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四百四十五章 托馬斯·杰斐遜

這邊德川聯軍被打得差不多了,那邊本州聯軍和東北聯軍才剛剛有了組建的苗頭。

加賀藩和仙臺藩是外樣大名里首屈一指的存在,也是德川御三家和薩摩藩覆滅之后整個日本列島實力最強的兩個藩,但是這個實力最強,是有前提的。

關起門來最強,打開門一看,什么都不是。

無論是加賀藩和仙臺藩都意識到只靠他們自己打不贏幕府新軍,所以要搞聯軍,但是其他大名有的根本不想趟這趟渾水,覺得誰贏幫誰就好,沒必要自己下場,有些想要下場,但是未必愿意聽從這兩個大藩的指揮。

大家扯皮來扯皮去,等幕府新軍差不多把德川聯軍打爆了之后,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才終于談妥,決定組成聯軍對抗幕府新軍。

但是這個時候,第三兵團的援軍也抵達了。

得到了一萬精銳的支援之后,阮向山如虎添翼,直接兵分兩路迅猛出擊,朝著加賀藩和仙臺藩的老巢就打了過去,還是水陸并進,用海軍船只運輸一部分兵力從意想不到的地方登陸,對這兩個大藩發起破襲。

然后就是一邊倒的碾壓。

聯邦軍隊和幕府新軍以絕對的火力優勢一邊放炮一邊前進,強悍的火力把佐賀藩和仙臺藩的軍隊輕松打爆,就算后面越來越多的藩所派來的援軍抵達,也沒有扭轉局面。

關鍵這些援軍也不是一口氣抵達的,也是接二連三抵達的,搞得就和添油戰術一樣,這支軍隊被打光了,另一支抵達了,然后又上來送。

阮向山這邊火力兇猛,補給充沛,就是一個火炮洗地開路,本州聯軍和東北聯軍使用冷兵器和簡易的火器,打得比清軍要難看多了。

阮向山就是那么老幾樣戰術,他這邊還沒輪到新戰術和新武器列裝,還是用老戰術,火炮開路,集體射擊,盡管如此,也不是那些反叛軍能夠對抗的。

前后兩個月的時間,佐賀藩和仙臺藩為首的兩支聯軍土崩瓦解,聯邦軍隊和幕府新軍高歌猛進,幾乎將所有組織起來的反叛軍都給收拾了個干干凈凈。

阮向山率領三萬軍隊橫行日本列島,將三十萬人左右的反叛軍全部消滅,這要是放在日本的戰國時代,怎么說也比織田信長更配得上“天下布武”這四個字。

加賀藩前田氏、仙臺藩伊達氏等著名外樣大名的軍隊都全軍覆沒,本族也以“叛國”罪名予以全部誅殺,主打一個干脆徹底,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這一場征伐,幾乎把整個本州和東北地區所有戰國時期流傳至今的家族都給打的滅了種。

再加上之前的九州征伐戰役已經把九州島上的那些傳承大名家族消滅的一干二凈,也是殺的人頭滾滾,眼下只有四國島上的幾個家族因為過于慫且老實而沒有遭災,還能茍延殘喘。

除了四國島上的那些軟腳下,整個日本列島上大部分傳承下來的貴族大名已經全部覆滅。

盡管因為過于乖巧而暫時得以存活,四國島上的大名們也是戰戰兢兢,驚恐萬狀,不約而同的把妻子、兒子送到江戶給幕府做人質,以免幕府找到什么由頭對他們動手。

他們也都知道目前主控幕府的中華聯邦的人對于日本社會和局勢完全不需要在乎,作為外來者,將內部原有的精英階層全部消滅對他們來說好處更大。

到蘭芳十五年二月左右,新“德川幕府”已經完全確立了對日本列島的軍事震懾和掌控。

在潘升的建議下,將軍德川家齊“頒布”了全新的政令,即編練以幕府新軍為核心的三個兵團新軍,全面采用中華聯邦的訓練方式和軍隊組成,聘請大量中華聯邦的教官前來幫助訓練。

另外,安藤信成因為在平叛期間立下大功,被將軍“任命”為大老,全面主掌幕府行政事務。

安藤信成對潘升自然是言聽計從。

潘升說什么,他就做什么,潘升就相當于是當時日本的太上皇。

在潘升的主導下,安藤信成安排官員去中華聯邦接受培訓,安排軍官去中華聯邦接受培訓,然后臨時雇傭一些中華聯邦的熟練官員幫助幕府行政以度過戰后這段恢復期,并且順勢展開全面清算。

過去德川幕府所采用的治理體系被認為是失敗的、愚蠢的、錯誤的,轉而被要求全面采用中華聯邦式的集權制度。

將新德川幕府打造為唯一的執政機構,由幕府直接統領每一處土地和疆域,全面廢除過去的將軍大名共天下的制度。

將地方上所有的藩全部廢除,幕府所謂的“天領”也全部廢除,全面學習中華聯邦采用州府縣制度,派遣州刺史、府尹和縣令進行管理,基層也采用集體農莊制度進行改革,集中恢復農業生產,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新的秩序。

