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品天醫

常用中藥加脈象口訣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桂枝: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紫蘇:發汗解表解魚蟹毒——行氣寬中順氣安胎

生姜:發汗解表解魚蟹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荊芥:發表散風——透疹消瘡炒炭止血

防風:發表散風——勝濕止痛止痙止瀉

白芷:散風寒濕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細辛:散風寒濕通竅止痛——溫肺化飲

蒼耳子:散風寒通鼻竅止頭痛——散風除濕

辛夷:散風寒通鼻竅止頭痛

羌活:祛風寒濕痹解表——氣雄而烈上行達表

獨活:祛風寒濕痹解表——氣淡而緩下行入里

香薷: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

薄荷:疏散風熱透疹利咽——清利頭目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風熱透疹利咽——滑利通便解毒散腫

蟬蛻:疏散風熱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風止痙

桑葉:疏散風熱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潤燥涼血止血

菊花:疏散風熱平肝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柴胡:發表升陽——和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

升麻:發表升陽——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

葛根:發表升陽——解肌退熱發表透疹升陽止瀉生津止渴

蔓荊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驅風止痛

淡豆豉:解表除煩

浮萍:發汗解表透疹止癢利水消腫

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

知母: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滋陰潤燥

蘆根:清熱生津——祛痰排膿清胃止嘔利尿透疹

天花粉:清熱生津——清肺潤燥排膿散腫

竹葉:清心除煩清熱利尿——生津止渴

淡竹葉:清心除煩清熱利尿——滲濕泄熱

夏枯草:清肝明目降血壓——散郁結

決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壓——潤腸通便

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煩止嘔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熱除蒸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燥濕止瀉清熱利尿

白鮮皮: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解毒祛風痛痹

龍膽草:清肝瀉火清熱燥濕

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

連翹: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散結清心利尿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清肝明目通經下乳利濕通淋

