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難惹

435章 排除異己

“是誰殺的?”寧澤天抬頭問道。

寧允之呼了口氣,“據說是五皇子派人刺殺的。”

“他都被逮進宮了,還能殺人?”林曉覺得這話沒人信吧?

“五皇子還有手下,或許他進宮前就安排好了呢?”寧允之深吸一口氣,鎮定下來,“這事不在于是不是五皇子做的,只在于明帝信不信。”

“他親爹會信嗎?”好歹親生兒子,不會這么輕信吧?

“大皇子死在五皇子府,現場右相等人親見。五皇子府中有……發現了龍袍,”寧允之說到這兒,看了林郡主一眼才繼續說道,“七皇子之死,只怕必定會栽在五皇子頭上。”

這就是說五皇子這口鍋背定了?“誰這么缺德啊,讓他背黑鍋。”林曉同情地罵了一聲,不過這口鍋不要自己背,她就沒壓力了,撿起掉桌上的點心,埋頭開吃。

其他人你還讓人家背了兩口鍋呢!

寧澤天咳了一聲,“明帝的七個成年皇子,如今——只留下四皇子和六皇子了?”他聽著跟做夢一樣,這也是他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啊。北齊皇子啊,現在跟韭菜一樣,被人割了一茬又一茬。這到底是怎么發生的?

寧允之點頭。他也很震驚啊,剛才才會如此失態。

一天一夜,不對,這一天還未過完。他在心中想著這一早上的事,早上聽圣上說明帝命根子斷了,他那時還覺得圣上和郡主不靠譜,畢竟明帝不算襁褓中的幼子,已經成年的皇子都有七個了,還馬上就要冊封太子了。斷個命根子,最多就是讓明帝陛下少些人生樂趣而已。

可現在呢?一天還沒過完,明帝的兒子死了兩個又抓了一個,眨眼間只剩下兩個了!就算明帝還在盛年,還能等幼子們長大,可林郡主會給明帝陛下這個機會嗎?

他看看吃得頭也不抬的林曉,難道北齊明帝這一脈,很快就要斷絕了?

“郡主,四皇子和六皇子,還好嗎?”寧允之忍不住好奇。

“沒死吧?應該還活著吧?”林曉嘴里咬著一個小籠包,疑惑地抬頭打量寧允之,“你想去殺他們?好歹人家要過壽了,給人留兩個吧?”她還是很有同情心的。

寧允之不開口了,難為郡主還記得明帝陛下壽辰,不知道北齊朝中還有幾個人記著這事。

北齊朝中,明帝的壽辰是沒人記得了。

皇后娘娘看到楚大皇子的尸身,哭得跟瘋了一樣,恨不得將五皇子千刀萬剮。五皇子母妃跪在皇后跟前指天發誓自己兒子冤枉,而四皇子和六皇子的母妃在邊上看似勸架,實則拱火。

朝廷上,五皇子顛來倒去,不斷跟人說著那穿著打扮很奇怪的賊人,迅疾如風,力大無窮,還……還是個瘋子!

周桐為五皇子說了幾句公道話,畢竟他親眼看到有人從庫房中出來。只是,明帝派人去丈量了五皇子府寶庫的墻體厚度后,沒人再信這人與五皇子沒瓜葛。

厚達兩尺多的墻,被人撞了個大洞?這就算是拿撞木來撞,都得撞個幾下吧?

朝臣們開始還聽五皇子辯解,什么背著箱子一步從校場一頭跨到另一頭,什么眨眼間人就不見了,這世上有這樣的人嗎?

說到后來,所有人都認為五皇子瘋了,就連他的母妃,都覺得自己兒子是中了厭勝之術,才會行為失常。

明帝看著五皇子府庫中搜出來的龍袍,心里想到的是夏景明在報復!夏家找出龍袍,所以自己派人將夏家人全部下獄、抄家滅族,現在,夏景明將龍袍藏到自己五子的府中,想逼自己殺子嗎?明帝氣得臉色發白,夏景明一個區區罪臣,竟敢對自己宣戰!

他氣得在朝堂上大發雷霆,“就憑一個夏景明,怎么能在大都一而再、再而三地興風作浪?將所有與夏家有瓜葛的人全都拿下,嚴加審問!城中一定還有夏氏余孽,還有他的同黨!”

“陛下,大都城中與夏家有交往的……都已經押入天牢了!”右相艱澀地開口。夏家因為龍袍案被鎖拿時,已經捉拿過一波,夏家的故舊親友,或被罷官,或被下獄,要說城中還有夏家人,他是怎么都不信的。

“那就一定還有漏網之魚。”明帝臉色陰沉。

疼痛、羞惱、憤怒、傷心……多種情緒交雜之下,明帝只覺得夏家故舊親友一個都不能留。他都派人將各國使臣的館驛搜查過了,還找不出夏景明。這說明什么?說明這個包庇之人埋得很深,或許夏景明早就被送出城了。城中還有誰,會為夏家賣命?

“父皇,兒臣聽說夏二小姐與撫遠將軍府的大公子自幼定親,夏家入獄時,撫遠將軍還上書為夏家辯駁陳情!”四皇子出列啟奏道。這個撫遠將軍,自己多次交好卻對自己不理不睬,趁著這機會,將他拿下倒是不錯。

“陛下,撫遠將軍秦永盛為人剛正,忠心耿耿……”右相一聽不好,之前因為夏家牽連,軍中有些將領被鎖拿,這若又開始牽扯到軍中,那軍心若是生亂可如何是好?而且,撫遠將軍秦永盛,在北齊軍中也是人緣甚好。

“父皇,聽說夏二小姐發賣時,秦大公子還趕到大都,天香樓附近還有人見過他,天香樓被燒后,秦大公子帶人匆匆離開大都了。”四皇子自然也不好罷休,趁此機會拿下秦永盛,他還能威懾一下冥頑不靈之人。

右相心焦不已,四皇子為人心胸狹窄睚眥必報,以往有大皇子等人在時,他一直沒壓著,倒還有幾分禮賢下士的樣子,如今一二三三位皇子都意外身亡,四皇子只怕是認為穩操勝券,急不可耐地排除異己了。

明帝若在冷靜時,自然不會聽四子這些話,但他現在一想到夏景明就如坐針氈,唔了一聲,“派人去傳秦永盛帶子進京,是非黑白,朕親自來問他。”

“陛下,此時傳秦永盛,只怕他心有疑慮……”右相急忙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