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貴不可言

第19章 峰回路轉

姜佛桑心知她聽不進,也還是要說。

遠嫁崇州已是無可更改的事實,這個堂妹若再執迷不悟,必然重蹈前世覆轍,那可真就要殞命北地,再回不來了。

數年后,京陵將迎來一場浩劫。

就在她被賣去南州的同一年,長生教作亂。

這次叛亂本就是沖著巨室而去,京陵城內,高屋大宅皆遭劫掠,或搶或燒無一幸免,衣羅谷、佩金玉,相守閉門而死者不知凡幾。

雖然不久后叛亂即被平息,京中大族卻幾乎被屠戮殆盡。許連二氏都沒有逃過,并因此元氣大傷,遑論其他。

緊隨長生教之后,燕境之內反叛四起,安穩的江南再也不得安穩。

反倒是北方,雖然各勢力割據林立,但有互相制衡的機制在,且扈家的兵力和威望都屬前列,嫁過去,至少在現階段看,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

只有一個不足,那扈七郎多病之身,年壽不永。

姜佛茵前世遠嫁后與她書信常通,字里行間全是苦悶,顯見夫妻二人相處得并不和睦。

三年未到,那扈七郎便撒手西去,堂妹也在返回京陵途中失了消息……

姜佛桑心知,一切的根結就在于她放不下那個人。

只要她肯試著放下,試著接受扈七郎,即便不能琴瑟和諧,相敬如賓總是不難。

哪怕三年后扈七郎仍是個死,至少她可以憑借扈家兒婦的身份,暫時避開京陵那場浩劫。待得時局安穩,再行改嫁不遲。

“兒女情長固然美好,但花開一時,轉瞬敗落,哪有安穩活著重要?”

姜佛桑替她理了理鬢邊絨發,耐下性子勸解。

“阿妙,你信阿姊一回,這大亂之世,扈家未必不是好歸宿。你嫁過去后,安心與郎君生活,若干年后,即便沒有無上尊崇,也必定安穩無憂。”

姜佛茵哪里肯聽勸。

她不肯嫁去崇州,除了意中人的緣故,還有就是習慣了京陵繁華,不想去那種偏遠苦寒之地受罪。

而且從小到大,所見所聞,從來都是歌舞升平景象,她并不覺得京陵城有何亂子可生,只認為堂姊是在嚇唬自己。

越品越不是滋味,甚至開始懷疑堂姊是母親請來的說客。

再不愿聽她說話,一只手掩著耳朵,另一只手搡她:“你走、你走!”

姜佛桑衣衫單薄立于中庭,皎杏從旁為她披上披風。

“女郎,你勸也勸過了,算了罷。水深水淺,自己濕濕鞋就知曉了。”

年輕時候,路是曲是直,別人說是不作數的,哪怕碰得頭破血流,也總要自己走上一遭才肯罷休。

姜佛桑看了眼身后緊閉的房門,微嘆一聲:“隨她罷。”

-

翌日起來,整個姜府便進入了備嫁的氛圍。

皇后既已見了阿妙,找人代嫁肯定是不能了,只能盡快準備起來。

不過讓駱氏愁悶的是,阿妙昨日在連皇后跟前地表現并不如意。

到底年紀小,沒經過事,滿腔不情愿都掛在臉上……想到她這樣的性子,嫁到北地后還不知該如何與君姑和娣姒相處,駱氏的苦惱不禁又添了一重。

同時亦有些不滿。

扈家以山高路遠、交通不便為由,將提親迎親并做一處,這也倒罷了,那扈家七郎竟未親至!再俗務纏身能有迎親重要?分明是有意輕視。

寒門傖夫,一朝得勢,忒是可恨!

只委屈了阿妙……

宮城之內,連皇后與身邊女官對弈,也提到了昨日接見姜家母女一事。

連皇后以手撫額,頻頻搖頭。

“殿下是覺得她不堪重用?”

“天真太過,未必是好事。”連皇后頓了頓,抬眼,“你覺得許家先兒婦,就是那個姜六娘,如何?”

