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非常生物見聞錄

第七十一章:誓與觀音爭業績(36)

當前位置:閱讀設置(推薦配合[F11]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設置X

第七十一章誓與觀音爭業績(36)(1/2)

最后的最后,徒明輝也沒能拗得過他爹,只能同意讓他爹跟他一起種田。

但這么一來,新的問題就出現了。

他爹不攝政,誰來管理朝政?

由他那些兄弟王爺搞八王議政,他肯定是不愿意的,所以徒明輝只能找來文武百官,讓他們討論一下,是挑某一位皇子監國,還是說挑幾位皇子一起監國,又或者輪流監國,眾大臣來輔政。

不過不管怎么說。

反正監國的得把這一年撐過去。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行。

除此之外,徒明輝還有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亟需解決,那便是他下旨要求工部制造一批最為優良省力,同時能用牲畜之力,就盡量用牲畜之力的農具。

往年耕種耤田的時候,徒明輝就沒跟他父皇學,象征意義鏟一鏟子土,撒點種子便結束,而是真真正正的耕種了整整三分地,所以種田有多累,至少種三分地多累,他還是相當心知肚明的。

正因如此,他其實是能夠想象的出自己回頭種三畝地,三十畝地,甚至于三百畝地時,會多么費事,多么要命。

但這田又不能不種,更不能給別人種,別人種沒他這效果,為了自己的歷史名聲,以及江山穩固,他必須得種。

還得能種多少種多少。

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種。

這種情況下,省時省力的各種農耕工具無疑就相當重要了,盡可能使用牛馬,減輕人力勞動的工具也十分重要。

在徒明輝自己理解看來,別人幫他耕種,或者替他耕種,肯定是沒有效果的,但是他驅動牛馬,帶著工具耕種應該沒問題,畢竟一些普通老百姓也有用牛耕田的,他總不能連百姓都不如吧。

皇帝那邊下了死命令。

再加上這一次制造的農具,都是要給皇帝本人使用,同時還與皇帝最終能夠耕種出多少耤田,獲得多少得到石榴娘娘賜福的高產農作物種子息息相關。

工部官員和那些個工匠們,真真是拿出了畢生所學,絞盡腦汁的思考如何改良農耕工具,使之更加的節省力氣。

或者盡可能用畜力替代人力。

除此之外,他們還對外發布了征集令,希望天下之人都能積極響應,不論是提供更好的農耕工具,還是提供更好的農耕工具想法設計,都有大功,如果最終確定有用,能夠給陛下使用的話。

更是可以封爵或封官。

總之,這應該能算是本朝,甚至于過去歷朝歷代,最為重視農耕工具,以及給予獎勵最大的一次官方征集令了。

再然后當然就是百姓紛紛響應。

無數好設計如雪花般飛至。

不得不說,古代是真的一丁點都不缺少聰明人,只是他們缺少足夠的動力往正確的,應該發揮他們聰明才智的地方施展,聰明人都琢磨當官去了,當工匠的可能字都不識幾個,哪能有發展。

普通工匠們大多都是靠著常年經驗積累,或者偶爾發生的一些意外,獲得些許技術提升的知識,然后還不一定能傳承下去,指不定稍留一手就留沒了。

這種緩慢發展下的科技進步。

跟聰明人扎堆往某一個方向一起發力,共同研究的進步是完全不能比的。

當前位置:閱讀設置(推薦配合[F11]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設置X

第七十一章誓與觀音爭業績(36)(2/2)

曲潔的這番操作,連帶著新帝徒明輝,以及工部的宣傳配合,至少讓當朝農耕工具發展速度往前快進了兩百年。

涌現出了許多優秀農具設計。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很多工具雖然十分好用,但對畜力消耗極大,估計只有少數特定人群,家大業大的能用,普通老百姓們根本就買不起,也用不起。

但不管怎么說,總歸也是進步。

而且如今牛馬數量增長,想來以后能用得起的人會越來越多,或者一個村子合力購買然后一起用,效果也一樣。

不能指望前一個月還是在用牛馬耕地,后一個月就用上蒸汽機和燃油機。

沒外掛,科技發展哪能這么躍遷。

如今這局面已經相當不錯了。

徒明輝的整個準備過程大概持續了兩個月,從祭天結束一直到過完年,這時候土地雖然還有些硬,沒到正常春耕的時候,但為了能夠多耕種一些耤地。

他還是帶著他親爹,護衛人群,伺候人等,包括史官等等,一起去耕地。

不得不說這也是千古奇景了。

太上皇和皇帝兩個人,用小鞭子抽著牛馬,帶動農具耕地,邊上圍了幾百個大內禁軍保護,幾十個宮女太監提著食盒餐具酒水時刻準備著,除此外還有帶著各種急救藥物的太醫,以及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郎,和負責正史的史官。

這還不是全部,因為除了這些人之外,邊上還有不少農官,引導他們如何正確的使用農具,更輕松的準確耕田。

以及解答其他與農業相關的疑惑。

之后認種育種都需要他們。

事實證明,這些準備是有用的,相比較于還處于青壯期的徒明輝,太上皇徒眷他是真的有那么一點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事干不了多少,光會拖后腿。

第一步,學習耕地他就很慢,他兒子都已經耕了一畝地下來,他那邊還在磕磕巴巴的學著,關鍵是教他的農官也不敢說啥,只能一遍遍復述,上手教。

學不會,還怪人家農官不會教。

等他好不容易學會,開始上手,各種問題就更多了,比如說甩鞭子勁用大了,牛馬不太聽話,又比如說不太會操縱方向,或者說力氣不太夠準確操控方向,導致他犁出來的土地七扭八歪的。

再然后是兩三畝地一耕種,開始氣喘吁吁的讓太醫替他診脈,要喝水,要吃東西,擦汗,哎呀,麻煩事一大堆。

相比較于他這又不想干活,又想要名聲的糟老頭子,他兒子徒明輝確實不錯,不但學得快,活干的也不錯,在有無數牛馬可供驅使的情況下,不但從早到晚沒叫過累,還一天就犁了百畝地。

本來可能算不上多優秀,但有他爸在做對照組,無疑就顯得相當優秀了。

最關鍵的是他雖然很累,第二天都快爬不起來了,卻還是在讓太醫替他按摩了半小時后繼續,繼續耕更多的地。

不管他心里有沒有罵娘。

但至少人家表現的相當好。

恍若明君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