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第三百一十六章草包
何承松了一口氣,說道,“活著就好。雖然我不會回陸家,但還是希望他能活著。只是……”他張了張嘴沒有往下說,又坐上轎子走了。
陸漫有些好笑,何承一定跟自己的想法一樣。知道那個人活著了,又開始討厭他了,只不過本土小少年不好意思說出口。一雙兒女都那么討厭他,可看陸放榮做為父親有多么失敗了。
回了屋,陸漫把姜悅哄睡,看到王嬤嬤抱著一厚摞白綾做的中衣中褲,杏兒抱著一厚摞錦緞做的棉袍走進來。
她們把衣裳放進臥房的大衣柜中,王嬤嬤說道,“這是三爺的十套中衣褲,三件棉袍,兩件夾衣,針線房新做出來的,老奴領著人才燙完。”
見杏兒出去了,王嬤嬤又悄聲對陸漫說道,“三奶奶,聽老奴的勸,不要想其它的,好好跟三爺過日子。三爺有本事,又不亂找女人,比陸家的兩位老爺,還有外面的好些男人都強……”
王嬤嬤怕陸漫還像前年姜展唯臨走前那樣執拗,經常在她耳邊念叨這些話。
陸漫笑笑,說,“我知道。現在這種情況,也容不得我想其它的。”
王嬤嬤又道,“東廂也已經收拾好了,姐兒隨時能搬過去住。”
正院東廂原來是姜展唯的內院書房,以后暫時當姜悅的閨房,把他的內書房暫時搬到了上房的西耳房。
老太太已經說了,東輝院的主子多,以后還會再增加,那個院子太小不夠住。過陣子就會清理東輝院西邊的那片竹林,再加蓋幾個小跨院。
陸漫有些遲疑,姜展唯回來了,自己這一房還要繼續住在這里嗎?若是姜展唯被封伯,皇上很可能會賜一個宅子,而且他們之前也分了一個宅子。
老太太看出了陸漫的心思,說道,當初讓他們那一房分出去是權宜之計,是怕洪氏再給陸漫委屈受。姜展唯的祖父母、父親嫡母都還活著,他們那一房不能離得太遠。何況長公主和老駙馬的身體一直不好,他們離不開陸漫,老駙馬更離不開姜悅。還有她的那些寶貝夜黃花,冬天是必須放進玻璃暖房的……
王嬤嬤走后,陸漫過去把那個大衣柜打開。臥房里有兩個黃花梨雕花大衣柜,一個是陸漫的,里面花花綠綠,從來都是滿當當的。而這個大柜子,之前一直是空蕩蕩的,只有幾件半舊衫子。這些日子以來,王嬤嬤領著人慢慢往里添衣裳,有新做的,也有從前院書房拿來的,如今已經快要添滿了。
姜展唯在這間屋里只住了一天兩夜,還是睡了一夜,站了一夜。他一走,幾乎沒有留下多少痕跡。他于她來說,就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一個她怨著卻又有些心疼的男人。
兩天后,他將以強勢的姿態入住,這里也將充滿著他的氣息……
第二天起,長公主府和東輝院便開始打掃衛生,粉墻、刷漆、換窗紙這些繁雜的活計早就做完了。
第三天姜展魁和姜展昆、宇哥兒就不上課了,長公主特批他們放三天假。據說國子監明天也會放假。
這天下晌,謝大帥率領的一部分謝家軍已經在距京城十里的地方安營扎寨。
這個勁爆的消息迅速傳遍街頭項尾,傳進長公主府。
長公主府在家的主子都不約而同地去了鶴鳴堂,陸漫、姜悅、姜展魁小兄妹、何氏也都去了。
眾人在鶴鳴堂說笑了一個下晌,等著從衙門里的爺們回來,繼續議論著那件大事。
幾位爺們說了一下流程,明日卯時正大軍開拔,進京的將士不算多,只有一萬人,還有押解完顏圖的囚車。辰時正太子會代表皇上親自出城迎接謝家軍,完成獻俘儀式后,大軍進城。
皇上和文武百官在金鑾殿上等待大楚朝的英雄們。中午會設御宴,犒勞有一定品級的將士以及最勇猛的軍士,還有一些朝中重臣和老臣作陪。姜侯爺肯定是陪客之一了,連二老爺都被邀請在列。
二老爺激動得現在還沒靈魂歸位。入仕這么久,他第一次享受到這樣的的殊譽。老天,作陪的基本都是二品以上的大員,三品極少,還是有爵位的。
長公主見二兒子的臉通紅,眼神渙散,還處在強烈的亢奮中。便皺了皺眉,喊道,“老二,老二,老二。”
二老爺沒聽到,還是坐在他身旁的三老爺拉了拉他,他才反應過來,沖長公主笑道,“娘,喚兒子何事?”
長公主說道,“勿以一時得失而喜悲。你這么大的人了,要學會抑制情緒。”
老太太很少當著兒媳婦及晚輩的面教育兒子,但這個老二實在是膚淺……
老二爺趕緊笑道,“哦,娘教訓得對。兒子也是因為在家里,才不會遮掩,暢所欲言。”又得意地笑道,“那些人之前都說我是草包,當官全靠母親。哈哈,現在他們是打了自己的嘴了,我若是草包,怎么能把兒子生得那么文武雙全,智慧過人?”
這大實話說的,比不清醒的老駙馬還沒有水平。不僅讓長公主氣得閉了嘴,其他人都低頭裝不認識他。不說二夫人、姜展玉把頭垂得別人看不到他們的臉,連一直跟二老爺劃清界線的姜展魁都紅了臉。
陸漫低頭不厚道地暗笑不已。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大概二貨老爺的智商像他的祖父,滿腦袋的坑。二夫人這樣清高美麗的大才女嫁給這樣一個大草包,也是可惜了,不怪她一直氣不順,連新婚之夜都要把自己喝醉……
老太太無奈地搖搖頭,她再生氣也是她生的兒子。她扯開話題問道,“何家小郎來了嗎?”
坐在末尾的何承起身拱手笑道,“來了,來了。剛剛看長公主說得高興,晚輩不好意思打擾您的談興,就先在這里坐下了。”
因為何氏在這里玩,長公主讓人去請何承來吃晚飯。
長公主起身笑道,“來了就好。走,吃飯去。”
大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