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四百三十九章 中華聯邦需要擴張

Hi,賬號:第四百三十九章中華聯邦需要擴張夜間蘭芳御炎:、、、、、

東南亞四省的長官、還有海洋省的長官紛紛向天津送消息,表示人可以再多來一點,這點人過來算什么?

打發叫花子呢?

人要是再不來,我們修那么多東西不是白費了嗎?

天京中央政府也是壓力山大,不斷的協調各地,把各地多余的人口往中南半島和南洋送,干的那叫一個熱火朝天。

于是從蘭芳十三年開始出現苗頭的人地矛盾得到了極大的緩解,那些欠發達的地區也得到了可以繼續發展的未來的可能性。

而這一波潮流所帶來的另外一個副產品,就是相當一部分的農業人口主動從土地上脫離出來,開始走向成為工人的道路。

這一切也是因為科技的發展和政治的革新。

因為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革新不斷發展,還有集體農莊體制的優越性,過去需要大量勞動力才能維持的農業生產現在可能只需要過去三分之二甚至五分之三的勞動力就能夠達到,而且產量還年年遞增。

這就意味著大量農業人口繼續盯守在土地上所能獲得的邊際效益正在不斷的遞減。

這種情況,不單單是中華聯邦政府能夠從各地統計的數據上看出來,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

在蘭芳十一年以前,在集體農莊體制之中,有著從集體農莊抽調勞動力前往地方協助基礎設施修建的這么一個政策。

這種情況多起來之后,很多地方都會向中央抱怨說農業勞動力不足,農業生產不能拉滿。

集體農莊的代表們對于工業部門各種不滿、各種抱怨,說他們掠奪了農莊的勞動力,說他們耽誤了農時。

很多農民也不是很愿意被征召去從事基礎設施的建設,哪怕官府給足了他們工錢和口糧,他們還是覺得這樣做耽誤了他們的農業生產,讓他們賺得少了。

但是從蘭芳十一年往后,這樣的抱怨就越來越少。

蘭芳十三年之后,這樣的抱怨幾乎就沒有了。

因為大家確實發現了,就算不投入那么多的農業勞動力,農業產值還是每年以非常驚人的速度往上上升。

在此基礎之上,反而有越來越多的農民主動響應官府的號召報名,去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去多賺一筆錢。

但是隨著基礎設施大規模的建設浪潮過去,工業部門不再需要那么多的農村勞動力去幫助搞地方的基礎建設了。

于是乎,這種名額反而在集體農莊內部成為了香餑餑,大家都爭搶著要去,為了一個名額吵來吵去,有些地方甚至要動手。

當然唯一不變的是集體農莊的代表們還是各種抱怨,只是抱怨的內容不太一樣。

以前抱怨的是工業部門跟他們爭搶農業勞動力,搞得農業生產數據不好看。

現在抱怨的是工業部門不和他們爭搶農業勞動力,以至于農民們的收入不夠高,怨聲載道。

這種變化搞的工業部門里外不是人。

不過這種情況在近年也有了一定的緩解,因為大工業建設計劃已經開始緩慢地向北推進了。

隨著公路和鐵路的鋪設計劃的推進,聯邦內部出現了大量的水泥鋼鐵等建材需求,這就要求更多的水泥廠和鋼鐵廠的建設。

這些工廠和鐵路、公路的建設不單單需要資源,需要選址,需要交通方面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熟練工人。

這個時候,集體農莊內部多余的勞動力脫穎而出,成為了公認的最佳選擇。

一個兩個都是棒小伙,而且呢,他們還有基礎的學識。

聯邦政府在集體農莊內部辦事的掃盲班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成為工人也是需要先決條件的,一個文盲是很難成為一個好工人的,想要成為一個工人,怎么著也要有最基礎的文化水平。

而集體農莊內部的多余勞動力則完美地契合了這一要求。

于是雙方一拍即合,由工業部主導的大工業建設計劃,每在一個地方落戶就會引起當地民政部門和集體農莊的集體歡呼,這就意味著當地多余的農業勞動力有了去處,可以創造更多的產值,可以解決更多人的工作需求和生計問題。

這對于地方政府來說當然是好事。

不過因為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適合發展工業,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適合鋪設鐵路和公路,所以工業部門的這一次“發善心行動”也不是得到了所有地方的一致認可。

有些地方就覺得很不滿,覺得你們為什么不到我們這里來投資辦廠?是我們哪里不好嗎?

人家這里辦廠了,居民能賺到更多錢了,我們這里沒有廠子,辦不起來,賺不到錢,大家伙可勁的抱怨著呢!

人口越多的地方,這樣的問題就越嚴重,這樣的聲音也就越大。

比如江蘇,比如安徽,比如山東,這些人口大省對工業部的不滿就非常嚴重,這些人口大省的主官也屢屢向天京中央送消息,表示他們這里非常需要工業部門的側重。

他們這里人口多,比其他的省更需要工業部門的投資建設,要求中央重新考慮。

但是這種事情又不能完全按照人口規模來做決定,工業部門也要參考當地的實際條件,有些地方就是發展不了工業,那又能怎么樣呢?這種矛盾是沒辦法調和的。

身在天京中央,趙學寧不斷從各地得到類似的消息。

他知道地方上的矛盾,知道大家的難處,但是他同時也知道,問題永遠都有,問題永遠解決不完,他所能做的就是盡量給出辦法,盡量指出方向,讓人們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努力前進。

至于能不能解決掉……

他覺得就算到他死也得不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是不管怎么說,就目前來看,中華聯邦絕對是處在國力上升期,并且這個勢頭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和新技術的運用,還在不斷的加速,根本看不到盡頭。