紫地丁: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清肝明目解蛇毒

野菊花: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瀉火解毒利咽明目

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散腫——涼血消斑

板藍根:清熱解毒涼血散腫——利咽散結

青黛:清熱解毒涼血散腫——清肝瀉火息風定驚

魚腥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

敗醬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

射干:清熱解毒利咽——降氣祛痰

山豆根:清熱解毒利咽——瀉火散腫

馬勃:清熱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涼血止血

鴉膽子: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截瘧腐蝕贅疣

熊膽:清熱解毒涼肝息風定驚——清肝明目

牛黃:清熱解毒涼肝息風定驚——化痰開竅

穿心蓮:清熱解毒燥濕消腫

白花蛇舌草:清熱利濕解毒消癰

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

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涼血止血

玄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瀉火解毒消癰散結

丹皮:清熱涼血散瘀消癰——退虛熱

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消癰——瀉肝火

紫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

青蒿:清熱除蒸涼血——解暑截瘧

白薇:清熱除蒸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

地骨皮:清熱除蒸療疳——清肺降火涼血止血除煩止渴

銀柴胡:清熱除蒸療疳——

胡黃連:清熱除蒸療疳——解毒除濕

大黃:瀉火通便清火消腫——解毒祛瘀除濕

芒硝:瀉火通便清火消腫——潤燥軟堅

大黃:瀉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濕退黃——降火止血

虎杖:瀉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濕退黃——祛痰止咳

番瀉葉:瀉下通便導滯——行水消腫

蘆薈:瀉下通便導滯——清肝瀉火

火麻仁:潤腸通便——滋養補虛

郁李仁: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甘遂:瀉水逐飲——善行經髓痰涎

大戟:瀉水逐飲——善瀉臟腑水濕

芫花:瀉水逐飲——善除胸脅伏飲痰癖殺蟲療瘡

牽牛子:瀉下逐水去積殺蟲

巴豆:峻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

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消骨哽行痰水

羌活:祛風寒濕痹解表——氣雄而烈上行達表

獨活:祛風寒濕痹解表——氣淡而緩下行入里

蘄蛇:祛風通絡定驚止痙

烏梢蛇:祛風通絡定驚止痙

木瓜:舒筋活絡除濕和胃

秦艽:祛風濕熱痹舒筋絡退虛熱清濕熱

防己:祛風濕痹痛——祛風清熱利水消腫

防風:祛風濕痹痛——祛風卻寒止痙止瀉

五加皮: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利水

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藿香:芳香化濕解暑發表——和中止嘔

佩蘭:芳香化濕解暑發表——化內濕

白術:燥濕健脾——補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

蒼術:燥濕健脾——運脾瀉有余祛風發汗明目

厚樸:燥濕運脾行氣消積下氣平喘

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溫脾止泄安胎

白蔻:化濕行氣溫中——溫胃止嘔

草蔻:燥濕溫中——止嘔

草果:燥濕溫中——截瘧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豬苓:利水滲濕——

苡仁: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

澤瀉:利水滲濕——瀉熱

車前: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清熱解暑清熱收濕

木通:利水通淋泄熱通乳——入血分利血脈

通草:利水通淋泄熱通乳——入氣分清肺熱

瞿麥:利水通淋——活血通經

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腫

石韋:利水通淋——清肺止咳涼血止血

萹蓄:清熱利水殺蟲止癢

地膚子:清熱利水殺蟲止癢

萆薢:祛風除濕利濕去濁

茵陳蒿:清熱除濕退黃——

金錢草:清熱除濕退黃——通淋排石解毒消腫

附子: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引火歸元溫通經脈

附子:回陽救逆散寒止痛——補火助陽

干姜:回陽救逆散寒止痛——溫肺化飲

吳茱萸:疏肝下氣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

小茴香:疏肝下氣散寒止痛——理氣和中

青皮:行氣除脹——降肝胃之氣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陳皮:行氣除脹——升脾肺之氣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枳實:行氣化痰消積脹滿——破氣除痞除有形之實滿

厚樸:行氣化痰消積脹滿——燥濕運脾除無形之濕滿

沉香:行氣調中散寒止痛——溫中降逆溫腎納氣

檀香:行氣調中散寒止痛——寬胸利膈

木香:行氣止痛——調中宣滯

香附:行氣止痛——疏肝調經

烏藥: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川楝子:行氣止痛——疏肝泄熱殺蟲療癬

荔枝核:行氣止痛——疏肝祛寒散結行滯

薤白:通陽散結行氣導滯

山楂:消食化積和中助運——善消肉食油膩之積活血散瘀

神曲:消食化積和中助運——善消酒谷陳腐之積

麥芽:消食化積和中助運——善消面麥痰氣之積疏肝回乳

檳榔:驅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

大薊: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

小薊: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利尿

地榆:涼血止血功擅下焦——解毒斂瘡

槐花:涼血止血功擅下焦——清肝明目

側柏葉:涼血止血——收斂止血祛痰止咳

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三七:化瘀止血——性溫又善定痛

茜草:化瘀止血——性寒又善通經

蒲黃:化瘀止血——性平又善利尿

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仙鶴草:收斂止血——止痢殺蟲

炮姜:溫經止血——暖中焦散寒止痛

艾葉:溫經止血——暖下焦散寒調經

元胡:活血止痛——行氣止痛

靈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郁金:活血行氣止痛——性寒能涼血清心退黃

姜黃:活血行氣止痛——性溫能祛風散寒除濕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行氣活絡

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散血化瘀

川芎:活血祛瘀調經止痛——辛溫行氣祛風止痛

丹參:活血祛瘀調經止痛——苦寒涼血清心安神

桃仁:活血祛瘀通經——降泄下焦瘀滯潤腸通便

紅花:活血祛瘀通經——通利血脈瘀滯

益母草:活血調經利水消腫——苦寒清熱

澤蘭:活血調經利水消腫——辛散溫通

穿山甲:活血通經下乳——通絡搜風消腫排膿散結消癥

王不留:活血通經下乳——利尿通淋

牛膝:活血通經補益肝腎利水通淋引血下行

自然銅:活血療傷散瘀止痛

蘇木:活血療傷散瘀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消癥

虻蟲:破血逐瘀消癥

半夏:燥濕化痰消腫止痛——化脾胃濕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南星:燥濕化痰消腫止痛——祛經絡風痰祛風止痙

