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虎籠山人
第四百五十五章南北大戰方起
武漢會戰結束之后,日軍大部撤離,只留下岡村寧次的第11軍駐守。岡村這個人大家都知道,大大的狡猾,被彭老總認為是日軍中最厲害的對手。他接掌武漢地區大權之后,立即嗅出了危機。
什么危機呢?當時的武漢腹背受敵,北面是李宗仁的五戰區,南面是陳誠的九戰區(實際指揮官為副總司令薛岳)。
其中李宗仁第五戰區兵力雄厚,有6個集團軍13個軍34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和1個騎兵旅,不過他們控制的區域也很廣,包括皖西、豫南、鄂南和鄂西北等一大片國土。
薛岳的第九戰區兵力也不少,名義上包括8個集團軍21個軍52個步兵師,分布在湖南,江西,湖北南部廣大地區。
日軍雖然占有軍力(不是指人數,而是指戰斗力),火力,機動力的絕對優勢,但控制區域過寬過長,導致被迫處于戰略防御的地位。換句話說,日軍等于抱住了自己的腦袋,把肚子、肩膀、四肢都留給去打,而且還要等到打了才能揮手去擋。雖然以的進攻能力不見得能打疼日軍,但這樣終歸是極為不利的。
在岡村寧次看來,日軍決不能再這樣下去,必須效仿當年蜀國的諸葛亮,主動進攻,變被動為主動,搶回戰略主導權。
武漢會戰進行地如火如荼之際,岡村就想順勢攻占江西省北部,但他大意輕敵,挨了薛岳的伏擊。在平行空間里第106師團就被打殘,這個時空更慘,干脆全軍覆滅,還搭上了一個臺灣旅團。遭此重創之后,侵占贛北的計劃自然泡了湯。
占領武漢之后,岡村又派兵進犯岳陽,企圖占領湘北。當時的確給九戰區和湖南帶來很大恐慌。還導致了“文夕大火”的慘劇。不過由于物資匱乏等原因,這此計劃還是中途夭折。
等日本稍稍緩過神來之后,岡村又重新瞄向贛北,并將目標鎖定在江西省會——南昌。早在39年初,鄭胡子就忙不迭地提醒國民政府,日軍的目標會是南昌。常凱申當時雖然恨不得除掉鄭胡子,但對這個常勝將軍的意見還是很重視的。立馬著手布置,后來更是把麾下第一號打將——“老虎仔”薛岳派去鎮守。
等到三月份,日軍進攻南昌的跡象愈發明了。鄭衛國又向國民政府提出了自己的“預判”,認為岡村寧次會集結重炮,并派裝甲部隊閃擊南昌。
當時正逢冀中新敗,說來也奇怪。雙方的關系反而緩和了。常凱申還拍電報告訴鄭胡子,叫他不要因為一時挫折而放棄,中央還是信任他滴。鄭衛國就把自己的觀點(實際上是歷史上的真實軌跡)全盤托出,讓九戰區方面一定要做好準備。同時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應對方案,很多東西都是多年以后才出現的軍事手段,放在當時無疑是極具價值。
薛岳雖然對鄭胡子的戰功很不服氣,但對鄭胡子判斷還是很信服的。因為鄭胡子的預測簡直比半仙還靈,就沒蒙錯過。接到通報之后,薛長官立即著手準備,并向軍委會申請調來了一大撥防戰車武器,其中除了之前就有各種型號的戰防炮以外,軍委會又緊急向蘇聯申請了一百挺德什卡大口徑機槍。
以往扣扣索索的老毛子這回表現的也挺爽快,二話不說就緊急空運來了一批,款項仍舊算在第二批蘇援貸款里面。雖然蘇聯方面有私心(主要是測試武器的實戰性能)。但這次行動確確實實給中國幫了大忙。
岡村寧次不知道對手的實力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還是按原計劃向南昌進犯。而且這了這次會戰第11軍花耗了很大的物力和精力,像主攻的第101、106兩個師團就足足進行了4個多月的強化訓練,以提高部隊作戰能力和贛北地區的適應能力,強化官兵對武器使用的熟練程度。
