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昌平王妃發怒
第一五四章昌平王妃發怒
看鄭秀秀一而再再而三地找木槿的麻煩,趙垚對這女人真是厭惡透頂,當下便將查出來的這個情報,交給了也正在查但還沒查出來的昌平郡王,他相信,昌平郡王知道是鄭秀秀在后面搞鬼后,會給鄭秀秀一個教訓的。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小說
是,承恩公府因為太后的關系,的確很紅火,但昌平郡王更是皇帝身邊的紅人,雖然說,太后是皇帝的母親,照理說,皇帝得聽太后的,昌平郡王不能將承恩公府的鄭秀秀怎么樣,但永和帝不一樣,永和帝不是昏君,就算聽太后的話,也不可能聽到是非不分的地步,要不然什么都聽太后的,太后還能影響朝政了呢,而顯然,鄭太后沒這個本事,所以昌平郡王要是收拾鄭秀秀的話,鄭家人就是鬧到了皇帝跟前,皇帝也不會幫承恩公府的。
另外,他也將這個資料遞了一份給衛宣,相信衛宣看了鄭秀秀這樣惡毒的舉動,會對這個女人更加不喜,搞不好,還會退親的。
不錯,皇帝賜婚,一般情況下,的確不好退親——但如果女方是毒婦,也不可能還得娶。
就在趙垚調查這事的時候,趙三娘正被趙三夫人押著,來給木槿道歉。
“……都是我不好,誤信人言,說了些不敬表姐的話,請表姐原諒。”趙三娘垂著眼,掩蓋著自己滿心滿眼的怨恨,道。
“是啊,你表妹年幼無知,做事不周,舅媽代她向你道歉,希望你能原諒她這一回。”趙三夫人也笑著道。
在別人傳謠言的時候,趙三娘不但不幫著自己這個親戚,阻止別人說謠言,反倒鼓動別人快說,然后附和著別人的事,木槿也從世子妃和昌平王妃那兒聽說了,倒不是她們不想瞞著這事,免得親人間起矛盾,只是想著這事肯定是瞞不住的,所以還不如不瞞,直接跟木槿交代了,所以木槿這會兒看趙三娘過來道歉,并不覺得意外。
其實她也沒想過讓趙三娘在自己被人誣陷時幫自己,畢竟她跟她關系又不是多好,有什么權力讓別人幫自己呢,但是,不幫自己就算了,還跟著別人一起傳謠,這就過分了吧。
所以這會兒趙三娘一臉心不甘情不愿的樣子過來道歉,說實話,從內心來說,木槿是根本不可能接受她的道歉的,也不想原諒她的,畢竟說什么誤信人言啊,這根本不是誤信人言的事好么,當別人在說自己這個親人的壞話時,不但不阻止,還鼓動人家說出來,附和著人家,這只是簡單的誤信人言么,分明是對自己懷有惡意!對自己懷有惡意,與誤信人言,區別可是很大的!所以木槿怎么可能輕易原諒一個對自己懷有惡意的人!
但是看在趙三夫人陪笑的份上,她卻不能撂臉將她趕出去,但她又不愿意違心,原諒趙三娘的行為,于是當下也不說原諒了趙三娘的話,只道:“這種事,只希望沒有下一次,畢竟大家都是親戚,鬧僵了傳出去,豈不是要讓外人笑話我們姐妹。”
趙三夫人看木槿只這樣說,對原諒一事卻避而不答,便知道她這是不想原諒自己女兒了,不由一邊暗罵自己女兒蠢,惹事,一邊又有些責怪木槿斤斤計較,想著她都親自來道歉了,她還想怎么樣?竟然還這樣一副樣子,說句實話,這周木槿,有些不識趣。
要不是有昌平王府給她當靠山,她回清安伯爵府,還不知道要被怎么折磨呢,現在竟敢這樣跟靠山家里的人鬧矛盾,可不是不識趣是什么?
