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團

第五百三十六章 沈陽公告

國家元首沒有問題,因為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是林森。不過國民政府當時的體制跟現在的印度有些類似,國府主席只是名義上的國家領袖,不負責實際政治責任。

而常校長當時同時兼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長、國民黨總裁三個最重要的職務,握有實際而且是絕對的權力。于是這黨、政、軍三個要職很快引發了國民黨內部的激烈爭奪。

亂世之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軍權。當時的軍事委員會除常校長以外,還有參謀總長兼軍政部長何應欽,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白崇禧,軍令部部長徐永昌,政治部長陳誠,軍事參議院院長陳調元,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作戰部參謀長封裔忠等。

此外地方上還有陜西的胡宗南、河南的蔣鼎文、湯恩伯、廣東的張發奎、江西的顧祝同、湖北的李宗仁、湖南的薛岳、云南的龍云等等都是手握重兵、雄踞一方的實力派。當然,地方上實力最強的還是光復北中國,擁兵近百萬的鄭胡子。

由于互相牽制,誰也無法占據絕優勢。在明爭暗斗數日之后,何應欽等人終于在美國大使的調節下達成妥協。決定由職務最高、人脈最廣的何應欽接任軍事委員會委會長,并給了實力最強的鄭胡子一個副委員長的安慰獎。何應欽留下的總參謀長由副總參謀長白崇禧接任。軍政部長由政治部長陳誠接任,徐永昌仍舊當他的軍令部長。

其它職務像分大白菜一樣,你一顆我一顆,很快瓜分殆盡。由于鄭胡子在軍委會勢力太弱,所以沒撈到什么好處,只把張文白推上了軍訓部長的位置。

行政院長一職本該由副院長孔祥熙接任,但孔胖子在抗戰期間利用權力進行投機及發展私人資本讓國人倍感憤怒。在參政會上,傅斯年等人突然發難,搞得孔胖子狼狽不堪,只得辭去行政院副院長和財政部長一職。

不過常凱申尸骨未寒。四大家族還是頗有能量的。最后以宋子文接任行政院長、翁文灝為副院長、王云五為財政部長而告終。

國民黨總裁一職則落到了國民黨元老、時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張群頭上。不過政學系此時已經式微,黨內組織人事大權仍然在二陳兄弟系手中。

這個權力格局一看就是臨時性質的,并不穩固。所以美國政府提出了一個“三步走”的路線圖計劃。

第一步,分別由各黨派、各省選舉新一屆參政會議員和國民代表;

第二步。召開全國參政會議和行憲國民大會。由參政會議制定新的憲法。并交由國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正式頒布。

第三步,依照憲法制定選舉法。并依法組建新一屆政府。

這個提議基本上獲得各方的認可,不過考慮到大戰在即,決定放在抗日戰爭徹底勝利之后實施。

遼寧,沈陽。

鄭衛國正和麾下一眾大員們商議眼下的時局。不過他們掌握的情報有限,而且離重慶太遠,鞭長莫及,暫時也只能靜觀其變。

周參謀長有些歡喜地說:“不管委員長是怎么死的,華北的危機總算是解決了。而且美國人的這個方案也不錯,我看國家大有希望。”

鄭衛國卻有些不以為然,這世上從來沒有什么救世主,國家的希望歸根結底還是依靠國民自身。無論是平等,還是自由,都需要民眾的自我覺醒,去努力、去爭取、去拼搏、去奮斗,而不是某國或者某勢力的恩賜。

而且他對常凱申的死因也深表懷疑,到底是誰把他的行蹤透露給日本人的?盡管外界大部分都認為是日本間諜或者是常校長的政敵。可是以校長的小心,加上戴老板的謹慎,豈會輕易被人算計?

在鄭胡子看來,唯一有動機,也有能力辦成此事的只有一個——就是標榜正義的山姆大叔。這讓鄭胡子感到非常惱火,不管常校長如何糟糕透頂,他始終都是中國政府的首腦,什么時候輪得到美國佬插手?

