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開局成為七級工程師第一百二十六章升級車間_wbshuku
第一百二十六章升級車間
第一百二十六章升級車間
技術學校在五十年代開辦起來很容易,派一些有技術并且能很好理論化的技術員去,就可以擔任專業方面的老師。
然后再聘請一些具備系統理論知識的高校畢業生,去當基礎課的老師,基本上就能建立一所技術學校。學生畢業后,可以獲取中專文憑。
中專文憑這東西,其實不是對學生的證明。而是社會對學校的認可,要是大家都覺得你這個學校教的東西沒有什么用,那文憑就是一張廢紙。
中專要是不包分配,那么看的就不是文憑,而是個人的真才實學。在后世,文憑只是一塊敲門磚。
因為包分配,所以招生這方面,就要有所限制。得規劃的來,不能弄的門檻太低,招來的學生畢業后,辦學的一些工廠自身消化不了,把學生甩給地方部門。
朱廠長是覺得江成的想法很好,也算是他們廠的一條出路。他出場地,把廠房先改成臨時的學校教室,然后去教育局那邊審批一下就行了。
汽配廠的資質肯定是不夠的,但要是十幾家工廠聯名擔保合作,基本上沒有一點問題。
今年就可以招收學生,先開展幾個普通專業,再弄幾個特殊專業。第一學期就可以先招收個幾百人,一個專業就先弄一個班。
然后學校外保留車輛修理的業務,再弄一個場地,弄幾輛車進去,弄個駕駛培訓。
等于學校不光是有理論課,還有各種實踐課程。
朱廠長是很開心的離開了汽車廠,讓江成和周廠長等他的好消息。
朱廠長走后,老周也去忙了。江成回到辦公室后,也沒有看見鄭可,應該是去車間忙了。
江成倒是清閑了下來,在這個時代他想弄的東西很多。但不符合市場的話的,弄了也不會獲得生產。
西方那邊目前又是對立的狀態,生產出好東西也出口不了什么。要是能對西方進行出口,江成肯定會把美利堅農場主最愛的皮卡給弄出來。
然后從美利堅或者什么國家進口一些精密數控設備,生產精密零件,造更好的車,再賣到國際上去。
坐在椅子上,江成想了半天,覺得目前只能慢慢熬了。
現在是該趁著有時間,升級組裝車間了。
吊機,升降機,電動工具。這些在廠里都沒有,汽車廠的規模無法短時間趕超第一汽車廠。
但江成可以升級組裝車間,讓一條生產線當第一汽車廠的幾條生產線。
首先就是液壓升降設備了,這東西好生產,后世組裝車間核心設備。
江成沒去第一汽車廠,但能猜測的到,蘇聯的設備現在也大多是傳統的機械化裝置。很可能沒有液壓升降機,但是也不可能想這邊這樣簡陋。
最少有天車之類的裝置,安裝一些手動葫蘆,甚至還有可能為了方便,挖地溝也有可能。
江成裝升降機,也得挖地溝,升降設備肯定是得埋在平面下面的。能升高一米多,就能方便工人很好的組裝底盤,車身和動力總成了。
現在組裝車間連地溝都沒有挖,剛開始組裝的時候都是用千斤頂頂高了,趴著組裝的。現在廠里有了堆高車,直接用四輛堆高車把車子升高在組織,也算是一個雖然比較笨拙但有效的辦法了。
但操作的時候太費人力了,有升級臺的話,不需要那么多人配合。
如果有升降臺,加天車起重機的配合,就是一個車殼直接吊起來,而不是幾個工人去抬。在空中只要一個人都可以輕易的移動,然后借用電動工具,快速的安裝上。
車門也是如此,車門被吊在空中,下面的人只要調整好高度和位置,一個人就可以很快的把車門安裝好。
這樣的情況下,現在幾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升降機和天車起重機的配合下,可能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了。
組裝技術人員不夠,但可以把一個人當幾個人用。這組裝產能可以輕易翻倍,生產的運輸汽車越多,越能加快工業的建設。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昌城汽車廠是省企,這生產的汽車多,其他城市也容易獲得汽車的分配。有汽車就增加各種物資的運輸流動。