再說了,要不是公公婆婆他們將她找了回來,她還在那個小山村當著村姑受苦呢,現在回來享受著貴女的生活,不但不感恩,一點小事還這樣惦記著,也是個白眼狼了。
——趙三夫人可不知道“道歉有用要警察干什么”這句話,也不覺得現在這身份,本來就是木槿該得的,就算感恩,也是感恩昌平王妃夫婦,有她什么事,就這樣不快地想著。
于是當下臉上的笑便淡了下來,淡淡地道:“表姑娘的話我們記下了,我會約束著她的,不過表姑娘也是一樣,以后別跟三娘生分了,免得外人看了笑話,然后你外祖母也要傷心。”
她其實是想指著木槿,將自己腦中先前想的那些說出來的,但她知道這樣一說,老太太肯定會不高興的,看在那些私房的份上,趙三夫人也只能忍著不說了,想著無妨,老兩口年紀大了,等哪天老兩口過世了,自己不用看老太太的臉色行事了,到時再狠狠教訓她不遲,來日方長呢。
不過想著木槿沒說原諒自家女兒的話,心里到底不高興,所以這話里后半段,還是隱隱警告了木槿一番,意思是木槿要不原諒自家女兒,跟她生分,會讓外人看笑話的,那樣老太太就會不高興了。
木槿看趙三夫人因為自己的話,臉上露出了不愉,然后還說了一段話里有話的話,不由覺得好笑,想著這是幾個意思,那樣對待自己,自己還不能生氣了,一生氣加害者一方還要不高興了?合著自己被人欺負了就要好好忍耐,不能有一絲一毫不快是吧!看來這三房,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啊,也是了,要不是有父母的言傳身教,一個小姑娘怎么會是這么個樣子。
話不投機半句多,既然趙三夫人是這樣一副樣子,木槿也就不多說什么了,隨趙三夫人說去,自己好好的話她不聽,還怪上了自己,那就怪吧,就像外祖母說的,趙三夫人要是不好好管教自己的女兒,將來惹了什么禍事,有她的苦吃,就憑趙三夫人現在這態度,明顯是不覺得她家有什么大錯,既然如此,她管她干什么,將來她女兒惹出了禍事來,有的是殘酷的社會教她做人,免得她好心勸說,對方還覺得她說了多么不中聽的話,不高興。
木槿懶得搭理趙三夫人母女,趙三夫人母女更懶得搭理她,于是道歉過后,看說話不投機,冷場,當下便離開了。
等出了木槿的院子,想起先前挨的打,再想想剛才對周木槿的屈辱賠罪,趙三娘不由狠狠地瞪了木槿的院子一眼,心中暗暗發誓,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好好收拾周木槿一頓,讓她像她剛才那樣受辱,跪在自己跟前求自己原諒她!
不過她不敢說出來,怕母親又大驚小怪地怕被老太太聽到了,到時責怪她們,所以只是心里暗暗想的。
不過趙三夫人是什么人,是她母親啊,母女連心,看女兒那一副表情,哪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只是趙三夫人也不高興木槿剛才對自己的樣子,所以見女兒那副表情,再加上女兒并未將話說出來,不用擔心傳到老太太耳里不高興,所以也就沒說什么勸阻的話,只任她去,心里想著,也難怪女兒恨她,便是自己,都越來越不喜歡這個姑娘了。
昌平郡王和昌平王妃本來正在查源頭,這會兒看趙垚先查出來了,說是承恩公府的鄭秀秀干的,不由火冒三丈,昌平郡王正準備找承恩公府討個說法,結果外面有人通報,說是承恩公夫人來拜訪。
“來的正好,她不來,我還要去他們府上呢!”昌平郡王冷笑道。
他的外孫女好不容易回來了,竟然敢這樣中傷她,以前自己沒找到她,讓人欺負她就算了,現在回來了,還有人想欺負她,讓他如何忍的了。
倒是昌平王妃道:“先看看她怎么說,這有時候孩子亂說話,大人不知道也是有的。”
昌平郡王點點頭,道:“好吧。”
昌平王妃還以為承恩公夫人是過來道歉的,于是便決定看看她怎么說,要是不給昌平王府一個交代,甭想這事善了。
結果承恩公夫人一開口,差點把她氣炸了。
當下就聽承恩公夫人道:“我聽說貴府因為我嫂子說了些話就想讓她道歉,還說不道歉就要去告她們?”
