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開局成為七級工程師

第一百四十章 鋼材廠的申建

激情年代:開局成為七級工程師第一百四十章鋼材廠的申建_wbshuku

第一百四十章鋼材廠的申建

第一百四十章鋼材廠的申建

總工程師江成回汽車廠了,這消息在汽車廠內一天就傳開了。

也就在當天,輕卡汽車生產線上的所有車間,收到了消息。輕卡汽車將要在一個月內,產量最少要提升三倍。

因為最近廠里的設備添置了不少,輕卡汽車的零部件生產速度其實是提上來了的。組裝車輛人員也在不斷的培訓,就算不下達新的成產目標,也會提升不少產量。

但三倍的生產目標下達,特別是聽到這任務是汽車廠里總工程師下達的。沒有一個車間的主管或者工人有質疑的,放開手干就得了。

有困難就解決困難,解決不了就上報。汽車廠現在可是重點企業單位,財大氣粗。就算廠里資金不夠,只要開口,地方部門都會盡量給安排解決。

以前是有困難,解決了不了也要想盡辦法努力解決,你可以說是不怕艱苦。但換一個角度來看,那就是倔。

有時候倔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沒資金扶持沒技術支援,除了自己克服問題沒其他辦法。

現在汽車廠講究效率,出現問題,內部在多少時間內給不出解決方案,就直接上報。

供銷科的李主任一聽到這個任務,直接頭大。以前廠里沒有整體的產品,只是零件加工廠的時候,也沒有供銷科。

之前采購也是后勤部負責的,現在有了車輛銷售,添加了銷售部門,但后勤部也把采購的工作轉到了供銷一起。

一輛汽車就要采購不少鋼材,一個月汽車產量翻三倍。這還是廠里正式下達的任務,那作為供銷科的主任,都不需要去詢問廠長和書記,直接先按照三倍的量去采購材料和零部件。

而這采購也是有講究的,有些東西并不是你下一個訂單,然后等著收貨就行。

如果是市區內的,像都是一個城市產業鏈的這些工廠。那采購的確簡單,供銷科弄一份采購清單,蓋一下廠里的科室的章印,安排人跑一趟那些工廠就可以了。

但不是本市的就有講究了,工廠如果只是市企級別,那么采購不是本市的東西,如果是歸屬某三類物資,是要通過市里物資局審批的。

如果企業是省企,那么在整個省內的城市采購東西,那也可以隨意。

但汽車廠要采購大量的鋼板和鋼材,只能從外省采購,誰讓贛省沒有生產鋼材的鋼鐵廠呢。

萍鄉那邊只是一個煉鐵廠,目前只能煉鐵,煉不了鋼。

從外省采購東西,意味著省內的經濟向外流出,因為利潤被其他省掙了。

這跟外交貿易是一個道理,省內企業互相采購,不管哪個企業掙了利潤,那都是留在省內。到時候都要上繳很大比例到省里的財政機構的。

但要是利潤被其他省掙去了,那就是真的流出去了。這就跟站在國家層面一樣,比如要進口的產品需要一萬塊。但能國產,你就算賣兩萬塊,那也是優先采購國產的。

省與省,市與市,甚至下面的縣城和鄉鎮都是如此。每一級都有每一級的財政收入和支出。

汽車廠現在只是在輕卡汽車上增長三倍的產量,但所謂的三倍產量,也不過是每月多生產一百多輛輕卡汽車。

一百多輛的汽車,在后世根本不算什么。但在這個時代,一個月就是多一百多噸的鋼材消耗。關鍵是汽車廠其他產品也在增產。

一輛輕卡汽車,自身總重兩噸半多。除了汽車廠要的鋼材,其他產業鏈上要的鋼材也是要增加的。

汽車廠這邊要采購一百多噸鋼材,其他廠零零碎碎加起來也不會少什么。

李主任聽到廠里的增產任務,當天就整理好了采購材料的報表跑物資局了。對于汽車廠要的材料,物資局那邊肯定審批的很快。

因為汽車廠生產出來的汽車,是能賣到省外去的,也就不存在單方面的利潤輸出。

但是汽車廠這樣發展,省里也要考慮一個問題了。既然鋼材消耗提升的這樣快這樣大,是不是要在贛省內建設一個鋼鐵廠了。有了鋼鐵廠,在鋼材這方面就不需要利潤輸出了。

