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第八十六章 走不開

第八十六章走不開第八十六章走不開←→:最新網址:mayiwsk

正午之時,陽光正烈。

糜晃走在皴裂的大地上,艱難前行。

這里原為一片沼澤地,現在已經完全干涸,甚至連底部淤泥都曬得邦邦硬,踩著只有松軟之感,完全不用擔心陷下去。

干渴的大地、枯萎的莊稼、哀嚎的百姓,大概就是如今中原的典型場景。

穿過這片沼澤區后,糜晃登上了一處平坦的路面。

路不長,但很寬。

路面甚至鋪了一些碎石子、磚瓦,大概是開山取石、燒磚制瓦后用剩下的。

路另外一面是大片的蘆葦叢。

本應郁郁蔥蔥、隨風起舞、野鴨齊飛的景象,大抵是見不到了。留下的唯有矮小、干癟甚至已經枯死的蘆葦,在風中了無生氣地搖曳著。

糜晃沿著道路前行,路上甚至看到了幾頭倒斃于地的野物尸體。似乎剛剛死去,正有人在切割。

稍遠一點的水泊邊,興許是還有點殘水吧,野獸成堆,紛至沓來。

有人在組織狩獵,所獲頗豐,但這似乎只是另一種竭澤而漁吧。

走到路的盡頭后,一個巨大的陂池映入眼簾。

陂池的水位已經大大下降,不知道有沒有鼎盛時期的四分之一。

陂池內外,大群人正在忙活著。看他們的樣子,應該是趁著大旱疏浚陂池,拓寬加深,以便將來能存更多的水。

糜晃問了一下帶路的人,得知這是廣成澤第二大陂池,名“材官陂”,僅次于“邵公陂”。

拓寬加深之后,附近還會營建一個莊園,交給南下部曲耕作。

糜晃聽了微微點頭。

即便大旱年間,依然沒有灰心喪氣,一直在為著明年做準備,這份意志確實讓人驚嘆。

過了材官陂后,穿過一片干涸的沼澤、兩處掙扎中的果園以及大片竹海,眼前豁然開朗。

“好一派麥收盛景。”糜晃手搭涼棚,看向南方。

金黃色的麥田一眼望不到頭。

田野之中,人頭攢動。

有人在刈麥,有人在捆扎,有人在運輸,還有人在撿拾殘留在田間的麥穗。

麥田邊的空場上,有人在打麥,有人在揚麥,有人鋪開了晾曬……

從頭到尾,沒人閑著。

糜晃情不自禁地走了下去。

沒人注意他,所有人都專心致志地做著手頭的事情,臉上帶著嚴肅乃至虔誠的表情。

大災之年,誰能對糧食不虔誠呢?

糜晃很快找到了邵勛。

他戴著草帽,正揮汗如雨地收割著麥子。

此時陽光甚烈,邵勛沒有遮護完全的脖子、手背上全是紅印,但他不以為意,一邊與人說笑,一邊收割著小麥。

他身邊都是什么人啊?

典書丞毛邦、侍郎陳有根、柳安之、學官令庾亮、典衛令唐劍、牧長吳前——牧長又稱“廄牧長”,掌知畜牧牛馬事,第九品官。

魯陽公府的一半官員齊聚此處,與吏員、士兵、屯丁們一齊收割麥子,可見邵勛本人的重視。

糜晃見了,只嘆了口氣。

魯陽縣公都不辭辛勞,親自下地干活,其他人縱然心中不愿,也要硬著頭皮一起干了。

再聯想到京中的刀光劍影,他的眉頭皺得就更深了。

司徒與天子爭大權,幕僚們爭女人、爭財貨,渾然不管其他事,若沒得對比也就罷了,但看著眼前一派熱火朝天的場面,糜晃直接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邵勛一手捏合起來的這個軍政團體,確實有那么一股旭日初升的味道,人心齊、會種地、能打仗,領頭人還很有才干,腦子清醒,將來走到哪一步,委實不好說,但看著很不錯。

