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非常生物見聞錄

第二百一十章:年代空間門AI養娃日常(完)

第二百一十章:年代空間門AI養娃日常(完)第二百一十章:年代空間門AI養娃日常(完)←→:最新網址:mayiwxw

等村長把各項申請都搞定后。

第一批香皂,以及第一批添加了甘油角鯊烷的護膚油面霜,也造了出來。

雖然這些香皂添加的是香精,香味甚至于有些過分濃重,但這時候大家就喜歡香的,所以這些添加了各種玫瑰梔子,甚至于桃子柑橘香精的香皂,剛一造出來就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喜愛,并且紛紛想拿工分換幾塊,自己用或送人。

如此符合大眾審美的香皂。

想不火都難。

反倒是那些護膚油和面霜,頗有點無人問津,只有李慧挺喜歡,把那些護膚油和面霜當成基礎油和基礎面霜,往里面添加些在末日世界收集到的玫瑰精油,橙花精油,白蘭花精油之類,自己調配護膚精油和護膚面霜,用著挺好。

直到后來,她有嘗試往那些護膚油和面霜里面添加了些廉價香精,讓那些護膚品聞起來變得格外香,但其實對敏感肌并不是很友好,銷售量才火起來。

呃……

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局限性嘛!

況且有些天然香料的香味,其實還沒有人工合成的香精好聞呢,比如說玫瑰精油,蒸餾得來的玫瑰精油和玫瑰的本味,已經有了很大差異,根本就不能算是純粹的玫瑰香味,白玫瑰精油更是荔枝味要甚于玫瑰味,化學藥劑提取出來的玫瑰原精味道,則要更好聞些,但其實也沒有調制出來的玫瑰香精好聞。

不過后人更追求純粹的天然。

現在則是香,好聞就行。

不管怎么說,靠著那些很香的香皂以及很香的護膚品,黃家村的相應產業是迅速的發展壯大著,沒多久制約他們的就不再是銷售量,而是村里人手不夠以及收購來的原材料不夠,產能不足。

本來按村長的想法,當然是要繼續擴張的,而村里村民大多也是支持的態度,因為他們覺得擴張之后,就能把自己家在其他村的親戚也都弄來做工了。

而且他們工分價值肯定能再漲。

不過這時李慧卻毫不猶豫的拒絕:

“我不同意,我也不會提供更多的香精,你們先不要急,都給我靜一靜。

當工坊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從工坊升級成為工廠,這一點你們應該都知道吧,甚至你們還覺得十分樂于見成,因為覺得工坊變成工廠之后,你們應該都能變成工人,從此端上鐵飯碗?

但是在這里,我不得不提醒你們一下,工坊是完全由村里掌管的,村長擁有很大的話語權,但一旦變成工廠,村長可變不成廠長,一般都是上面安排一個廠長,甚至于安排管理層接手,你們最多能得到些工作崗位,然后內部分。

到時候是有些人能端上鐵飯碗,每個月都有工資,但其他人怎么辦,工廠的收入可不會像現在這樣上交一部分。

剩下的都平分到工分里去。

所以我的提議是,現在這個規模就挺好的,不需要擴張,甚至還可以適當縮減一下,表示原料有限,難以供應。

大家不要太貪心。

現在的收入已經很不錯了。

知足常樂……”

少量造點賣賣,增加一下村民收入李慧能接受,但真的大規模發展成跨郡縣的工廠,李慧無疑就接受不了了,而且她也沒那么多庫存香精供他們消耗。

就目前的情形來看,確實還是維持現在的小作坊生產,才最有利于村民。

真正變成大工廠。

現在這些村民又能占到多少利益?

而大部分村民對于相關政策是基本不怎么了解的,所以他們聽了李慧的話后,那是趕忙詢問村長,村長也不太清楚,只能模棱兩可表示大概是這樣吧。

如此一來,村民自然覺得不行。

畢竟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在作坊變成工廠之后一定能成為工人,與其那樣一家爭一個,甚至幾家爭一個工人名額。

還不如維持現在這樣呢!

雖然沒有工業券之類票卷,但至少他們工分價值已經不少了,年底分錢的時候,成年人平均收入都超過了工人。

所以經過此次會議后,他們黃家村就強制進入了平穩發展期,既不擴張也不增產,就維持現在這個規模,正好大家也都干得過來,并不需要太忙太累。

同時隨著村里的結余越來越多。

很多村里原來沒有的東西,也開始逐漸的建設了起來,比如說專門向上申請,在村里建了個供銷社分銷點,又比如說建了個小學,并且將幾個后來表現不錯的知青,通通調到小學那去教書。

修路修房子之類的操作。

也有在之后的幾年里陸續進行著。

總之整個村子都在蓬勃發展,村民收入日益增長,李慧在村里的地位基本可以說僅次于村長,反倒是黃老太和黃曉曉等人逐漸變得有些透明,明明家主是黃老太,但很多人提及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認為,李慧才是黃家的家主。

沒辦法,人李慧干了多少事,做了多少活,替村里面爭取了多少利益,給村里提供了多少香精原材料技術等等。

跟李慧一比,別說黃老太了。

其他村民也比不上啊。

再加上李慧又住在黃老太家,所以大家習慣性的將目光注視在她的身上。

忽略了黃老太黃曉曉再正常不過。

但這也正合黃老太心意,李慧一個人頂在最前頭,剩下三個待在家里專心做小透明,安安穩穩過平安日子挺好。

這不正是黃老太追求的嗎?

同時他們養的再好,氣質再好,穿的衣服稍微好一點也沒什么,除了大家日子都變好了之外,村民默認李慧平日有補貼他們三個,也是一大重要因素。

即便之后隨著六七年到來,大量知青開始下鄉,那也不影響黃家村的日常生活,所有來他們村的知青都得先填調查問卷,看看有沒有他們村需要的人。

有需要的就安排到對應崗位。

沒有需要的,就種田去唄。

有需求但需求不大,用不著專門安排位置的就主業種田,兼職干其他的。

基本能算是人盡其用。

不浪費任何一個人才。

整個村子都在穩定有序的發展著。

直到十年后,大量知青或是通過考試,或是通過其他方式渠道離開,就連黃曉曉和黃平安兩人也考上帝都大學。

黃老太跟著他們一起去了帝都。

李慧這才告辭,并且臨走之前還留了一套造紙工坊和香皂護膚品工坊的后續發展計劃給村長,隨后正式與黃家告別,前往沿海城市開始建設商業帝國。

這一年她實際四十三。

身份戶籍少報三歲,四十歲。

不過這又算得了什么呢,姜子牙八十才開創自己的事業,她四十而已,還小著呢,有的是時間,攀上商業巔峰!

養娃成果在明天的番外里。

最新網址:mayiwxw←→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