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計劃
老貴族們如何反應,劉桐才不管,他現在正忙著將刑部各官職與其職能羅列出來,找出其中的重合點,然后好進行區分另設。
大概是今日在朝上,他進了一番言論,至今還有些熱血沸騰的。
那句希望輔佐皇上共創盛世的話,他可不是隨口說的。
這不,即便是回府了,也仍舊窩在書房,左手一堆書,右手筆桿子,眼睛左右瞟著一點兒沒歇息的意思。
常潤之哄睡了女兒,又去看過兩個兒子,方才到了書房外面去尋劉桐。
守書房的小子躬身道:“見過王妃。”
“嗯。”常潤之頷首,問道:“王爺還在書房忙呢。”
“是,從晚膳后就進去了,現在還沒出來。”
“給王爺添茶了嗎?”
“添了,不過瞧著王爺似乎也沒用幾口,正在專心做事兒呢。”
常潤之點了點頭,道:“夜深了,別給王爺上茶,免得他一會兒睡不著。去讓廚房調一碗蜂蜜水來,讓王爺趁溫熱喝了,你再提醒他一句,讓他別熬夜。”
“是。”
常潤之交代清楚了,便返回了臥室,給陶陶做女孩子穿的蓬蓬裙。
沒一會兒,劉桐也回了來,笑嘻嘻地摸到了她身邊兒。
常潤之好笑道:“你忙完啦?”
“哪兒能呢,早著呢。”劉桐道:“你讓人端蜂蜜水進來,我就知道你是催我就寢了。這不,我這就放下事兒回來了。”
“可不是我催你,這的確是該就寢的時候了。”常潤之盯著手中的針線,道:“吃晚飯的時候就見你興奮地不行,這是立了什么宏圖大志了不成?”
劉桐笑了聲,半躺到了常潤之身邊兒,手里把玩著她針線簍子里的線團,道:“也沒什么,就是今兒上了朝,還有點兒心潮澎湃。五哥想要當一代明君,創一個后世提起都會覺得自豪的盛世呢,我當然激動壞了。”
“唔,這是好事。”
常潤之點點頭,收了手中的線,提起半身蓬蓬裙來抖了抖,無奈道:“這垂感還是足,蓬蓬的感覺太少了些,材質真的是個問題。”
劉桐已經習慣了妻子喜歡給自己女兒做各式各樣的小衣裳小裙子,還別說,雖然不倫不類的,但瞧著是真好看,陶陶也特別喜歡她娘親給做的東西,當寶貝一樣收著,劉桐為此還吃過醋,對陶陶說他不會針線活,讓陶陶不能不理他。
劉桐聞言道:“給我瞧瞧。”
他拿過常潤之手上的裙子,欣賞一番后道:“挺好看的,要是轉個圈兒,這裙擺可就飛起來了。給陶陶穿的時候,別忘了里面褲子給裹嚴實些。”
常潤之白他一眼:“知道。”
收好針線簍子,夫妻倆喚人來伺候洗漱。
劉桐抱著常潤之道:“五哥開始他的計劃了。”
泰昌帝的計劃,劉桐并沒有聽他具體說過,但劉桐知道,必然是會觸及世家貴族利益的舉動。
毫無疑問的,現在泰昌帝的這一舉動,便是在和貴族們打擂臺。
即便他的上疏通過了,執行過程中,勢必也會遇到貴族設置的阻礙。
但這又如何能讓泰昌帝停滯不前呢?
如何能讓榮郡王望而卻步呢?
都不能。
泰昌帝的目標,這只是剛剛開始。
曾經在先帝仍在時,何旦曾經聽聞過先帝問詢當時的瑞王,登基之后,待這江山如何。
瑞王的回答是——革除朝廷弊病,剪除權貴蔭封,設科舉制,取代一切選官之制,興農,興商,廣開海域。
瑞王開始的,便是科舉制的全面推行。
至于其他的,在科舉制的推廣之后,想必也能一一達成。
這是一個想要開創宏圖偉業的帝王,劉桐生在這個時代,想必也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畢竟,他是泰昌帝手里的那把刀啊!
常潤之反擁住劉桐:“你怕嗎?”
“怕?”劉桐好笑道:“我又不是什么都沒經歷過,有什么可怕的。何況,五哥信我。”
劉桐正色道:“只要五哥在皇位一天,我就無需顧忌身后的暗算,可以毫無保留地為他做事。”
常潤之應了一聲,再不多言他們這對兄弟,同樣是也君臣之間的信任問題。
“對了。”常潤之忽然狡黠一笑:“你今兒不是說,朝上貴族出身的臣子們,臉色很是難看嗎?”
劉桐點頭道:“對啊,我估計著他們還會想辦法給皇兄和我添堵呢,怎么了?”
常潤之輕聲笑道:“我想,皇上很快就會感受到他們的添堵熱情了。”
劉桐疑惑地看著她,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很快的,劉桐便知道了常潤之那晚話里的未盡之意。
泰昌帝登基三年,國孝二十七個月已過,群臣開始上奏,希望他能廣納嬪妃,充實后宮,綿延皇族子嗣。
貴族們生怕他敷衍,甚至讓自家家中老太太進宮,去與太后“敘舊”,緊隨著提起選秀之事,明示暗示家中的女兒、孫女有多嫻靜淑雅,希望能送來給太后娘娘做個伴。
太后當面只笑瞇瞇的,也不答應什么,讓這些貴族太太們碰了個軟釘子,自然就把戰力轉移到了皇后身上。
太后遷宮之后,手中宮權悉數移交給了皇后,皇后這個后宮之主倒也做得輕松,畢竟嬪妃少,皇子皇女也不多,彼此之間更是幾乎沒什么矛盾,需要她操心的事兒就那么幾件,兩三年下來,她反倒更容光煥發了些。
國孝過后,朝臣們必定會上奏泰昌帝選秀,皇后已經做好了準備,所以等到外命婦們三三兩兩相約進宮,她也并不覺得意外,待客上絲毫沒有出現差錯。
小韓氏這個一品夫人也進了宮,詢問皇后是否真的要開始選秀。
身為皇后親母,小韓氏進宮的目的自然和那些貴族老太太們不一樣。她是怕皇上真的選秀,自個兒女兒心里不好受。
皇后倒是反過來勸她道:“母親怕什么,皇上即便選秀,也動搖不了我與阡兒他們的地位。如今連阿隆都大了,我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即便新妃進宮,那又如何?”
小韓氏撇撇嘴:“你嘴上說得輕巧,心里頭還是不得勁兒的吧。”
“那是自然。”皇后點頭笑道:“父親納妾時,母親心里難道會好受?”
“那當然不會……”
“可女兒瞧著,這些年下來,母親和兩位姨娘不也相處得挺好嗎?父親出外問道時,少了兩位姨娘,您還湊不了一桌馬吊呢。”
小韓氏被她說得臉紅:“這哪兒一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