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卿相

第193章 趕蘇超杭?

第193章趕蘇超杭?第193章趕蘇超杭?←→::mayiwsk

嶺南最大的優點便是它多山靠海氣候暖,物產豐富。當然缺點也很明顯:民多愚昧,不事莊稼,道路不通,

莊稼這方面蘇希錦已經解決,只需日后加強引導,同時教化百姓,解決道路問題。

她想在嶺南做一條生產線,從原料、加工、成品、到運輸,形成一條產業鏈,帶動嶺南經濟。

比如海產品,腌制后可長遠的運輸。只不過腌制離不開鹽。

蘇希錦改良制鹽技術,就是想把海鹽的價格調下來,薄利多銷。

盡管這似乎不太可能。

政策擺在那里,稅費這些國家管控。但她是誰?一州之通判。上可通陛下,下可接百姓,里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何況,海鹽乃天然之物,無材料成本,只需要人工成本。

蘇希錦在鹽場待了許多日,與老頭一起改良曬鹽法,與各技術工合作,終于在七日后收獲了一大批成果。

林轉運副使聞得消息,風風火火趕來,“善,大善。想不到蘇大人年紀輕輕,對制鹽也有所了解。”

務農、治水、滅火、教化百姓……簡直十項全能。

有這本事,何愁走不長遠?

“大人謬贊了,”蘇希錦笑了笑,不以為喜。

林大人心道她謙遜有禮,沉得住氣,忍不住又高看了她一眼。

“還有一事需大人幫忙,”卻聽她說。

“何事?”

“鹽稅之事,”她將自己的思量告知林大人,兩人聯名上書陛下。

“這……”

那可都是稅費呀。

蘇希錦勾唇,“嶺南經濟起來,于民于你我都有利,大人既然猶豫,那本官自己上書。”

“別別,”林大人連忙阻止,“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本官上書就是了。蘇大人能力卓絕,天資聰慧,以后放心大膽的干。有什么事,盡管告訴外叔祖父。咱拼盡全力,也為你辦到。”

站隊就站到底,哪有中途下車或不勞而獲的。

一切為了她升遷來辦。

“有大人這句話,下官就放心了。”

蘇希錦垂眸淺笑,如今天時地利人和,她三樣全占,再做不好政績,那就趁早退位讓賢。

兩人說話間,制鹽的老頭兒也來了,他姓魯,捧著才曬出的鹽,獻寶似的給蘇希錦看。

“甚好,”蘇希錦摸了摸,平靜回復,“那蓮子手串實驗得還行?”

魯老頭咧嘴,干癟的臉上皺紋叢生,“大人英明,比老頭兒親口嘗的,還要精準。”

“那就好,整日嘗鹽對身體不好,”蘇希錦關切勸解,“老人家少吃些鹽,才養生。”

“哦,還有這等說法?”林大人好奇詢問。

“下官也是在一本書上看見的,”蘇希錦說,“對了,那鹽鹵煮的時候帶些苦味,您在里面加些豆汁或可解決。”

又是新的知識,魯老與林大人驚奇她小小年紀,博覽群書,強識博聞。

這邊事畢,蘇希錦緊趕著回州府,卻聽百姓討論著被流放來的官員。

“今兒一早見好大一群人被流放過來。”

“哎,估計又是哪個當官的犯了事。”

“嘖嘖,要不說這些人貪心不足,吃著皇糧不好嗎?非要動些歪腦筋。”

“天下烏鴉,一般黑。被流放到這里來的,哪個是好的?……當然除了蘇大人,蘇大人是好人。”

“可不是,蘇大人是好人。上面的事復雜得很,誰說得清呢。”

蘇希錦聽了個囫圇,神色莫名回到衙門,就見新上任的錄事參軍鐘大人,向她旁敲側擊。

“上面又下來了位大人物,聽說是刺殺皇室未遂,被發配到這里來受罪。哎,想不通這些大人物怎么想的。咱們都是天子之臣,替皇上辦事。哪兒有摔碗罵娘,謀害皇室的。”

皇家賞飯吃那是天子圣明,而今刺殺二殿下,不死都是陛下大度。

蘇希錦腦子一動,心下隱隱有了猜測。

鐘大人見她面無異色,暗覷著道,“這等數典忘祖,恩將仇報之人,咱們得離得遠些。否則被上面知道……”

虛偽地指了指天。

蘇希錦暗自挑眉,這家伙想干嘛?莫非知道自己與陶大人認識,跑來敲打她?