桔梗:祛痰——升宣開痰利咽能排膿

旋覆:祛痰——下氣消痰行水能降逆

白前:降氣化痰——溫化寒痰

前胡:降氣化痰——清化熱痰宣散風熱

川貝:清熱化痰散結消腫——潤肺止咳

浙貝:清熱化痰散結消腫——清肺止咳

瓜皮: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清肺而利氣

瓜仁: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潤肺而通便

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竹瀝:清熱化痰——定驚利竅

天竹黃:清熱化痰——清心定驚

海藻:消痰軟堅,利水消腫

昆布:消痰軟堅,利水消腫

蘇子:降氣行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白芥子:暢膈行痰溫肺利氣散結通絡

萊菔子:消食行痰

杏仁:止咳平喘潤暢通便——宣降肺氣

桃仁:止咳平喘潤暢通便——活血祛瘀

百部:潤肺下氣化痰止咳

紫菀:潤肺下氣化痰止咳

款冬:潤肺下氣化痰止咳

枇杷葉:清肺化痰止咳——清胃熱降胃氣止嘔

馬兜鈴:清肺化痰止咳——清肺熱降肺氣平喘

桑白皮: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瀉肺火

葶藶子: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瀉肺水

白果:斂肺定喘止帶縮尿

朱砂:鎮驚安神——清心安神清熱解毒

磁石:鎮驚安神——平肝潛陽聰耳明目納氣定喘

琥珀:鎮驚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龍骨:平肝潛陽收斂固澀——鎮驚安神

牡蠣:平肝潛陽收斂固澀——軟堅散結

酸棗仁:養心安神——主心肝血虛又能斂汗

柏子仁:養心安神——主心腎不交由能潤腸

遠志:寧心安神祛痰開竅消散癰腫

合歡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腫

石決明:清肝明目——平肝潛陽

草決明: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龍骨:平肝潛陽收斂固澀——鎮驚安神

牡蠣:平肝潛陽收斂固澀——軟堅散結

代赭石:平肝潛陽——石屬能重鎮降逆而涼血

刺蒺藜:平肝潛陽——草屬能疏肝祛風而明目

珍珠:鎮心定驚清肝明目——收斂生肌

珍珠母:鎮心定驚清肝明目——平肝潛陽

天麻:平抑肝陽息風止痙——通絡

鉤藤:平抑肝陽息風止痙——清熱

羚羊角:平肝熄風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一)體象,主病,兼脈歌

浮脈:浮統五脈(濡、革、洪、微、散)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舉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脈為陽,其病在表。寸浮傷風,頭痛鼻塞;

左關浮者,風在中焦;右關浮者,風痰在膈;

遲脈得之,下焦風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澀。

無力表虛,有力表實。浮緊風寒,浮遲中風;

浮數風熱;浮緩風濕。浮芤失血,浮短氣病;

浮洪虛熱,浮虛暑憊;浮澀血傷,浮濡氣敗。

洪脈極大,狀如洪水;來盛去衰,滔滔滿指。

洪為盛滿,氣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煩舌破;

右寸洪大,胸滿氣逆。左關見洪,肝木太過;

右關見洪,脾土脹熱。左尺洪兮,水枯便難;

右尺洪兮,龍火燔灼。

微脈極細,而又極軟;似有若無,欲絕非絕。

微脈模糊,氣血大衰。左寸驚怯,右寸氣促。

左關寒攣,右關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

右尺得微,陽衰命絕。

濡脈細軟,見于浮分;舉之乃見,按之即空。

濡主陰虛,髓絕精傷。左寸見濡,健忘驚悸;

右寸見濡,腠虛自汗。左關逢之,血不營筋;

右關逢之,脾虛濕侵。

左尺得濡,精血枯損;右尺得之,火敗命乖。

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渾如鼓革。

革主表寒,亦屬中虛。左寸之革,心血虛痛;