一家大型企業,是能帶動企業所在地方很多經濟和產業的。

江成的出現,因為提前造出了輕卡汽車。注定要讓歷史中南京那邊的NJ130輕卡汽車不會再出現。

國內目前到處都要用錢,既然有了輕卡汽車,就不可能還花錢去試制其他的輕卡汽車。錢要花在刀刃上,以后可能還會出現輕卡汽車的生產廠,但現在國內是不會出現了。

這蝴蝶效應有時候就這樣有意思,讓一些歷史事物消失,但又會讓一些事物提前到來。

就因為汽車廠的這次產量擴張,竟然讓贛省這邊提前申請要建設鋼鐵廠了。

其實在歷史上,是上面的冶金工業部在五七年計劃在全國布局建設一批鋼鐵廠的。

上面倒是不在乎省與省的交易,那些利潤輸出。上面考慮要建設一批鋼鐵廠,是因為工業在發展,很多地方都需要鋼鐵。給鐵路和水路運輸帶來很大壓力,占用了很大的運輸資源。

公路運輸在這個年代因為道路的問題,只能在城市內進行短途運輸,基本上派不上什么用場。

在全國很多地方建設鋼鐵廠,緩解運輸壓力才是一開始的初衷。

贛省申請建設鋼鐵廠,可以說是給昌城汽車廠為首的整個汽車產業鏈配套,而且最少得是一個中型鋼鐵廠。

這年代的鋼鐵廠產量低,如果是小型鋼鐵廠,一年都生產不了多少剛才。汽車廠現在一個月就消耗上百噸鋼材,后面再增加,一年能消耗幾千噸鋼材。

沒有一個中型鋼鐵廠,都不夠汽車廠一家工廠使用的。

在大家還認為汽車廠的體量還不算龐大的時候,江成回到汽車廠,一個長期增產計劃出來。產業鏈上的很多工廠也開始行動起來。

像零部件比較難生產的,發動機廠一個月得多生產上百臺發動機,橡膠廠也意味著要增產五百條輪胎。都直接在組建臨時生產車間了。

小的配套工廠,像燈具廠,也最少是要多招幾個工人。

招工,大廠上百人的要,小點規模的廠就算是內部招工,也要上報一下勞動局。

勞動局審批不過來,有些不需要技術的崗位,招臨時工。

現在農村沒到收割水稻的季節,用竹子搭建工棚,鄉鎮農村的工人也要。

只要不是招正式工,帶編制的那種,工廠和地方單位是可以不通過勞動局那邊直接招工的。但工資體系跟帶編制的體系是不一樣的,工資是從工廠在自留金里面出。

江成在開完科室內部的會議后,跟鄭可是說要搞手扶拖拉機的。但最近的真實情況是把她安排到了機械車間,幫忙協助負責車間工位完善的事情。

車間里面的地面在畫線條區分位置,每個工位都有一個簡易的工作柜,放置一些工具和零件。

不過目前的機械設備,還無法達到一個人一個工位的情況。但是有升降機可以調整合適的組裝位置,有起重機負責協助安裝。

之前車間組裝,是車子所在的位置不動,按照工人在繞著車子轉。比如裝發動機的,是裝好了后,不是等下一個底盤車架被人送過來的,而是安排人帶著發動機去另外一個地方安裝。

現在有了機械車間,工人不需要移動。站在工位,準備好安裝的部件,等待底盤和車架被天車起重機運輸過來就行了。

而那些零配件,只要規劃好。不會技術的人員,指導一下,就會用托盤車幫他們搬運到指定的工位。

安裝的技術人員,不會因為那些不需要技術的事情耽擱時間了。他們的任務就是不停的組裝,機械式無腦的組裝。

不用再去考慮汽車是怎么造出來的,只要盲目的完成自己要負責的工作內容就可以了。這樣一來,組裝車間的員工培訓就更快了。

之前的輕卡汽車組裝車間,直接讓了出來,那個車間改成拖拉機組裝車間了。

一個機械車間投入太大,江成倒是想多建設幾個,但不現實。

江成把鄭可安排在機械車間完善工位,他自己也就是每天去查看一下。其他時間都是在外面跑,他想要把昌城的道路搞好,其實砂石路不是他的目標。

他要的水泥路,然后弄一輛跑車出來,成為這個時代的秋名山車神。年輕人,有點中二的想法很正常。

“老周,還是市里機關單位食堂的師傅手藝可以呀。我們食堂,就二食堂那何師傅水平還行。”