“鐘大人說的有道理。”她敷衍,看他到底想干嘛。

得到上司認可,鐘大人舒然一笑,獻計獻策,“咱們都是善人,雖不用做給上面看,然該遠離還是遠離。今日韋大人出城,聽說是去見那位了,還將他們安頓在郊區新房里。”

喲嚯,原來擱這兒等著她呢?

拿她做槍手,打擊韋大人,又討好了上面,真是一舉兩得。

蘇希錦沒有挑明,只輕飄飄說了句,“這次在惠興大有收獲,嶺南乃新興之地,咱們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總歸各得其所。”

鐘大人被她牛頭不對馬嘴的話,弄得莫名其妙。

大人突然說這個做什么?

莫不是故意透露消息給他,拉他入隊?那他得好好表現了。

蘇希錦出門長嘆,看來如今朝廷黨派斗爭激烈,連他們這里都受到波折。

“大人,回府嗎?”一意問。

“暫時不用,”她回,在車上換了身衣裳,“去城郊。”

被流放到嶺南的官員,若無職位,大多在最貧瘠之地開荒。聽方才鐘大人的意思,韋大人將陶尚書令安排到了城郊荒地。

驅車前往,遠遠看見一雙層小木屋,屋子簡陋矮小。屋外正有幾位穿著布袍的女子搬運著東西。

屋外石板上一位中年人和一位老人相對而坐,殷切交談。

正是韋大人和陶尚書令。

“當年勞煩大人打點,才讓我韋家平安到達嶺南。否則早曝尸荒野,焉有如今的韋某?”

“過去之事莫要再提,令尊如今可好?”

韋大人搖頭,“來的路上拖壞了身子,到這里大病了一場,不久就去了。大人你要保重好身……”

話未說完,就看見了不遠處的蘇希錦。他心下忐忑,肅然起身,討好詢問,“蘇大人怎地在這里?何時回來的?”

神情慌張錯亂,緊張不安。

蘇希錦沒回,看向他身后的老人,“陶大人別來無恙。”

陶尚書令慈祥淺笑,“想不到有生之年,還能再見到蘇大人。都說嶺南荒蠻,如今看蘇大人紅光滿面,竟比在京城還圓潤三分。”

不愧是上位者,縱使跌下泥土,依舊保持著從容高貴的氣度。

韋大人愕然,左右各望兩眼,“兩位大人認識?”

“草民如今一介白身,當不得韋參軍一聲大人,”陶尚書令緩緩說道,“蘇大人可是京中名臣,舌戰群儒,力排眾議,便是男兒也不及。草民如何認不得大人?”

“陶老莫要打趣晚輩,”蘇希錦被他夸得不好意思。

回想起來,以前的她仗著師父和陛下的寵愛,上懟王公,下懟眾臣,確實囂張得很。

兩人如此和諧,韋參軍悄然松氣。是了,蘇大人是陛下欽點的狀元,官居四品,兩人同朝為官,怎能不認識?

“來嶺南可還習慣?”蘇希錦抬眼望去,人來人往,房里外大約十幾人。

這么多人擠在小房子里,怎會舒適。

“戴罪之身,有何資格說不習慣?”陶尚書說著,忍不住咳嗽兩聲,聲聲入肺。

蘇希錦垂眸瞧過去,只見他面黃肌瘦,全臉黯淡無光,老態龍鐘之下藏著說不清的愁苦,滄桑。

嶺南這一路走來路況險惡,極其不容易。

當初唐朝名相李德裕還為此作過一首詩:

“嶺水爭分路轉迷,桄榔椰葉暗蠻溪。

愁沖毒霧逢蛇草,畏落沙蟲避燕泥。

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雞。

不堪腸斷思鄉處,紅槿花中越鳥啼。”

詩中險境可見一般。

蘇希錦為官,遭遇貶謫還有水路可走。他們無官無職,想必是徒步而行。

“大人病了,”她對逐日使了個眼色,后者立刻上馬,回城請大夫。

陶尚書令見狀,就要辭謝,反被她握手阻攔,“昔日朝堂之上,多謝陶老為我說話。”

“不過是舉手之勞。”

“晚輩亦是舉手之勞。”蘇希錦含笑。

“那草民就恭敬不如從命。”對方卻之不恭,“只怕此生報答不了大人的恩情。”

沉重卻又隨然的語氣,讓蘇希錦為之一酸,“陶老這是說哪里話?晚輩所做,不過是尋常之事罷了。”

她想安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豈知他日沒有變數?