在裝備方面,岡村也是花了大力氣,足足調來了兩個野戰重炮旅團。野戰重炮兵第5旅團旅團長內山英太郎少將:野戰重炮兵第11聯隊、野戰重炮兵第12聯隊聯隊長宮田富藏大佐。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旅團長石田保道少將:野戰重炮兵第13聯隊聯隊長橋本欣五郎大佐。第6旅團所屬的野戰重炮兵第14聯隊部署在長江下游。但是又調來了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5聯隊,實力不減反增。
除了火炮以外,岡村還將手上的裝甲部隊全部集結起來,其中包括戰車第5聯隊的“式”中戰車38輛、“九四式”輕戰車22輛。戰車第7聯隊“式”中戰車38輛、“九四式”輕戰車20輛;獨立輕戰車第9中隊的“九四式”輕戰車17輛,一共135輛坦克,合編為戰車集團,由原戰車第5聯隊石井廣吉大佐統一指揮。
甫一交戰,岡村就集結重炮對第一道防線——修水河陣地進行猛轟。在平行空間里,各部還是跟往常的習慣一樣,修筑野戰工事。但這種工事應付日軍的75口徑火炮還成,面對150毫米榴彈炮和105毫米加農炮的轟擊就遠遠不夠了。
得到鄭胡子的提醒的建議之后,薛岳在第一道防線上廣布疑兵,正斜面只留下少量精銳隱蔽在堅固工事內,大部隊都藏在反斜面。反斜面陣地雖然看似簡單,但是意義極為重大。歷史上的朝鮮戰爭中,美軍那么強大的炮火都奈何不了反斜面陣地。日軍的炮火就更不用提了。
岡村寧次雖然一口氣打完了8萬多發重炮彈和15000多個毒氣筒,但是大都隱蔽在反斜面工事內,傷亡不大。等日軍信心十足地向正斜面進攻時,又從工事里爬出來迅速搶占制高點,給予日軍第106師團極大的殺傷。
惱羞成怒的岡村寧次立馬下令再次使用重炮轟擊,前后共計打掉16萬發重炮炮彈,此外還有大量75毫米口徑炮彈,卻被一線兩個軍足足抵擋了一個星期(歷史上連三天都不到)。這就給薛岳爭取到了極為寶貴的時間。
隨后出動的裝甲集群也沒討到好,這支部隊在過修水河時突然遭到了空地聯合打擊。天上是蘇聯援華志愿航空隊和所存不多的中國空軍,地面上是最精銳的74軍一部。由最善長防守的余程萬師長率領。他們手上集中了九戰區一半以上的戰防炮和全部大口徑機槍一百挺。
日軍的戰車幾乎沒有防空能力,在航炮的轟擊之下,接連被打爆。河對面的戰防炮群也是一個賽一個打得兇狠。岡村寧次聞訊后,慌忙調來大量飛機增援,但是別忘了,大口徑機槍不僅能打坦克,還能打飛機。一番血戰之后。日軍不退不狼狽退回。后來雖然在第106師團的增援下奪占了這道防線,但是損失極大,出發前的135輛坦克僅剩不足一百輛,而且剩下的坦克里面幾乎個個帶傷。
至此,日軍雖然連奪兩道防線,但是預定目標沒能實現。反而喪失了先手。戰役隨后就進入了薛岳設計好的模式,就是利用前線兵力節節抵抗,消耗日軍的實力,等日軍長途跋涉到了南昌一線之后再發動還擊。
歷史上薛岳就是這么打算的,可惜被岡村的重炮加坦克模式打得大敗。這個時空里,有了鄭胡子的“先見之明”,薛長官終于如愿以償。
岡村寧次不甘心失敗。隨后繼續南犯,雖然一路殺到南昌城下,但是部隊疲勞之極,后勤補給線也在游擊隊的襲擾下損失很大,大量物資都被焚毀。當時在岷山和廬山都有游擊隊,而且跟日軍打得有聲有色。有人可能懷疑,會打游擊戰嗎?還真會,不過有趣的是。這些游擊隊的領導人很多都是前g黨(即中g叛逃人員)。看來以前所學還沒落下,呵呵。