還有就是車多了,為了加快城市與城市的發展,就會去修路,路好了,就可以生產更多型號的汽車。
哪怕只要有一條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高強度水泥路面,江成就能搞出一輛重型貨車。一輛車子當十輛卡車拉的貨,一輛車子就能當一個工廠的運輸隊。
一個大企業是能帶動很多行業共同發展的,江成升級組裝車間就是升級產量。
升降機的原理很簡單,跟堆高車的貨叉升降一個原理。就是手動上下壓,用電機給代替了。
一個電機一個大型一點的液壓升降貨叉就完成。不過這是埋在地下的,為了增加設備的壽命,最好是使用專門的液壓油。
液壓油也好解決,雖然國內生產不了,都要找蘇聯購買。但飛機制造廠那邊肯定存了不少進口的液壓油。
這在同一個城市,有一家重點央企單位就是好。要點東西,能隨時先調配一下。
江成在圖紙上簡單的畫了一個升降機的裝置,發現沒有任何的技術困難。對于別人來說困難的地方是在液壓裝置技術上,沒有液壓技術,升降機造出來,舉力也不強,不實用。
這次都不用帶圖紙,江成直接去找周廠長了,讓他去一趟工業局,給他建設一個大型車間,鋼結構的那種。既然要搞升降機,那干脆把起重機一起搞了。
起重機更簡單了,就是一個電機加一些鋼繩,裝一個正轉反轉的齒輪裝置。大家常見到的就是一些沒有電梯,住在好幾樓的住戶裝修房子。裝修公司都是用這個東西把沙子和水泥吊上去的。
誰都沒有想到,一個搞機械動力的工程師,會突然跑去搞車間建設了。
工廠廠房車間建設,其實資金不是工廠出的,當然工廠也可以籌備資金進行建設。大多數建設都是申報給工業局那邊,那邊會提供資金安排建設。
所以建設工廠廠房和車間,是找工業局的。而不是地方基建局,建設職工樓是找地方基建局,因為錢是工廠自己出的。
如果是普通車間,昌城汽車廠去申請,基本上就立刻就批示了。但江成要建的是鋼結構車間,造價成本不低,每平方米要造價要好幾百塊。
差不多一平方米的車間造價就能在農村建一間大瓦房了,按照江成的要求,核算下來,得要一百多萬。
一百多萬呀,在后世相當于上億了。汽車廠得賣一百輛輕卡,而且還不算自身成本的情況下。
但是工業局沒有拒絕,這樣大的投入,趙局長也得上報進行審批。上報的不是上級工業部門,而是地方ZF.
昌城汽車廠有一個硬傷,不屬于蘇聯技術援建單位,國內現在有156項重點工程,第一汽車廠是重點項目之一,有專門的項目資金。
昌成汽車廠是什么,幾個月前還只是一家算是中小規模的加工企業吧。在沒有依賴蘇聯那邊技術的情況下,發展成了汽車廠。
但汽車廠不是工業部主導的項目,工業局這邊幫他負責一些普通車間和廠房建設動用的是地方資金。現在要動用上百萬,也沒辦法找工業部,只能想地方分管領導申請。
在趙局長看來,問題不大,就是要走這個流程。地方出錢建設,生產的汽車,自然是地方繼續優先分配。
外省的運輸部門和部隊,找工業部要昌江卡車,不一定能要的到。
只不過有些事情經常發生巧合,就在鋼結構車間在申請審批的時候。第二機械工業部那邊來電話了,軍W后勤部那邊對昌城汽車廠生產制造的邊三輪性能表示滿意。
希望昌城汽車廠這邊快速投入生產,生產線和組裝車間的建設自然有專款資金。
同時康達里書記其實算是上面指派到汽車廠這邊來的,他收到了軍工那邊傳來的請求,盡量加大昌江輕卡的生產。支援北方地方工業運輸和軍工業后勤運輸。
然后康書記就匯報了這邊生產的情況,正在籌建新的組裝車間,只不過資金還得審批到位。另外昌城汽車廠畢竟是地方扶持的企業,有些事情他就算是書記也有心無力。
還有就是汽車廠生產出了一輛內燃叉車,目前還在數據調整中。
要知道昌城汽車廠從不玩仿制那套,哪怕是試制出來的第一輛內燃叉車,也希望工業部重視。現在汽車廠這邊可是經常有部門領導來視察,廠里弄出什么好東西,地方部門基本上很快就會知曉。: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