那些難民們,因為一場大水,再次成為無家可歸的人。

也幸虧他們機靈,在下起暴雨時逃離住處,有的避去北山,有的則回到東陳村集市上,躲在姜三郎讓人蓋的茅棚下,勉強躲過一劫。

之后這些人也乖巧不少,不敢跟東陳村對著干,白天他們四處尋活計,晚上就住在集市上的茅棚里。

但現在已經進入冬季,眼看就要下雪,那四處透風的茅草棚子根本不能避寒。

于是幾名難民找到陳族長,請他松口讓他們在南坡蓋個御寒茅屋。陳族長自然不樂意。

但孫里正遲遲不理會這些難民,縣衙仿佛將這些災民遺忘一般,沒有給出解決辦法。

最后陳族長跟姜三郎一合計,在離集市稍遠的那片荒地上劃出一塊地盤,給難民們蓋房。

不過,蓋房前跟他們說了口頭協議,不得偷盜,不得做對陳村不利的事,否則,就收回房屋,讓他們離開。

難民一聽大喜過望,立刻點頭答應。

此地是整個川河鎮最富裕的村子,自己等人若是能在此扎根,過上好日子指日可待。

于是,趁著還沒落雪,姜三郎帶著一群村民幫這些人蓋房。

為了節省時間與材料,這些屋子都是連山,一排十二間,一共建了三排。

姜三郎也不管他們每戶多少人,反正一戶就給兩間屋。

難民們誰都沒敢言語,就怕惹怒村正,將他們趕走。

經過屢次的災難,難民們也明白過來,要想留下來生活,必須遵守這里的規矩。

分好屋子后,姜三郎指向圍村子一圈的皂角樹道:“你們若想掙錢,那皂角樹上有不少皂角,去采摘下來,剝下的皂角米會有人來收購。”

自家小閨女說了,特產鋪子可以收購皂角米與皂莢,如果品相不錯,給的價格也很可觀。只要這些難民勤快,售賣皂角米得來的錢完全能夠渡過冬季。

難民一聽村正允許他們采摘皂莢,不由喜出望外,趕緊向姜三郎致謝。

他們在此地也生活一段時間,知道這些皂角樹都是村正家小仙童種的,屬于村正家的私產。

而村正竟讓他們采摘皂莢,還說有人會來收購,怎不讓他們感激涕零。

隨后姜三郎又說:“你們采摘皂莢的時候,不許將皂角樹枝丫弄斷。”

“那是自然。”領頭的難民道:“咱們一定小心。”

姜三郎:“回頭我帶你們去砍一點竹竿回來,你們就用竹竿摘。”

皂角樹很是高大,樹身又有好多有毒尖刺,輕易不能近身,所以必須用長竹竿夠才行。

就是將竹竿一頭劈開一點點,用一根樹棍支撐開。

摘皂莢的時候,用劈開的那頭戳到皂莢根部一擰,皂莢就被擰下來。

只要竹竿夠長,長在樹頂上的也能被擰下來。

村里孩子摘樹頂的果子就是這么干的。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