薛岳見時機已到,立馬指揮部隊以南昌為中心發動全線反擊。岡村寧次費了這么大勁才打到南昌腳下,當然不肯放棄。于是雙方激戰了近一個月,最后打得岡村筋疲力盡,只好命令道:“華軍頑強,現仍潛伏于德安、修水河兩岸地區。本軍為避免不利態勢。應速向原陣地轉進,以圖戰斗力之恢復,并應嚴密防備華軍之追擊。”
戰斗結束后,國民政府方面有關“贛北大捷”的宣傳報道迅速傳遍了全國各地。隨后。全國各大報刊的主要位置,幾乎全部被會戰勝利的消息所占據。當然,日軍方面并不這么認為。
岡村在其回憶錄中,連把此次會戰冠之以“南昌會戰”名稱,都認為是不準確的。他說第11軍的作戰原案中并沒有一定要占領南昌,而是在贛北與南昌之間打擊中隊,順利的話則視情況攻占南昌,因此,如何有他兵敗南昌一說?在他那里,這次會戰被稱為“贛北會戰”,并認為他是勝利者。
當時在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處任作戰科長的趙子立認為:“此次會戰,據實而論只能算是一個平局。”但這一仗使日軍上層認識到不可侮,“中央直系軍隊的戰斗力,尤其中堅軍官強烈的抗日意識和斗志,絕對不容輕視,而且可以看出其中央的威令是相當徹底的”。但在日本軍隊的戰爭辭典里,與作戰打個平手就等于是失敗。當重慶的宣傳機器開足馬力,一浪高過一浪地慶祝“南昌大捷”、薛岳等人頻頻在各界祝捷會上風光亮相的時候,日本方面的反應卻是冷冷清清。
盡管南昌會戰實際上只是平局,但給帶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在南昌會戰之前,日軍是想打哪里,就能打到哪里,包括包頭保衛戰最后都失敗了,這給軍心的抗戰信心帶來了極大的打擊。但是南昌會戰卻打破了這個神話,不僅南昌沒丟,還給日軍以極大殺傷。
而且由于南昌會戰極大的牽制了日軍的后勤,使得華北各部也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多田駿雖然心有不甘,幾次想重兵進剿冀中,或者西進五原,徹底消滅傅作義所部,但都因為物資準備不足而失敗。
華北方面,鄭胡子在切斷日軍補給方面又有了新進展。以前破壞鐵路主要是破壞鐵軌,但這種辦法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而且有些地方,比如平綏鐵路沿途都有日軍重兵把守。草原上日軍的機動部隊和騎兵來得又快,很難有機會將鐵路徹底破壞。八路軍搞了幾次,成功不大,傷亡倒不小。
直到馮錕發現日軍極度缺乏機車(就是火車頭,日軍在中國不足4000個)之后,鄭衛國才改變戰略,讓兵工廠專門生產對付火車頭的重裝破甲榴彈。
這不。在對付平綏線就正好用上了。使用者只要埋伏在鐵軌五百米開外,看見火車來了一扣扳機就行。而且打了就可以立即轉移,等日軍發現不對勁前來追趕時,人早就跑得沒影了。
僅一個月下來,駐蒙軍就損失了三十多輛機車,平均每天一輛。而且這個機車一壞。整條鐵路就被堵住了,等日軍把損壞的機車拖走,再調來新的機車頭,又要花上不少時間。結果包頭日軍的補給是一天比一天少,別說向西進攻五原,每天吃喝都成大問題了。
在其它方向也是,特別是同莆鐵路。采用的是窄軌。這個機車也要小一號,數量更少。等八路軍、山西新軍、中條山各部一番“嚴打”之后,同莆線上竟然連一臺能用的機車都沒有了,徹底癱瘓。
當時唯一南北貫通的津浦線也是一樣,日軍的火車一出天津就要準備挨打,一直到長江北岸,還要提防新四軍的襲擊。一個月下來,少說也打壞了一百多輛機車。更讓日軍郁悶的是。各部經過訓練之后,專打鍋爐,而且一打就炸,大部分損壞的機車連修復價值都沒有了。