右寸之革,金衰氣壅。左關遇之,疝瘕為崇;

右關遇之,土虛為疼。左尺診革,精空可必;

右尺診革,殞命為憂。女人得之,半產漏下。

散脈浮亂,有表無里;中候漸空,按則絕矣。

散為本傷,見則危殞。左寸之散,怔忡不寐;

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關之散,當有溢飲;

右關之散,脹滿蠱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

右尺得之,陽消命絕。

(二)體象,主病,兼脈歌

沉脈:沉含四脈(伏、細、牢、弱)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舉之不足。

沉脈為陰,其病在里。寸沉短氣,胸痛引肋;

或為痰飲,或水與血。關主中寒,因而痛結;

或為滿悶,吞酸筋急。遲主背痛,亦主腰膝;

陰下濕癢,淋濁痢泄。

無力里虛,有力里實。沉遲痼冷,沉數內熱;

沉滑痰飲,沉澀血結;沉弱虛衰,沉牢堅積;

沉緊冷痛,沉緩寒濕。

牢在沉分,大而弦實;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牢主堅積,病在于內。左寸之牢,伏梁為病;

右寸之牢,息賁可定。左關見牢,肝家血積;

右關見牢,陰寒痞廦。左尺牢形,奔豚為患;

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有力積冷,無力虛寒。浮遲表冷,沉遲里寒;

遲澀血少,遲緩濕寒;遲滑脹滿,遲微難安。

細直而軟,累累縈縈;狀如絲線,較顯于微。

細主氣衰,諸虛勞損。細居左寸,怔忡不寐;

細在右寸,嘔吐氣怯。細入左關,肝陰枯竭;

細入右關,胃虛脹滿。左尺若細,泄痢遺精;

右尺若細,下元冷憊。

弱脈細小,見于沉分;舉之則無,按之乃得。

弱為陽陷,真氣衰弱。左寸心虛,驚悸健忘;

右寸肺虛,自漢短氣。左關木枯,必苦攣急;

右關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

右尺弱見,陽陷可驗。

伏為隱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伏脈為陰,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癥;

伏居右寸,氣郁之疴。左關值伏,肝血在腹;

右關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見,疝瘕可驗;

右尺伏臧,少火消亡。

(三)浮中沉里四脈焉(虛、實、芤、長)

虛合四形,浮大遲軟;及乎尋按,幾不可見。

虛主血虛,又主傷暑。左寸心虧,驚悸怔忡;

右寸肺虧,自汗氣怯。左關肝傷,血不營筋;

右關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痹;

右尺火衰,寒癥蜂起。

實脈有力,長大而堅;應指愊愊,三侯皆然。

血實脈實,火熱壅結。左寸心勞,舌強氣涌;

右寸肺病,嘔逆咽痛。左關見實,肝火肋痛;

右關見實,中滿氣疼。左尺見之,便閉腹疼;

右尺見之,相火亢逆。

實而且緊,寒積稽留。實而且滑,痰凝為崇。

數脈屬陽,象為太過;一息六至,往來越度。

數脈主腑,其病為熱。寸數喘咳,口瘡肺癰;

關數胃熱,邪火上攻;尺數相火,遺濁淋癃。

有力實火,無力虛火。浮數表熱,沉數里熱。

陽數君火,陰數相火。右數火亢,左數陰戕。

長脈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長竿。

長主有余,氣逆火盛。左寸見長,君火為病;

右寸見長,滿逆為定。左關見長,木實之殃;

右關見長,土郁脹悶。

左尺見之,奔豚沖兢;右尺見長,相火專令

芤乃草名,絕類慈蔥;浮沉俱有,中候獨空。

芤脈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喪血;

右寸呈芤,相搏陰傷。芤入左關,肝血不藏;

芤現右關,脾血不攝。

左尺如芤,便紅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遲脈屬陰,象為不及;往來遲慢,三至一息。

遲脈主臟,其病為寒。寸遲上寒,心痛停凝;

關遲中寒,癥結攣筋;尺遲火衰,溲便不禁,

或病腰足,疝痛牽陰。

有力積冷,無力虛寒。浮遲表冷,沉遲里寒;