“是,怎么了?我們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在背后造我們家孩子的謠吧?”昌平王妃一看對方不是來道歉,而是說這些話,就知道事情可能有些不對了,不過一開始她并未想過人能無恥到這種程度,所以便想看看她們想說啥,便這樣接話了,結果就聽對方厚顏無恥地道:“什么造謠?我嫂子說的難道不是真的?既然是真的,你們憑什么要她道歉,甚至還要告她?你們這樣誣蔑恐嚇她,我還想讓你們道歉呢。”
昌平王妃活了這么大年紀,也在京中得享尊榮多年,出嫁前也是高門貴女,可以說從出生起,還從沒見過像承恩公夫人這樣敢在她跟前這樣猖狂和顛倒黑白的人,畢竟她好歹也是郡王王妃,再加上京中高門大戶的都講究臉面,不是鄉下潑婦,就算對她有意見,誰也不會說這樣赤裸裸難聽的話,打她的臉,而是會說的比較委婉,所以還是生平頭一次有人當著她的面,將話說的這樣難聽,昌平王妃還是挺有養氣工夫的,所以并未因為對方說的難聽,就氣的吐血,只是有點黑線,想著果然是新起來的暴發戶,這說話水平,只怕得罪過不少人吧?更重要的是,這顛倒黑白的作派,再想想這個謠言,最初是她的女兒傳出來的,她總算是知道什么叫有其母必有其女了,還真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當下昌平王妃看對方說的無禮至極,知道自己也不用跟她有什么客氣的了,于是當下便沉下臉,道:“我已收到消息,有確鑿證據證明,這次的謠言,汪夫人還只是傳謠,而你的女兒,才是謠言真正的制造者,還說想讓我們道歉,我把話擱在這兒了,你們三天內不來道歉,我們宗人府見。”
昌平王府以前一直說她們不道歉就去衙門的話,其實她說的衙門,就是指宗人府,畢竟宗室的事,自然由宗人府處理,宗室的人不可能去普通衙門的。
但新起來的承恩公夫人對這方面了解的還不多,當下不由道:“不是說衙門么?干什么去宗人府?怎么,想拉皇族幫你們么?”
要是去衙門的話,她還有點信心,因為自家是太后娘家,衙門的人應該會看著太后的臉色不敢對自家怎么樣的,但要說宗人府的話,那相當于民間某個家族的祠堂,要帶外人去,那個家族的人,自然是幫著自己家族的,再說了,昌平郡王還是宗人府的二把手,這樣一來,宗人府就相當于是昌平王府自己開的,這就好比她去衙門,對著知府告知府,這能告贏嗎?她怕宗人府會幫著昌平王府,所以自然不愿意了。
昌平王妃冷笑道:“這是宗室的事,不去宗人府告,去哪兒告?祖宗定下來的規矩,宗室的事,都在宗人府處理。”
承恩公夫人看昌平王妃就是要去宗人府理論,沒辦法了,只能安慰自己,暗道太后可是天下最尊貴的女人,就算昌平郡王是宗人府宗正,但好歹不是一把手,還沒達到在宗人府一手遮天的程度,宗人府的人未必會幫遠支宗室昌平王府,不過為了保險,她想了想,還是決定進一趟宮,找太后幫幫忙,至于昌平王府說的,讓她女兒三天內道歉的話,她就根本沒考慮過,她女兒是國公千金,怎么能向個以前做下人出身村姑還風評不好的賤人道歉?那樣的話,傳出去她女兒還要怎么做人?再說了,她女兒也肯定不愿意向周木槿道歉的。
鄭秀秀看母親回來了,便問去昌平王府的情況,結果聽說昌平王妃竟然揚言要到宗人府告自己,也是相當的惱火,但也有些害怕,怕宗人府真的對自己不利,所以對承恩公夫人說去宮里請太后主持公道,那是非常贊同的,當下便道:“娘,一定要跟姑媽好好說說,最好奪了那賤人的縣主頭銜那是最好了。”
本書來自/book/html/39/39151/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