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逆襲人生不容易

第140章 娘娘不伺候了22

一日后,將自己關了一天的孟長齊,神色憔悴地從營帳中走了出來。以前還參雜著烏絲的頭發,悉數盡白。

出來后,孟長齊將一封奏折交給孟懷瑾,語氣帶著一絲輕松和遺憾,“發出去吧!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孟家從未妄想過。只是最終,還是辜負了太祖的期望。”

孟長齊的話,令眾人大驚。孟懷瑾卻十分高興,接過奏折便要向外走去。

一眾將領和士兵趕緊將去路堵住,紛紛半跪下來。

“大將軍,有事情可以商量,您不能棄孟家軍不顧啊!”

“大將軍,孟家軍不能少了您啊!”

“大將軍請三思,陛下不會如此絕情,這其中定然有誤會。”

孟長齊堅定地搖了搖頭,“此事由來已久,孟家勢大,引起猜忌是必然的。這段時間,我會盡快將離任交接做好。昨日之戰,晉國傷了些元氣,不會輕易開戰。

但晉國新帝既有野心,也有能力,不會輕言放棄,汝等還需多加小心。接下來,就拜托你們了。”

孟懷瑾也趁眾人不注意,跑了出去,八百里加急將奏折送了出去。

看著遠去的驛使,孟懷瑾心里期望道:“希望不會太遲,妹妹你一定要堅持住啊!大哥和父親很快便來救你。”

是的,這是一場戲。一場李宏盛導演,孟家陪演的大戲,就是不知最后鹿死誰手。

孟長齊卸任的消息,在軍中和城中迅速蔓延開來。在士兵和老百姓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酒樓,茶肆,路邊攤販,到處都有人在議論。

“你們聽說了嗎?孟大將軍卸任了,連帶著孟小將軍也卸任了。”

“啊!大將軍卸任了?那誰來當大將軍?”

“為什么啊?難道是因為這場大戰打得太久了,陛下不滿意,要換將領?”

“這場大戰打這么久,還不是因為有內奸。不然,早就結束了。”

“就是,關大將軍什么事?我聽說之前這場大戰,就是內奸將咱們的布防泄露給晉軍。晉軍攻城之后,什么都沒干,直接圍住了大將軍的指揮營帳。”

“這是要大將軍的命啊!該死的內奸。”

“這內奸怎么隱藏的這么好,就沒人發現他嗎?”

這時,一個人看了看四周,小聲道:“我和你們說個秘密,你們可別往外說。”

“什么秘密?放心絕對不外傳。”

“快說快說。”

“我一個親戚不是在孟家軍嘛!我聽他說,軍中都傳,其實孟將軍知道是誰將消息泄露的,但不敢說。”

“不敢說?為什么?這天下還有誰能威脅孟大將軍?你當虎豹軍是軟柿子嗎?”

“還能有誰?”那人手指了指天。

引得眾人一陣驚呼。

“不會吧!”

“可……為什么啊?孟將軍一心為國,從未聽說有出格之事。”

一些自詡讀書多的文人,開始顯擺了。

“還能為什么?功高震主,權柄太大。孟長齊手握四十萬大軍,還有一支震驚天下的虎豹軍,陛下不猜忌就怪了。”

“就是,孟長齊手握四十萬大軍,卻不愿意交出,誰知道他打的什么注意。”

“你說什么呢?孟大將軍是手握四十萬大軍,那是因為這幾年一直都在大戰。大將軍手里沒兵,你去守邊關抗擊蠻兵和晉國嗎?”

“就是。軍中誰不知道朝廷一直克扣軍晌,是孟家一直在補貼軍隊。但這事,孟大將軍從未邀功。要不是軍需官實在看不下去,誰都不知道,原來孟家為國朝做了這么多事。”

“說到底是陛下眼熱了。想將孟將軍一手打造的孟家軍,收歸己用。”

“是不是太絕情了,孟家一門忠心耿耿。現在陛下這是翻臉不認人,甚至聯合外人,對付自己的大將軍?”

“伴君如伴虎,哪個帝王會跟你講良心?”

“唉……”

邊關軍民們都為孟家感到惋惜,但京城卻是另一番景象。

孟家篡權的流言越來越激烈,邊關的戰況也被隱而不發,而朝中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孟長齊的大將軍府和兮姜的怡和宮被圍了。理由是一封有孟家謀逆證據的匿名信,鑒于最近京城的流言,朝廷要對此事進行徹查。

聽到這個理由的時候,兮姜都笑了。李宏盛真的找不到其他理由整治孟家了嗎?

他就那么篤定,孟氏父子一定會死在戰場上?

兮姜給孟府的錢氏寫了一封信,讓她安心等待,什么都不要做,但也不要讓人任何人進入孟府。

錢氏不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婦人,后宅的事情她比誰都拿手。

兮姜相信她能守好孟府。

前朝自然有大臣們向李宏盛施壓,這些都是一個個人精,他們知道該怎么做?

倒是小家伙李績豐,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面,有些嚇到了,“娘親,父皇為什么要將我們關起來?”

“外面與有一些關于外公的謠言,所以父皇要查清這些謠言。豐兒只需和娘親在宮里安靜等待就好了。”兮姜將李績豐抱在懷里,安撫道:“最近,豐兒不能去外面玩兒,也不能去找茂兒。咱們就好好學習,好嗎?”

小團子信心滿滿地點了點頭,“娘親,我們一定要努力。下次見面,我要變得更厲害。”

“好。”

兮姜在怡和宮里安安心心地帶孩子,但朝中文武大臣卻坐不下了。

這一次和上一世不一樣,孟家不僅聲望更甚從前,孟家派系的力量也更深更厚。

很多文臣私底下,已經偏向甚至投靠孟家。

且因為兮姜和孟家的提前部署和刻意引導,李宏盛這一場莫須有罪名一出,眾朝臣立刻就反應過來,陛下要對孟家下手了。

待兵權到手,接下來就是他們這些掌握國家政權的人。

此時,李宏盛處理政務的勤政殿外,跪了一大片文武大臣。

“請陛下三思。孟家自國朝以來,勤勤懇懇,為國為民,忠心不二。豈能因為一封找不到源頭的書信,一場流言,便圍了孟府。”

“大將軍父子還在邊關奮戰御敵,陛下此等行為,豈不令天下人寒心?”

“皇貴妃娘娘好歹為陛下,誕下了皇嗣,怎可也一同軟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