遲澀血少,遲緩濕寒;遲滑脹滿,遲微難安。

(四)

動無頭尾,其動如豆;厥厥動搖,必兼滑數。

動脈主痛,亦主于驚。左寸得動,驚悸可斷;

右寸得動,自汗無疑。左關若動,驚及拘攣;

右關若動,心脾疼痛。左尺見之,亡精為病;

右尺見之,龍火奮迅。

促為急促,數時一止;如趨而蹶,進則必死。

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見促,心火炎炎;

右寸見促,肺鳴咯咯。促見左關,血滯為殃;

促居右關,脾宮食滯。左尺逢之,遺滑堪憂;

右尺逢之,灼熱為災。

結為凝結,緩時一止;徐行而怠,頗得其旨。

結屬陰寒,亦由凝積。左寸心寒,疼痛可決;

右寸肺虛,氣寒凝結。左關結見,疝癖必現;

右關結形,痰滯食停。左尺結兮,躄之疴;

右尺結兮,陰寒為楚。

緊脈有力,左右彈指;如絞轉索,如切緊繩。

緊主寒邪,又主諸痛。左寸逢緊,心滿急痛;

右寸逢緊,傷寒喘嗽。左關人迎,浮緊傷寒;

右關氣口,沉緊傷食。左尺見之,臍下痛極;

右尺見之,奔豚疝疾。

代為禪代,止有常數;不能自還,良久復動。

代主臟衰,危惡之候。脾土敗壞,吐利為咎;

中寒不食,腹疼難救。兩動一止,三四日死;

四動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經旨。

疾為急疾,數之至極;七至八至,脈流薄疾。

疾為陽極,陰氣欲竭;脈號離經,虛魂將絕;

漸進漸疾,且多殞滅。左寸居疾,勿戢;

右寸居疾,金被火乘。

左關疾也,肝陰已絕;右關疾也,脾陰消竭。

左尺疾兮,涸轍難濡;右尺疾兮,赫曦過極。

(五)

滑脈替替,往來流利;盤珠之形,荷露之義。

滑脈為陽,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滿吐逆;

關滑胃熱,壅氣傷食;遲滑病淋,或為痢積,

男子溺血,婦人經郁。

浮滑風痰。沉滑痰食。滑數痰火,滑短氣塞。

滑而浮大,尿則陰痛。滑而浮散,中風癱瘓。

滑而沖和,娠孕可決。

澀脈蹇滯,如刀刮竹;遲細而短,三象俱足。

澀為血少,亦主精傷。寸澀心痛,或為怔忡。

關澀陰虛,因而中熱;右關土虛,左關肋脹。

尺澀遺淋,血利可決;孕為胎病,無孕血竭。

澀而堅大,為有實熱;澀而虛軟,虛火炎灼。

短脈澀小,首尾俱俯;中間突起,不能滿部。

短主不及,為氣虛證。短居左寸,心神不定;

短見右寸,肺虛頭痛。短在左關,肝氣有傷;

短在右關,膈間為殃。左尺短時,少腹必疼;

右尺短時,真火不隆。

弦如琴弦,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指下挺然。

弦為肝風,主痛主瘧,主痰主飲。弦在左寸,

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頭疼。左關弦兮,

痰瘧癥瘕;右關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

飲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攣疝痛。

浮弦支飲,沉弦懸飲。弦數多熱,弦遲多寒。

弦大主虛,弦細拘急。陽弦頭痛,陰弦腹痛。

單弦飲癖,雙弦寒痼。

緩脈四至,來往和勻;微風輕飐,初春楊柳。

緩為胃氣,不主于病;取其兼見,方可斷癥。

浮緩風傷,沉緩寒濕。緩大風虛,緩細濕痹。

緩澀脾薄,緩弱氣虛。

右寸浮緩,風邪所居;左寸澀緩,少陰血虛。

左關浮緩,肝風內鼓;右關沉緩,土弱濕侵。

左尺緩澀,精宮不及;右尺緩細,真陽衰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