這樣零敲碎打了兩個多月,日軍很快從鐵路運輸退化到了公路運輸。日軍本來就缺燃油,這下好了,原油儲備根本不夠用。海軍還經常跟陸軍搶食吃。大本營沒辦法,只好下令進行燃油管制,日本國內大部分轎車都不允許使用。
可是日軍缺的不僅是燃油,就連汽車也是不夠的。截止到39年,日軍自產和進口的汽車總數還不到20萬輛,跟蘇聯一年的產量差不多,跟英、德兩國更是沒比。美國就更不用說了,僅40年就生產了440多萬輛,超過日本16年總產量的10倍。
所以日軍也沒有多少空閑的汽車能調到華北,而且游擊隊能打火車,難道不能打汽車嗎?同樣是重裝破甲榴彈,一枚就能把日軍的垃圾卡車送上天。多田駿最后想盡辦法,都吃虧在補給之上,最后不得不黯然離職。
日本也是搞笑得很,為了掩飾在多田駿在華北的失敗,還給他定了功二級,授金鵄勲章,并提升為陸軍大將(注:之前山人弄錯了,原來方面軍司令官大部分也是中將)。不過等風頭一過,很快就把多田駿轉入閑職(軍事參議官),這個職務跟中國當時的軍事委員會參議一樣,都是混飯吃的。
但軍部還是不滿意,板垣征四郎、東條英才都極為仇視多田駿,生怕他有一天還能東山再起,又迫使他轉入預備役。熟習日軍的人都知道,對于現役軍官來說,轉為預備役是極大的恥辱,基本上就告別軍隊了。
多田駿倒是因禍得福,戰后評定戰犯時,因為他脫離軍界較早,本身又沒有太明顯的惡跡,最后被判無罪。鄭衛國當時出任中隊駐日最高長官,對此極為不滿,屢次抗議無效之后,就派人將多田駿勒死監獄里,報稱病卒,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多田駿去職之后,接任他的是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雖說岡村在華中先敗德安、再敗南昌,但他后臺硬啊,竟然還能夠官升一級。
岡村寧次剛剛上臺,就想了一肚子壞水。不過還沒來得及使出來,東北又發生一件大事——日本關東軍跟老毛子在諾門坎打起來了。
因為日俄戰爭以及后來日軍干涉俄國革命的原因,日本關東軍一直很瞧不起蘇聯軍隊。加上去年(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最后以日本退讓而告終,讓關東軍極為不滿,盡管有高層壓制,但關東軍向來有下克上的傳統,于是經常挑釁蘇聯和偽蒙軍。
而蘇聯方面,斯大林也想摸清除日軍的底細,想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北上的意圖,所以也接連試探了好幾次。
一方有心報復,一方有心試探,不打起來才怪呢!很快,到了1939年5月11日,一隊偽蒙軍騎兵在哈拉哈河以東、諾門罕附近的地區(今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南部,阿爾山以西)放牧。偽滿洲國騎兵很快將他們趕走。然而兩天后偽蒙騎兵又回來了,而且還帶來了援兵。偽滿洲國兵跟他們打了一仗,未能將其驅趕。
這下終于把日本關東軍惹毛了,立馬派兵參戰。蘇聯方面也不甘示弱,隨后大舉來犯。戰斗規模越打越大,一直持續到39年8月份,雙方終于爆發了一場大決戰。到8月20日,蘇軍在戰線上部署了51950兵力,498輛坦克,809架飛機;日軍剛好50000出頭,135輛坦克,450架飛機。蘇日大戰終于要上演了。
本書域名:/0/576/請大家相互轉告給力宣傳一下!謝謝!使用CtrlD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