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夫人得了消息,點點頭,道:“知道了,丁香,將這話跟各房的姑娘小子們說說吧,免得他們還以為仍是三天后過去。”
手忙腳亂之后,李大夫人便帶著李二夫人、李三夫人并各人的大丫環出去了,而不需要跟隨的木槿等二三等丫環,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木槿丁香兩人不由高興,便出去撒歡了。
去的女眷不止李大夫人三個當家夫人,還有李欣。
本來三人去就行了的,但李欣卻死活要去,李大夫人沒辦法,只得帶著她,不過在車上還是皺眉教訓李欣,道:“死人你去干什么,沒的撞了晦氣!”——這話也就是左右無人,李大夫人才敢講,要不然,她可不敢這樣說平親王府。
像李舒,看李欣去平親王府,本來也想跟著過去看看能不能碰到什么貴人的,被柳姨娘一句“晦氣”,就打消了主意,沒去了,哪像自己女兒,卻就是想去,勸都勸不應,讓李大夫人自是有些生氣女兒不乖。
李欣笑道:“我就是想去看看王府開開眼罷了。”
京城上層這個圈子,一般大事,各個勛貴都是要到場的,但因忠勇伯爵府落魄已久,平親王府這樣尊貴的地方,自然不是李欣想見識就能見識的,所以李大夫人她們,因大事還來過平親王府,李欣就從沒來過了,所以她這會兒這樣說,倒也說的過去,但其實真正原因,自然不是這個。
李大夫人聽她這樣說,無奈道:“罷罷罷,唉,可憐見的,咱們家的情況是一代不如一代,也難怪你眼饞這個了。”
根本不是眼饞這個的李欣聽李大夫人這樣說,也只能呵呵,沒法多說什么了。
不大會兒進了平王府,自有負責迎接來賓的王府內侍領著她們去靈堂上香。
自從那年上一代平親王過世后,平親王府諸庶子便出了府,所以如今王府人口簡單,只有平親王夫婦及他們的子女,以及平親王一個幼弟。
這個先平王幼子,是平王太妃四十歲頭上生的,妥妥的老來子,比他的哥哥,如今的平王,足足小二十歲,今年不過十三歲。
而李欣這次來,主要就是想跟這個平王幼子趙垚混個臉熟的。
眼下,平王、平王的弟弟趙垚都在靈前跪著。
按規矩,媳婦是不用跪的,跪的都是子女,孫子女等,所謂孝子賢孫,就是指這個。
不過李欣自然不是要去靈堂看趙垚,因為很簡單,王府不是小門小戶的,有人過世了,男女皆可去燒紙,這王府靈堂,女眷是去不了的,能去靈堂的只有李大老爺等男客,他們過去上香,然后跟男主人平王等說一說節哀的話,像她們這些堂客,不用去上香,而是被宮女們引去了內院,由平王妃等人接待。
知道這種情況的李欣,自然不至于傻到要闖靈堂見趙垚,而是打定了主意,決定呆在靈堂院外,守株待兔——不說別的,趙垚總要出來如廁的吧?到時她不就能看到他了,到時她跟對方打個照面,先混個臉熟再說,就算對方記不得她,她能記得對方,也省得以后在哪兒見到了他,不認識,搞出什么烏龍,得罪了對方,那就不好了,要知道當年這位可是個心狠手辣睚眥必報的主兒,得罪過他的人統統沒有好下場。
想到這兒,李欣便跟李大夫人道:“娘,我出去走走。”
李大夫人只當她是想看看王府,便點點頭,道:“去吧。讓人跟緊了,今天人來人往的,碰了誰,撞了誰,扯不清,可對你沒什么好處。”
李欣忙道:“知道了娘。”
便帶著自己的丫環出去了,來到了靈堂院外,便隨便找了個長椅坐下了,候著自己想見的人。
左等沒見人,右等沒見人,都有人叫吃中午飯了,李欣沒奈何,只得吃飯去了,下午又去候了一會兒,還是沒人,不大會兒李大夫人她們出來了,準備回去了,李欣看了,不由急了,道:“娘,再等一會兒吧。”
李大夫人不明白地皺眉道:“你搞什么幺蛾子呢,不是說來看看王府的嗎?怎么她們說,你就一直在這兒呆著,好像在等什么人?”
李欣看李大夫人發現了,不由吐了吐舌頭,笑道:“我想看看平王幼弟罷了。”
李大夫人看女兒對王太妃幼子那樣關心,不由警惕地道:“傻丫頭,你不會是看上了二殿下吧?我可警告你,你可不要亂來,他雖然跟你年紀一樣大,都是十三歲,但是人家還要守喪三年,等三年后,人家十六,到時封王,正是風華正茂容易娶妻的年紀,而你可就年紀大了,萬一這事成不了,你可就要不好嫁人了!現在承恩公府對你有意向,你就老老實實嫁承恩公世子吧,承恩公府,太后娘家,不錯了!”
李欣聽李大夫人這樣說,不由哭笑不得,只是真實的原因不能說,所以李欣只能撒謊道:“我不過是同情他年紀小小就父母雙亡罷了,哪里就是看上人家了呢?”
況且,她也根本不夠格啊,人家這會兒是被那刻薄的兄嫂欺負著,但五年后,正當他準備尋門親事,而他那刻薄的大嫂,覺得自己有資格操控他的婚事,打算打著長嫂如母的旗幟,逼他娶自己娘家侄女時,一個大餡餅砸在了當時已封為臨江郡王的趙垚身上——因皇帝無子,立趙垚為太子,這下,平王妃自然沒資格給太子娶親了,太子的婚事由禮部操持,如此,她哪有那個資格,讓禮部立她娘家侄女為太子妃呢,所以就算她知道人家未來前途似錦,這會兒就勾搭他,但就像李大夫人說的那樣,現在人家在守喪,守喪期間勾搭不了,等過了喪期勾搭吧,又怕沒成功,到時白白浪費了時間,就要年齡大不好嫁人了,況且從上一世的情況來看,趙垚這人,心狠手辣,也不是她敢嫁的人,所以還不如別存那種心思,只單純交好他,然后嫁進對她有意向的承恩公府,到時,既簡在帝心,又能嫁個好人家,豈不是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