可是這件事情他沒有證據,而且就算有證據又能怎么樣呢?總不能因為常校長跟美國人翻臉吧!鄭胡子只能在心里暗中發誓,一定要讓國家盡快強大起來,擺脫這種任人蹂躪的狀態。

為此,他特地向軍委會申請,要求軍政部調撥一大批海軍、空軍、裝甲兵、炮兵部隊和學員到第二戰區聽命。國民政府在人才儲備上其實干得不錯,只是制度問題導致大部分有才能的人沒有上升空間。

何應欽此時正愁寶座不穩,迫切需要支持,因此對于鄭衛國也是極力拉攏。

江陰一戰之后,中國海軍已經無船可戰了,只能靠水雷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何委員長想著反正都是個包袱,不如送人情算了。于是將海軍部長陳紹寬以下全部打包丟給了鄭胡子。

至于空軍,中國當時還沒有空軍的編制,只有宋小妹領導的“航空委員會”。常校長犧牲后,宋小妹極為仇視安徽、江蘇一帶的日軍,決定親自前往報復。所以空軍方面就只派了一些學員。

裝甲兵、炮兵倒是有不少人閑著,改為步兵又太可惜,因此派來了不少人。

這些人員到來之后,很快被委以重任,再加上戴老板生前派來的數千司機,大大緩解了第二戰區的“人才荒”。

兩周后,中美軍隊向朝鮮半島南端的蔚山、釜山發起兩棲登陸作戰。日軍雖然拼死抵抗,還從本土派航空兵增援,卻被占據絕對優勢的中美聯軍打得大敗。

到1943年5月下旬,朝鮮半島已經基本光復,而且陸上交通(公路、鐵路)和機場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朝鮮戰役的勝利讓中美聯軍大受鼓舞,趁著戰意高昂之即又連續攻占濟州島、對馬島、壹岐島,將戰火一步一步引向了日本本土。

1943年6月7日,《東西并進計劃》正式啟動,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鄭衛國和美國北太洋戰區阿諾德上將聯合下達了作戰命令——向日本本土發起全面攻擊!

上午10時,美國陸軍第16航空隊、第17航空隊、第18航空隊共計1500多架b24轟炸機、2000架b17轟炸機同時向日本九州島的唐津和本州島的下北半島進行史無前例的猛烈轟炸。

兩個小時后,登陸部隊開始搶灘登陸。由于守軍早已在轟炸中損失殆盡,中美聯軍在登陸過程中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抵抗。

不過鄭衛國和阿諾德并沒有低估日本人拼死防守的決心,東西兩路大軍沒有急于向縱深推進,而是迅速搶占有利地形,在工程部隊的幫助下構筑防御工事。

是夜,日軍果然向兩地發起了瘋狂地反撲。他們出動了至少兩萬正規軍和十倍于此的“國民義勇隊”,并在炮火掩護下發起了決死沖鋒。而且日軍還首次使用了“噴進炮”等新式武器,企圖像知床半島戰斗一樣,把中美聯軍全趕下海。

然而日軍這回注定是要失望了。

突突突……中美聯軍的火力空前強大,平均每五十米的防御正面就有18挺各型機槍。日本人別說見識,就連聽都沒有聽過。而且在炮火的攔截下,能沖到機槍射程以內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是的,日本人當時非常瘋狂!”戰后一名美國老兵回憶說:“他們沒有任何防御地向我們沖了過來,機槍在拼命掃射,陣地前很快堆滿了敵軍的尸體,以至于擋住了我們的視線。”

“射擊整整持續了一個晚上,機槍都打廢了數百挺,不過后勤司令部很快又給我們調來了新家伙!”

“日本人的精神?對,他們表得很勇敢,但是也很愚蠢,明知道這種進攻是徒勞的,但仍舊沿著老路向我們沖擊。”

一夜血戰之后,中美聯軍終于站穩了腳跟,并在空軍的掩護下迅速向日本本土推進!

美國陸戰一師、遠東方面軍、新五軍、第二集團軍、第三集團軍、第七集團軍先后在日本東西兩側登陸,數十萬大軍組成的滾滾洪流勢不可擋!

于此同時,羅斯福總統、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和林森主席、宋子文院長也分別趕到了沈陽,召開了中美領導人之間的有史以來第一次會晤。周e來副主席和鄭胡子分別作為延安和軍方的代表也出席了此次會議。

會議主要確定了三件事情:

第一,敦促日本早日無條件投降;

第二,確定中美眼下以及日后的合作事宜,包括廢除不平等條約、對華援助、互為最惠國待遇,一起維護戰后新秩序等;

第三,重新劃分亞洲及環太平洋地區的勢力范圍。

會后,中美雙方聯合召開了記者發布會,并發布了《中美聯合宣言》和敦促日本投降的《沈陽公告》,勒令日本必須在一周之內做出決斷,否則必將施以最嚴厲之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