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天下皆動
按照黑尉的說法。
錦衣衛與北溪縣相輔相成,在錦衣衛的監管下,外界探子,根本無法滲透進北溪縣,就算滲進去了,也會馬上被揪出來,無論是黑尉還是夜梟,都會被當場處死。相應的,錦衣衛總部位于北溪縣,在北溪縣的保護下,除非北溪縣陷落,否則誰也奈何不了錦衣衛。
經過黑尉司的不懈努力,已經摸清了京都附近十幾個錦衣衛的行蹤,但不可否認,不少黑尉也被錦衣衛給查出來了。
貿然對錦衣衛下手,必然會引發暗戰,到時候,錦衣衛勢必會對大量境內的所有黑尉,進行報復。
間諜組織之間的戰爭,是不會有贏家的。
梁帝長嘆了口氣,秦風今時今日之成長,早已超出了梁帝的預料與掌控。
“秦風那廝,見我殿前武士神勇,便打造出天機營衛士,見我京都駐軍鐵蹄威嚴,便組建了重甲黑騎。如今又針對黑尉司,培養了錦衣衛。呵呵,縱使朕再信任他,見他這般行徑,也不得不心生忌憚。”
“可又能如何?眼下,只能萬事皆休,以國戰為重。”
梁帝這番話,態度已經無比明確,既然實行的是‘驅虎吞狼’的計劃,那秦風這只猛虎,就要繼續利用下去,哪怕很可能引狼入室,但開弓已然沒有回頭箭。
與此同時,江南塘棲方面,在林家和背后勢力,多方斡旋之下,第一批一萬石軍糧,已經籌措完畢,準備發往北境。
林管家親自出城相送:“寧千戶,此去北境,路途遙遠,護送這么多糧食,您可要留神吶。”
面對林管家的‘好言提醒’,寧虎不由一陣冷笑:“留神?呵呵,你只管放出風去,令天下盜賊匪患,流寇賊軍,前來劫掠。來一千,本將軍就殺一千,來一萬,便殺一萬。我北溪縣運送軍糧,不怕死的盡管來便是。”
林管家悻悻一笑:“寧千戶真會說笑,這些軍糧,皆是江南百姓之心血,老奴自然是盼著安然運送到北境,請寧千戶珍重。”
寧虎理都不理林管家,大手一揮,率領著兵馬,押送著軍糧,浩浩蕩蕩的發往北境。
看著寧虎離去的背影,林管家啐了一口:“什么東西!我倒要看看你們這些莽夫,能囂張多久。”
身旁的下人,氣不過,咬牙切齒:“管家,那寧虎欺人太甚!難道就這么算了?我林家豈不是遭南境豪族恥笑?”
一聽這話,林管家瞬間臉色漆黑:“請神容易送神難,寧虎若就此離去,區區萬石糧食也就罷了。就怕節外生枝,再把他召回來!”
說話間,林管家伸手一指寧虎身后的一名參將:“瞧見沒有?那可不是北溪縣的人馬,而是……車騎將軍部!”
此言一出,下人不由失聲驚呼:“難道說,車騎將軍與秦風已經同氣連枝?!”
林管家臉色陰沉至極:“這誰知道?!太保大人自有決斷,我等奴仆,只管恪盡職守,守著江南祖業家產便是!”
與此同時,江南總兵大營,沖出一支三千人的輕騎兵,朝著寧虎的必經之地而去。
為首副將,大聲喝道:“太保有令,將寧虎部,斬盡殺絕,一個不留!爾等速速派出傳令兵,調集各路兵馬,守住各路要道,防止有漏網之魚!”
輕騎兵剛沖出去二十里,便被一個十幾人組成的小隊攔住了去路。
副將怒聲大喝:“攔路者乃何人?!”
對方走出來一個虎背熊腰的中年男人,雖是抱拳行禮,卻隱隱冷笑:“在下乃車騎將軍麾下參將,特在此設卡,護送寧虎押運糧草返回北境。”
聞聽此言,總兵副將怒不可遏:“混賬東西!你北境兵馬,竟敢來我江南設卡,眼里可還有軍法王法?!”
車騎部參將,壓根不理會對方的呵斥,昂首挺胸,咧著大嘴:“少特么給老子啰嗦,老子敬你,稱你一聲將軍,不敬你,便叫你阿貓阿狗,又有何妨?你江南總兵,在我車騎大軍面前撒野,誰特娘給你的勇氣?”
“都給老子滾回去,不然后果自負!”
眼看雙方就要發生沖突。
就在這緊要關頭,一個傳令兵匆匆而來,沖總兵副將喊道:“將軍,總兵有令,調回兵馬!”
“什么?!”副將眼睛睜得老大。
傳令兵臉色難看:“中原帝黨派人前來通報,國戰當前,擅自調動兵馬,疑有叛亂之嫌,若不趕緊將兵馬調回去,帝黨大軍將前來鎮壓。而且……”
“而且什么?!”
傳令兵深吸了口氣:“驃騎和邊軍也派人前來通報,若寧虎不能安然回到北境,便……便……”
見傳令兵結結巴巴,總兵副將揮了揮手,已經明白了利害關系。
林太保只仰仗著江南總兵,而那秦家,手里之兵權,又豈能是林家相提并論?如今的秦家,最不怕來硬的。沒轍,副將只能眼睜睜看著寧虎離開,別無他法。只是心里百思不得其解,北境三大軍,怎么全都跟北溪縣穿一條褲子了?
殊不知,此時北溪縣衙門后院,車騎將軍,驃騎將軍,邊軍前將軍,三位大將齊聚,整整齊齊的給明王抱拳行禮。
“拜見老王爺!”
已經正式入駐北溪縣的明王,感覺前所未有的輕松,仿佛被軟禁了許久之后,終于重見天日。
面對三位‘門生’的參拜,明王甚是欣慰的點了點頭:“自從當年邊境一別,我等已有多久沒見過面了?”
車騎將軍眼神盡是敬重,連忙回答:“老王爺,怕是已有二十年光景了。當年您入駐輔運縣時,還沒有世子和輔運縣男。”
聞言,明王長嘆了口氣,感慨道:“一晃已是二十年,真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你們是三人,當初都是本王麾下副將,如今已成為各自主將,本王甚慰。”
三位大將軍,盡管已經位極人臣,但面對明王,卻依舊恭敬無比,畢竟沒有明王的栽培,就不會有他們三人今日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