“糜公稍待片刻。”邵勛聽到親兵的稟報后,在田野中揮舞著鐮刀,大聲道。

“小郎君自便。”糜晃回道。

他方才看得很清楚,邵勛的臉曬得有點黑,但透著一股紅潤,說話中氣十足,與京中很多服散縱酒的士人完全不一樣。

那些人皮膚白皙,有的還很俊秀,十指不沾陽春水,比女人還白嫩。

剛剛被殺的尚書郎何綏,乃開國功臣何曾之孫。

何曾奢靡無度,每天吃的飯菜就要花費一萬錢,他還抱怨說沒有值得他下筷子的地方。

何曾之子何劭,日食二萬錢。

何綏、何機、何羨兄弟,在此基礎上變本加厲,比祖父更加奢靡。

何綏死后,家財多半保不住,雖然司徒沒有下令抄家。

這世道,唉。

上面那一群人但風花雪月,下面的人流血流淚,上下隔絕。連接兩方的,要么是上層中少數體察民情的,要么是下層中少數躍升至上層的,但這兩類人都極少極少。

邵勛屬于后者,他帶著一群屬官下地干活,未必是要折磨他們,可能是想讓他們多了解下農事,知道田舍夫的不易。

有的人完全不在乎田舍夫的死活,死命壓榨。

有的人是真不知道田舍夫過著什么樣的日子,壓榨起來沒個數。

邵勛大概是想挽救后一類人吧。

庾琛家那小子,本是極英俊一少年郎,現在曬得黝黑黝黑的,被邵勛折騰慘了吧?

糜晃隨意走動,繼續看著。

不遠處的山腳下,有人在打磨石盤,應該是要制作石磨磨麥。

大旱之際,很多水碓沒法用了,畜力磨盤是最好的選擇。

這玩意在士族豪強的莊園內并不鮮見,不然他們也沒法吃胡餅、蒸餅、湯餅之類的面食了。唯在下民之中較為少見,因為他們一般習慣種粟。

不知不覺間,司州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習慣開始改變了啊。

有的人,在試圖改變這個天下,造福生民,壯哉!

幾輛馬車順著鋪好的路行了過來。

一位頭戴帷帽的婦人下了馬車,手里還提著食盒。

她身后還跟著十余護衛、仆役,這會紛紛從車廂內取出食盒,靜待吩咐。

“噹”聲響起,赫然是軍中退兵的鉦聲。

邵勛直起身來,稍稍捶了捶腰,與屬官們說說笑笑走了過來。

軍士、屯兵們也陸續收工,前往另外一側,排隊領取粟米飯、咸菜、魚湯。

原來到吃飯的時候了。

農忙之際,一日三餐,非常不錯了。

糜晃與邵勛等人一一見禮寒暄完畢。

邵勛告罪一聲,來到路邊的榆樹下,驚喜地問道:“你怎么來了?”

婦人掀開帽檐下帷幔,竟然是范陽王妃盧氏。

在看到邵勛一臉驚喜、不似作偽的表情時,心中一暖,暗道我來送個餐,他這么高興么?想著想著,竟然有些欣喜雀躍。

“郎君刈麥辛苦,妾在家中做了一些飯食,卻不知郎君喜歡不喜歡。”盧氏仰著臉說道。

“薰娘做的,我都喜歡。”邵勛輕笑一聲,拉著盧氏的手上了馬車。

糜晃瞟了一眼,便不再多看。

竟然是范陽王妃,為何不是……她?

“糜子恢來找郎君,是不是又要出征了?”車廂內有個小案幾,盧氏一邊擺弄著餐碟,一邊問道。

“可能是吧,但我現在走不開。”邵勛接過蒸餅,咬了一口,味道不錯,又連吃兩大口。

盧氏看邵勛非常喜歡她做的吃食,心下忍不住喜悅,旋又想到眼前這個男人要出征了,心中悵然若失,剛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人,結果又要上戰場賣命。

邵勛繼續吃著,也不問盧氏為何給他送飯——這是第一次。

到最后還是盧氏忍不住了,低著頭說道:“王國舅家的荊氏兄妹三人來廣成澤了。”

邵勛點了點頭,不是很關心,只是贊道:“薰娘手藝這么好,以后要多嘗嘗。”

