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我不想當首富

第15章過大年1

放在門口的兩個袋子就是范梨花在村口丟的兩袋,她念叨心疼了幾遍的年貨一樣不少。

年貨失而復得,范梨花的臉頰頓時樂開了花。吃早飯的時候和兒子媳婦猜測是誰把年貨還回來的,想來想去也猜不出會是誰。

李恬兒問她丟年貨的事都跟誰說過。范梨花指著桌上的兒子,“就和你們說過……哦對了,早起我和柳家媳婦也說過!”

“那應該就是柳家媳婦了。”

范梨花撫掌大笑,隨即看著大兒子揀桌上的飯粒往嘴里送,又嘆了口氣說:

“桃花,要是你把大哥的病給治好,你就真是活菩薩了。”

“媽,什么仙姑活菩薩的,還搞封建迷信那一套。大哥這樣無憂無慮的挺好。桃花又不是醫學院畢業的,能給鄉親們看好一些普通毛病全靠運氣。真要讓她天天給人看病,萬一看出什么問題還不得惹禍上身。”

“那哪能呢!你大哥要是能像正常人一樣,你們都跟著輕松。”

“我們什么時候嫌棄過大哥。”

“就是,我大哥最好,我大哥最棒。”

陳海潮附和二哥陳云潮。

“桃花治病這事就告一段落,過完年我帶她去縣城,我們單位正好要分房子了。大哥的病也不是沒治過,以后不要再說了。讓他繼續無憂無慮地過生活吧。”

范梨花被二兒子說得心虛,不過再望向大傻兒子,她的目光又堅定起來。又央求李恬兒給陳江潮瞧瞧,就算瞧不好,起碼能給她一個希望。

范梨花說這話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身為母親為兒子的前途將來著想李恬兒也能理解,她在猶豫要不要兌換大藥房里的丹丸。如果用掉十萬人氣值,又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積攢回來。起碼目前為止,她在這個家是一個人氣值都沒有刷到。哦,有一個陳海潮,每天能給她刷到一個人氣值。

簡直杯水車薪!

李恬兒突然想起了安長林,安長林可是能給她一萬點人氣值的大戶。有幾天沒見到安長林了,陳云潮寸步不離地守著她,她想要單獨出門都不可能。昨天晚上陳云潮又想鉆她的被窩,被她一拳打在胸口,陳云潮按著胸口哎喲哎喲假嚎了好一會,最后自覺沒趣拉好自己的被子,盯著她的后背睡去。

現在陳云潮竟然說要帶她去縣城過日子,那她的人氣帳戶豈不是廢掉了。

“家里活多,咱媽一個人忙不過來。我不跟你去縣城了。你們單位分房子應該按照職工婚姻狀況,拿結婚證就行了吧。”

“那不行,你得跟云潮去,你們結婚三年了,也該給我添一個大孫子了。”

陳云潮沒說話,范梨花先說了。

寧死不和陳云潮去縣城,他又不能綁架她去。李恬兒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再浪費時間。既然這個丈夫只是一個花架子,也不影響她什么。現在離不離婚都不重要了,先把日子過好才是最重要的。

大年三十開剛亮,全家人就被范梨花給叫醒了。

“今天要把拆骨肉弄好,還要蒸幾籠豆包和饅頭,雞湯也得先燉上,還要炸點油條,還要包餃子……”

范梨花高興,這幾天好些村民給她家送年貨,家里的柜子都裝不下了。有些是來瞧過病的,趁著過年表示感謝,有幾個雖然沒來瞧過病,不過看樣子是等過完年就要找她兒媳婦瞧病。

現在陳云潮再提讓媳婦和他一起去縣城,范梨花不再插話了。與其讓兒媳婦和兒子去縣城,不如留下來幫人治病,又能在村里掙到好名聲,又能幫家里掙些東西。

如果把村民看病送來的東西拿去集上賣掉,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小兒子要娶媳婦,單單指望二兒子每個月寄來的那些錢顯然是不夠的。

“海潮,快點起來,你和你二哥把我昨天糊的燈籠掛起來。”

過年門口掛燈籠是小烏村的傳統。就算家里再窮,買兩張紅紙的錢還是有的。紅紙糊在竹蔑做的燈籠上,里面插一根鐵釘扎上蠟燭,天黑的時候點亮。

從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村里家家戶戶高掛紅燈籠,遠遠望去一片喜氣洋洋。

陳云潮的胳膊已經完全好了,拿起灶間桌上還沾著漿糊的紅燈籠,和陳海潮前后腳去門口。陳海潮雙手抱著門柱子,雙腳往上一躥,蹭蹭幾下爬到門柱頂上,見去年的掛鉤還在,他讓陳云潮把燈籠遞給他。

陳云潮舉起燈籠,陳海潮俯身去夠。兩個人的手只差一尺的距離。

“我說咱倆也夠笨的。干麻要抓到柱子上去,拿個竹竿把燈籠挑上去不就得了。不然晚上還得爬上去點燈籠。要不把燈籠系在繩子上,上面裝一個滑輪,這樣上下都很方便。”

陳云潮為自己這會才開竊感到羞愧,一個堂堂的大學生,連基本的滑輪原理都沒想到,學人家沒文化的婆婆才笨得挑燈籠上去。

陳海潮滑下木柱,和陳云潮準備在門柱上裝一個滑輪。家里沒有現成的滑輪,陳海潮自告奮勇要出去買。

“大過年的哪有地方買。要不這幾天就先費點事,等初七我回縣城買一個回來,保證正月十五咱家掛燈籠實現現代化。”

陳云潮把手里的麻繩扔回倉房,陳海潮又爬上了門柱,兩個人把燈籠總算掛好了。等他們進屋的時候,范梨花已經和好了面,準備先把大迎財神的餃子先包起來,昨晚她就把餃子餡辦好了。

李恬兒圍著花圍裙,范梨花搟一張餃子皮她就麻利地包好一個餃子。嘴角勾起笑如春風,眼里含星的模樣,讓陳云潮和陳海潮都看呆了。

“別看了,再看小心我揍你。”

陳云潮拍了拍陳海潮的肩膀。陳海潮吞了一下口水嘿嘿笑著喊“嫂子,我二哥要打我。”

“別鬧了,云潮你趕緊寫對聯吧,我把紅紙都裁好了。去年村里人都抄咱家的對聯,今年你寫個更好的。對了,一會多寫幾副,給你老丈人家送去。”

范梨花沒有抬頭,手上已經加速了,還是供不上兒媳婦包餃子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