原本可能出現的很多問題在國力上升期都是可以通過經濟發展來解決的,經濟發展可以解決掉大部分的問題,只要有錢賺、有工作,很多社會問題都能消弭于無形。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是真沒說錯。

只要經濟還能發展,只要人們還能找到工作,還有事情可以做,那么所有問題都有解決的方法。

就算是問題實在太大,解決不了,也能延緩問題爆發的時間,給統治者更多的回旋余地。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趙學寧是認同擴張的。

擴張能夠帶來更多的領土,能夠帶來更多的資源,能夠帶來更多的工作崗位和發展前景,能夠給人們的心理帶來更多的希望,因此擴張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發展的一種。

當然不是說這種擴張是毫無限度的,有限度的擴張,符合國力基礎和人口基礎的擴張,是能夠給一個國家的發展提供巨大助力的,所以趙學寧從來不會去認同在國務委員會當中有一些人提出的停止擴張這么一個策略。

他認為能占領的就去把它占領,現在用不上,以后總能用得上。

占領不意味著治理,不意味著開發和建設,如果覺得現在用不上,就把它放在那里,不去開發,不去建設,安排一些軍隊宣誓主權就可以,等到需要用到的時候再去開發再去治理,這也是完全可以的。

傳統的殖民國家都是這樣做的,澳洲最開始還不是囚犯流放地?

所以不怕領土太多治理不來,最怕的就是需要用到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先發優勢都被別人走完了,那就非常尷尬了。

而且說實在的,在這個時代玩擴張,比過了這個時代再玩擴張所要付出的成本低的太多了。

在這個時代,太多太多的地方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民族主義還不是主流,大部分底層群眾根本就沒有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

誰當統治者對他們來說完全沒差,只要有口飯吃,有安穩日子過,他們不在乎自己是哪國人,甚至是哪一族的人。

民族主義是資本主義時代的產物,但現在這個王權專制還是主流的時代談論民族主義屬實有點太早了。

趙學寧可以負責任的說,在當前這個時代擁有較為明確的民族主義意識的國家連一個都沒有。

趙學寧并不太喜歡民族主義這個東西,所以在推翻帶清的時候,他把所需要面對的敵人限定在了旗人這個階層之中。

旗人這個階層之中有滿人,有漢人,有蒙古人,甚至還有俄羅斯人,所以它不是一個民族概念,而是一個階層概念。

在之后的整體行動當中,趙學寧也從來都沒有刻意的去宣揚民族意識,他沒有過分的宣講自己的漢人身份,而是在中華聯邦建立之后,著重宣揚中華與華夏的概念。

中華聯邦主打宣傳歷史與文化與傳承,宣揚悠久的歷史所帶來的燦爛的文明光輝,宣講整個中華文化圈子的繁榮和高大上。

中華聯邦是這樣的,法蘭西共和國也差不多。

法國的民族主義意識要在拿破侖時代才會徹底成形,并且這也是因為連續七次反法同盟給法國人逼出了民族主義,若是沒有這七次反法同盟,民族主義的誕生可能還會更晚一些。

當前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一個干脆徹底的民族主義國家,搞擴張、搞霸權、搞吞并,難度是很低的。

真要到了民族主義蓬勃發展的時代再想要搞擴張搞霸權那就難了,那時候面對的可能就不是一個族群內部的精英,而是一整個族群。

所以趙學寧想著趁著現在盡快把更多的華人給散出去,讓他們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造成既定事實。

如此一來,就相當于給后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儲蓄,等他們什么時候需要用了,提出來就能用。

如此,他這個先輩,也就真的對后人是仁至義盡了。

后人到那個時候如果還不能支楞起來,他這個先輩也就真的要死不瞑目了,

趙學寧自己也清楚,在這個時代,他可能是唯一一個知道失去先發優勢之后的發展到底有多么困難的人。

正是因為深深的感受過那種憋屈,感受過那種抬不起頭的煩悶的感覺,趙學寧才決定要做這些事情。

自己既然有了這個改變世界和歷史的能力與機會,就更加不能走過去的老路子了,哪怕不受人理解,哪怕僅僅只是自己一個人想要這么做,他也必須要辦成。

所以他以非常強硬的姿態壓制住了國務委員會內部想要轉變國策方向的某一些人的想法。

他不要求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對外開拓的層面上,但是至少在目前的這個標準上不能往下降,不能因為國土范圍太大、人口太多就把用在對外開拓上的資源給限制住了,那是不能被接受的。

國務委員會里有人拿當年明朝下西洋的例子來反對擴張政策,覺得當年大明王朝下西洋是何等的雄渾壯闊,可到最后也是偃旗息鼓了。

趙學寧則予以犀利的駁斥。

他認為帶明始終是個封建帝國,他們有自己無法跳出的歷史沼澤,所有專制統治者對于自己的國民散布在外都是不喜歡的。

國民散布在外,意味著繳稅的人少了,刁民多了,治理困難了,還有更多的隱性風險,再加上帶明沒有搞殖民的意識,下西洋最該做的事情就沒做,白白浪費大好時機。

可是中華聯邦是個共和國,沒有這方面的擔憂。

這個國家不是某一個人的,國家也不是某一個家族或者某一群人的國家,它是全體中華聯邦公民的國家,大家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無所謂造反,無所謂顛覆。

所以埋頭發展便是。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在趙學寧的要求下,聯邦外交部以相當強硬的態度回絕了俄羅斯帝國對中華聯邦提出的領土訴求,并且進一步向俄羅斯帝國闡述了重新修訂條約、重新劃分兩國領土邊界的要求。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御炎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