到底不了解內情,說多了又怕受人以柄。

又聊了一些,大抵是問京中情形和韓國棟境況。惹得對方直贊她孝順。

想當初陶老還想為自己的孫子,求娶她為妻。怎知造化弄人,雙雙被趕出京。

逐日請來大夫診治,留下藥方和藥材。蘇希錦起身回府,吩咐一意多多照拂陶家。

上車之時,感覺有人盯著自己。挑開窗簾回望,只見一道藍色影子一閃而過。

“人都走了,還躲在里面做什么?”

蘇希錦走后,陶尚書令對著里間說,便有一二十歲左右的男子走了出來。

“祖父,孫兒扶你進去。”

陶尚書令嘆息一聲,“好好看書,別做他想。”

陶醉低頭回:“如今讀書還有出路么?”

除非周姓王朝顛覆,否則陶家三代再無可能入仕。

兩人皆是沉默,倏爾里間傳來女人刻薄的話,“我們淪落至此,不知是哪個害的。可憐我家楠兒投錯了胎,沒想過幾年福,就遭了這等禍事。”

陶醉心下黯然,尚書令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到底還是最佩服韓國棟。

那頭老狐貍老謀深算,高瞻遠矚又心狠,與親生兒子切割,保全整個韓家。

如此干凈利落,難怪能屹立三朝而不倒。

嶺南這邊天暖日照長,不等開春就得種植。年后蘇希錦與蘇義孝商量,那些水田該種稻子種稻子,大豆、木薯、木棉等反正種在地里,兩不耽擱。

中旬江浙請來的養蠶人過來,教百姓種桑養蠶。他們的技術,加上蘇希錦桑園基地的理念,使得嶺南逐漸在南方地區崛起。

“單種桑樹效益不能最大化,桑園里可養雞養鴨,還有些地方不能種桑,可順帶種些水果。”

“大人英明,”隨行大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有大人帶領,咱們嶺南必能趕蘇超杭。”

蘇希錦擺了擺手,拍馬屁這些就算了,地理位置在那里,超越蘇杭還差得遠。

“還是要以農業為主,”她說,畢竟農業時代,靠天吃飯,“咱們得先讓老百姓吃飽,再考慮致富。吃穿住行,一樣一樣來,不要著急。”

專業套話聽得眾人一愣一愣的,個個俯首帖耳,為她是瞻。

“城里又建造出來了幾臺飛梭紡車,隔些天就可以請織娘開工。”

這叫創造就業崗位。

“是是是,下官這就去辦。”

如此,吃穿住都安排好,蘇希錦又去郊外視察,恰好碰上親爹蘇義孝。

蘇義孝喜氣洋洋,將雙手藏于身后,“閨女,你猜爹手里拿著什么?”

“什么?”蘇希錦樂了,“莫不是撿到了銀子?”

“是吃的,再猜。”

“吃的?荷葉糕?鱸魚?牛蛙?”

一連幾猜皆不中,蘇義孝笑嘻嘻上前,背對著她,“你看這是什么?”

就見他雙手捧著一細長橢圓的綠色蔬果,看那紋路和色澤,不是嫩南瓜是什么?

蘇希錦心下歡喜,“南瓜?爹爹什么時候種的?”

“年前就種了,只活了這一棵。”蘇義孝說,“這邊天暖,莊稼也比北方好伺候。”

女兒臉上流露出真切的笑容,蘇義孝高興,咧嘴保證,“這東西為蔓生,瞧著可以掛樹上、田坎下,不占田地。只是嬌貴得很,一株只得了三四個瓜。”

冬日種植,有三四個就不錯了,蘇希錦暗道,“而今天氣好,爹爹且將剩下的種子都種上留種。南瓜易保存,可久置。是抗饑荒的好吃食。”

“是嘞是嘞,爹爹這就去。去歲收的辣椒種子也好了,爹爹也發下去。”

蘇希錦接過他手中嫩瓜,回府親自下廚炒了一道菜,得府中所有人喝彩。

“若是等南瓜黃了,便是甜味兒,到時我再給娘親和大嫂做糕點,還給阿辭做南瓜粥養胃。”

林氏與商梨均樂呵呵答應。

今年萬事順遂,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剛用完膳,外面就傳來陛下旨意:水利經費下來了。: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