女官稍想了想,道:“長得甚美,就是身弱,膽也怯。”

“身弱是真,膽怯卻未必。”連皇后拈起一枚黑棋,于指間把玩,“以守為攻,以弱謀強,旁人視她孤木無依,孤瞧她分明劍戟森森。”

“殿下的意思是……”

連皇后未語。

落子,再觀,已成孤軍深入之勢。

-

駱氏也沒想到,板上釘釘的事,竟還有峰回路轉的可能——連皇后竟與自己想到一塊去了!

姜佛桑正要搬去棠棣觀,行奩都已命人送上馬車,就見駱氏風風火火而來,神秘莊重的皮相下是抑制不住的狂喜。

“宮里來了秘旨……”

姜佛桑聽罷秘旨內容,怔愣許久,回過神,頗有啼笑皆非之感。

繞了一圈,這鍋到底還是甩到了她懷里。

“叔母深悔那日所言,已打算把阿妙嫁去,孰料……這可如何是好?皇后旨意,任誰也更改不了啊。”

言外之意,她愿不愿都得嫁!

姜佛桑深知自己沒有拒絕的余地,沖駱氏莞爾一笑,意味不明:“那便嫁罷,但愿叔母日后不要后悔才好。”

后悔?駱氏當然不會后悔。

佛茵不用遠離爺娘,仍可承歡膝下,只是不能再以姜家七娘子的身份露面……卻也不是大事,待過個一兩年,假充族中遠親重新過繼回姜府也就是了。

昨日入宮城,連皇后言談間對那扈家確很看重,可那又如何?

駱氏到底不是全然無知之輩。勢大的諸侯邊將,榮耀從來都難得長久,況且自己的女兒自己清楚,根本不是蹚渾水的那塊料子。

不過她眼下心情大好,也不介意讓姜佛桑在言語上占占上風。

神清氣爽從內室出來,聲調高昂地指揮眾家仆:“都愣著做甚?還不快把六娘的行裝抬回來!待擇個黃道吉日,再去道觀不遲。”

“女郎……”皎杏和菖蒲不知發生了何事,說好了今日出發,怎地又不去了?

姜佛桑捏了捏眉心,什么也沒說。

傍晚,服侍女郎洗漱罷,皎杏要去熄燈,被姜佛桑喊住。

“讓它亮著。”

皎杏遲疑地問:“女郎從前入睡是不喜有亮光的,近來是怎么了?”

轉變好像就是自投河醒來后開始的,夜夜都要點著燈才行。

姜佛桑搖了搖頭,把話重復了一遍:“讓它亮著。”聲氣徐緩,意思卻不容忤逆。

已死之人,重見光明,黑暗忽然就變得難以忍受。

皎杏顯然不懂得這層道理,雖有些疑惑,也只能依了她。

姜佛桑枕臂側臥,盯著跳動的燭火出神。

今日之前,她其實一直在籌謀去處。

京陵非久居之地,她原本的打算是先在棠棣觀住上一陣,待安排好后續事宜,再遁去南州尋先生。

但南州之地雖曾是燕朝附屬,宣和之亂后早已脫離掌控,現今差不多正是各方勢力混戰的時候……

這時去顯然不合適,只怕還未找到先生先就小命不保。何況先生從未透露過家鄉何在,根本尋無可尋……

她當然也不打算真的在道觀修行。真到了看破紅塵四大皆空的地步,重活一世的機緣也就沒必要了。

況且長生教叛亂之時,首當其沖的是高門閥閱,其次便是那些道觀佛寺。京陵內外根本無一處凈土。

此外她也擔心風頭過后,駱氏會逼她再嫁。有許氏在,本地那些世家當然不會考慮,卻還有外郡……

分析完可去之處,她又分析了現世目標——世道混亂,當然自保為上;而若想自保,莫過強權。

女子不能從政,這一點太難。

好在還有曲徑可走——錢權從來是雙生子,財可通神……

而實現這一切的前提,首先得有個庇身之所。

其實最好的去處便是往北。

先生病重時曾說過,他日天下一統,有極大的可能會自北方始。

可即便要去北方,她也從沒想過要以這種方式——

代嫁,甚至不止是代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