盧氏嘴角含笑,一直捏著裙角的手終于松了開來。

“劉慶孫遣人來追索荊氏,被我撞見,罵回去了。”盧氏又道。

邵勛訝然。

盧氏忍不住抬起頭,故作輕描淡寫道:“劉慶孫以前在范陽王府為長史,在我面前還不敢造次。”

“薰娘果然是女中豪杰。”邵勛一臉正經地說道,甚至還放下手中食器,拱手作揖,表示佩服。

盧氏繃不住了,捂嘴直笑。

她知道邵勛在陪她鬧著玩。

她性子活潑,經常被裴妃說三十歲的人、十七歲的心性,意外地感覺與邵勛說話非常放松,能讓自己心情愉悅。

邵勛吃完蒸餅和幾碟小菜,已有八分飽。

盧氏麻利地收拾完餐具,又拿出茶鼎,從中舀出茶湯,倒入茶碗中。

邵勛抓住她的一只手,輕輕摩挲,滿足地嘆了口氣。

范陽王三十七年的生命中,大概都沒享受過幾次這種服務。而他邵某人,如果愿意的話,可以天天享受。

倒完茶后,邵勛把盧氏拉入懷中,問道:“你想好了嗎?”

這話是羊獻容問邵勛的,現在被他借過來問盧氏。

盧氏不敢看他的眼睛,只輕如蚊蚋地應了聲。

“那好。”問清楚之后,邵勛點了點頭,道:“今晚住流華院,做水引餅給我吃。”

如果盧氏不愿意,他也懶得招惹。

他現在的身份地位,能玩的女人太多了。說難聽點,今晚他去把襄城公主司馬脩袆睡了,只要不聲張,弄得滿洛陽皆知,王衍、王敦都不會和他公然翻臉。

當然,女人心甘情愿了,有額外的好處,比如解鎖更多動作,這是邵勛喜愛的。

就像他興致起來,把嵐姬的大白腚拍紅了,也只會惹來嬌嗔。

但如果嵐姬本就很抵觸他,你再這么做,那就是折辱了,一不小心,美人兒想不開,可能就那啥了。

呃,嵐姬現在似乎有點喜歡被他拍打了,這是邵勛始料未及的……

“郎君,糜校尉來了。”唐劍在車外低聲稟報道。

邵勛應了一聲,將手從盧氏的兩襠衫內抽出,親了一下她的額頭,志得意滿地下了車。

嗯,先戰術調整了一下褲褶的位置,靜靜等了一會后,這才舉步向前。

盧氏臉紅地無以復加,只覺腦袋嗡嗡的,心砰砰直跳,胸前發燙,雙腿無意識絞動著,渾身酸軟無力。

良久之后,馬車外的聲音才隱隱傳了過來。

“我要北上也不會去河內。”這是邵勛的聲音。

“那你想去哪里?”這是糜晃的聲音。

盧氏靜靜聽著,有些憂慮。

“我在宜陽有塢堡,正合屯兵。若精兵被派往河內,何人來守宜陽?”

“匈奴不一定對你的塢堡感興趣。”

“換個人去河北吧。糜公不妨對司徒直說,我若屯兵宜陽,定然不教匈奴從此輕松通過。”

“唉,也就你敢和司徒討價還價。”

“還沒正式討價還價呢。錢糧呢?器械呢?”

“糧是真沒有。大旱之際,太倉內的糧沒人敢動。哪怕只是一千斛,也得司徒同意方可調撥。錢帛倒是可以給伱一些。器械么,武庫內搜刮一下,總還是有的。如果你要新的,就得等一等了。這兩年少府新制的器械,都優先供給禁軍及豫、兗軍士了。”

“糜公先回吧,司徒什么時候同意了,我什么時候再出兵。”

“唉,你這是不打算給司徒臺階下啊。”

“已經很給面子了。照我原本的心思,今年就不該打仗,好好救災不行嗎?”

二人的聲音漸漸遠去。

盧氏也慢慢回過了神。

悄悄摸了摸臉,還很熱。

她又鬼使神差地摸了摸胸口,仿佛還能感受到男人粗糙手掌的力度。

“不對!”盧氏突然反應了過來。

家里還有人住著呢,今晚不行。

她提著裙擺,慌忙下了車,卻早就不見邵勛、糜晃的身影,頓時有些傻眼。最新網址: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