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長公主望著近在咫尺的觀音像,心情復雜,良久不語。
身為李氏皇族的一份子,長公主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國家的黑歷史。
開國先帝,曾許諾四大豪族,只要幫他奪得天下,每個豪族都會獲封一片沃土,與大梁一同千秋萬代。
可惜,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先帝繼位,自然而然要鞏固皇位,把整個國家,牢牢地控制在李氏手中。如此一來,任何實力強大的家族和個人,都會成為皇權穩固的潛在威脅。
狡兔死,走狗烹。
飛鳥盡,良弓藏。
這是每一個開國皇帝,都繞不開的死結,但是四大家族的實力太強了,而且他們已經預感到屠刀的逼近,因此報團取暖,與李氏皇族分庭抗禮。在最初的十年間,上演了無數血腥殘酷的黨同伐異。
無論是四大家族,還是李氏,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最終,雙方選擇握手言和,四大家族奉李氏為主,而李氏則不再痛下殺手,如此才進入了短暫的和平。
隨后的幾代國君,大抵奉行先帝的政策,對四大家族以安撫為主。
可是到了梁帝這一代,局勢再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梁帝還是皇子時期,就已經對四大家族表現出了極強的敵意,在他的數次進諫之下,前朝先皇對四大家族下達了數次通牒,要么交出兵權,要么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清繳行動。
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際,先皇駕,大梁的國策,從對付四大家族,轉而演變成了梁帝與明王的權力之爭。
本來希望渺茫的梁帝,已經封王,可是在最后關頭,他卻趁著明王奔赴前線慰問將士之際,發動了逼宮政變,率先奪得皇位。
成功繼承了大統的梁帝,在隨后的日子里,對明王進行了毫無親情可言的打壓,并且對忠于明王的朝臣,進行了一場大清洗。
直到皇位徹底鞏固,梁帝才將重心,從明王身上,轉移到昔日的四大家族。
在梁帝的一系列操作和權術運用之下,四大家族不斷潰,最終被壓制在南境,其勢力再也無法觸及中原腹地。
盡管梁帝發動了數次血腥大清洗,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坊間對于梁帝的評價,一直是褒大于貶。
梁帝或許不是一個好人,但卻是一個好國君。
以南宮氏為首的南境豪族,代表著舊貴族,他們推崇奴隸制,講究血統論。而梁帝雖然也在乎血統,但主要國策,卻是任人唯賢,恢復了科舉制,為國內獲取人才,提供了可靠的渠道途徑。
不止如此,在梁帝的打壓下之下,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豪紳鄉勇,也收斂了不少。
最直觀的好處,就是物價降低,百姓最起碼能吃得飽飯了。
梁帝在位期間,只有兩大過錯,其一,便是無法應付北狄大軍壓境。
這也不能全怪他,畢竟經過數代皇帝重文輕武的政策影響,大梁將士,戰斗力每況愈下,早已無法與開國時期的雄軍相提并論,面對北狄的主要戰略部署,也是以防守為主,鮮少主動出擊。
因為北狄的頻繁騷擾,確實給這個國家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其二,就是為了平衡各方勢力,鞏固皇權,把本該全力以赴整治的饑荒災害,一再擱置,最終釀成大禍。
若不是秦風奔赴北境,整治民生,使得北境吸收了大量饑民,恐怕這場人禍,只會比現在更加慘烈。
除了這兩個污點之外,梁帝的全部心思,幾乎全都放在國家利益上。
身為一國之君,先國而后家,他最長的時候,甚至半年,都沒有回過后宮,哪怕距離后宮,近在咫尺。
南境豪族,太清楚,這樣一個皇帝,對于自己意味著什么了。
所以,早在梁帝展現出敵意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開始暗中安排,最終,把南宮墨如,也就是當今的大梁皇后,安插在了梁帝身邊。
世人皆知,大梁皇后,待人隨和,整日吃齋念佛,仁慈善良。
可是,長公主卻知道皇后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當初她用計,挑撥大皇子毆打幼年時的秦風,導致秦夫人告御狀,在經過她的耳邊風,梁帝最終決定,罰大皇子戎邊,明罰暗獎。等大皇子凱旋之際,便是成為儲君之際。
可是,大皇子剛到邊境,就被皇后派人刺殺,出師未捷身先死。
皇后成功打壓林家,而大皇子生母,也就是貴妃林溫婉,因此性情大變。
林家與秦家的梁子,也算是徹底結下了。
而意外撞見內情的淑妃,也就是李雨瀟的生母,同樣遭到皇后滅口,就連李雨瀟,也始終遭到皇后的追殺。
就連當初,壓死李乾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衛梟,都是皇后安排。
李乾倒下,李雍崛起。
而今天,李雍再一次成為了皇后,或者說南境豪族的犧牲品。
這個貌似心地善良的女人,實則卻是蛇蝎心腸!
長公主忍不住感嘆:“皇后殿下,你機關算盡,難道是想把李氏趕盡殺絕不成?”
“縱使李氏死絕,這天下,也落不到南宮氏手里。”
面對長公主的質問,皇后卻搖了搖頭,偽善道:“你錯怪本宮了,本宮豈會看著李氏落魄?”
“相反,本宮要親自扶持李氏,永遠高坐大梁皇位。”
大皇子死了,李乾被打入冷宮,而等待李雍的結局,也好不到哪去。
大梁最有能力的三個皇子,在皇后的陰謀之下,全部變成了炮灰。
而現在,皇后居然揚言,要扶持李氏?
長公主終于明白了,皇后的險惡用心。
“大皇子,李乾,李雍,之所以倒下,并不是他們太弱,相反,是他們太強,對不對!”
皇后沒有半點遮掩,直截了當地承認了:“不錯!”
“大皇子雖性格粗魯,但卻是個果敢之人,又有林家支持,一旦繼承大位,絕不亞于當今陛下。”
地圖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