“這沒辦法的事情,工廠食堂的師傅才幾級工資。這政府食堂的師傅級別都不一樣,能比嘛。”

周廠長和江成從市ZF這邊出來,剛吃了這邊的招待餐,兩人笑著點評著。

在這個年代廚師就是炊事員,工資級別和技術員一樣是跟工人反正來的。八級技術工人工資最高,但炊事員是最低。

工廠一般招廚師,主要是燒大鍋菜,廚藝水平要求低,這工資自然也就低。廚藝好的師傅,一般都會去飯店和接待單位工作。

拿工廠食堂的師傅跟人家市ZF這邊的比,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可比性的。

“這修路的事情還真煩,要是你是我們市的領導就好了,直接打手一輝,就給批了。”江成開玩笑的說道。

“江成,我們廠生產的車,現在都是供不應求,你這好好的操心道路的事情干嘛。”周廠長有些無奈的說道。

本來一開始就不是汽車廠的職責。汽車廠的職責就是生產車輛,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但在這個年代,很多人都有社會責任感。如果出面牽個頭,就能把很多地方的路修好,周廠長和康書記肯定也愿意看到。

本來以為道路建設是歸建設局管的,江成和周廠長一開始跑去那邊談修路的事情了。哪里知道談了半天,建設局的局長倒是很樂意合作,他們也需要大量的運輸車輛。

但建設局只負責建設道路,道路規劃是要找公路局,那邊是規劃道路的。后來找到公路局后,發現這邊也是一個清水衙門。

城市里的道路,的確是公路局規劃,比如建多寬,用什么材料建設。但公路局部門只是收到命令,要建設什么地方,才會去規劃。

這主動規劃權其實不在公路局手上,公路局規劃的再好,給全市都規劃好街道有什么用,得上面同意拿錢呀。

到最后,江成和周廠長也沒有想到,他們竟然會跟市里的二把手約談這個事情。

采購的車輛下縣城,市里真的承擔不了多少費用。

現在一條砂石路,一公里的成本在四千左右,這個價格是在五四年修青藏公路核算出來了的。

如果汽車廠提供車輛運輸,成本下降一半是肯定有的。下面的縣城也分攤一下,再找省里撥點款。

到時候一條一百多公里的路,市里可能出資都不需要十萬塊。當然了,十萬塊對于這個年代來講也不少,要修的路也不只是一條。

當昌城市的二把手不管那么多,汽車廠現在是省企,廠里生產的車輛能留在昌城的并不多。光景德鎮那邊,仗著陶瓷出名,能賣到全國各地,省里領導怎么可能不資源傾斜。

還有外省的單位和企業,加上部隊多少也要分走一點。

對于市里的二把手來說,這就是把大批車輛留著本市的機會,等于是修了道路就直接有運輸車輛了。

作為市里的二把手,不可能不明白交通便利會給城市帶來什么樣的經濟發展。這有路沒有車,其實也是交通規劃里要考慮到的核心之一。

反正江成跟周廠長跑了幾個部門了,在市ZF這邊總算是達成了合作意向,汽車廠那邊只要負責提供車輛了。

當然了,市二把手是要在市里的會議大廳跟下面的領導干部開會的,到時候下面各縣城的領導都要來昌城開會。

這一路一帶大會,除了各部門領導要來,也會邀請市里的一些商界認識。

大范圍的搞道路基建,這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但ZF的力量有限,搞一場全民出錢或出力的捐獻很有必要。

兩年前鷹潭那邊修建鐵路,省內就搞過一次募捐。也是兩年前,發大洪水,民眾就捐獻了五千萬斤糧食。

會議那天,汽車廠的領導也是要去參加并且講話的。還要起帶頭表率,帶頭捐獻幾輛汽車什么的。

但汽車廠的捐獻,是捐給昌城市那些公私合營的商人看的。在計劃經濟下,公私合營的形式,商人想虧錢都難。

什么物資都缺,真要有不是很缺的東西,也是計劃生產,不用考慮銷售問題。所以這個年代有些商人,是真的有錢。

汽車廠是國營單位,掙的利潤除了給工人多發的福利,其他都是國家的。他們捐幾輛汽車,到時候上面單位減免一點利潤款項,真正的目標是那些有錢的商人。: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