新德川幕府也將全面控制人事權,所有地方官員的任命都會由幕府負責,幕府也會組織和中華聯邦差不多的考試進行人才選拔,人才選拔不看背景出身血統,只看才能。

舊有的教育體系被廢除,新的教育體系全部采取中華聯邦的規制。

在江戶設立江戶國立大學為最高學府,其余地區將在未來分設蒙學、中學,采用全漢字漢語教育,教學內容與中華聯邦一致。

尤其在歷史學方面。

朝鮮也好,日本也好,凡是加入中華聯邦體系內的聯邦加盟國都會被要求學習中華歷史,從娃娃開始灌輸中華史學,塑造中華本位意識,使當地人從一開始就要認同自己屬于中華文明的一份子,從文化上進行徹底的同化。

反正大家長得差不多,說一樣的話、寫一樣的字、吃一樣的飯菜、穿一樣的衣服之后,誰還分得清誰是誰?

最多是地域黑。

至于他們原先的歷史……

沒有記載的就算了,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收集到手上,運送到中華聯邦集中銷毀。

然后以中華史籍中的資料為藍本,為他們創建全新的“地方史”,活學活用“歲月史書”技能,讓一切朝著有利于中華聯邦的方向疾馳猛進。

朝鮮王政府、日本江戶幕府都將成為名義上的執政府,無論是在共和以前還是共和以后,最多只擁有內政管理權限,軍事外交等權力完全掌控于天京中央政府之手。

對于朝鮮、日本這些原本就有相當文明水準的大中華文化圈中的一份子,可能還需要多花一些心思進行歷史資料的整理,好讓一切看上去都變得比較合理。

至于其他地方那些文明程度遠不及之的國家,就不用那么麻煩了。

比如曾經的東南亞地區的幾個國家,成規模的被中華聯邦摧毀了之后,已經納入了本土治理,暹羅、越南、真臘等等,這些名詞已經變成了地名,不再有什么政治意味。

至于緬甸,文明程度略遜東亞,不過因為被中華聯邦控制的時間比較短,目前還在新軍訓練和經濟支配的過程當中,緬甸現有的王國政府還是有一點實力的,要將這些本土派全部摧毀還需要一些時間。

當然,他們不可能爆發出日本地方那么強大的反抗力量,因為他們的地方勢力已經在之前的內戰之中被摧毀的七七八八、一塌糊涂了。

以至于中華聯邦在緬甸只需要一個營三千人的軍隊就能制霸,穩坐釣魚臺,成為緬甸王國政府的“定海神針”。

至于廓爾喀,雖然也可以將將其納入中華聯邦,不過鑒于帶英東印度公司的勢力和印度本地的一些勢力,趙學寧暫時還是決定以秘密扶持和經濟聯絡為主,暫時不去考慮政治上的行動。

至此,整個大中華地區和傳統中華文明輻射地區都被趙學寧領銜的中華聯邦政府全部掌控。

東亞、東南亞地區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一統,中華聯邦以廣闊的領域和龐大的人口體量成為這里當之無愧的文明霸主。

甚至是唯一的文明。

但是,這還不是結束。

因為南亞、中亞和西亞還不在中華聯邦的勢力范圍內。

來自歐洲的勢力正在蠶食這些地方,試圖染指這些本不屬于他們的地方,這是趙學寧和中華聯邦無法接受的。

亞洲,只能有一個話事人,只能有一個帶頭大哥!

沙皇俄國之于中亞、西亞,帶英之于南亞,這些在趙學寧眼里都相當于是便秘沒拉出來的屎,對于便秘患者來說,屬于必須要排出體外的廢物。

一日不把他們收拾掉,就等于一日沒能順利排便。

那感覺,經歷過的人都知道。

于是在新疆之役和西藏之役結束之后,趙學寧就給外交部安排了新任務,讓陳啟隆親自出動,前往中亞幾個汗國搞外交,與浩罕汗國、希瓦汗國、哈薩克汗國、布哈拉汗國建立外交關系。

凡事講究一個先禮后兵,他們要是愿意就這個事情和中華聯邦達成共識,那趙學寧會很高興中華聯邦的加盟國又能多出好幾個,要是他們不愿意,喜歡沙俄,亦或是想要追求不太可能的獨立自主,那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上了我的必殺小本本的人還有幾個能活?

現在不去把中亞經營好了,難道要等著沙俄氣勢洶洶的過來搞破壞?

于是陳啟隆整頓了一下外交部的事情,于蘭芳十四年六月初正式出使中亞四汗國。

另外,外交部也派遣專員前往廓爾喀,就巴都爾薩野派人幫助中華聯邦作戰、抓捕攝政活佛濟嚨呼圖克圖的事情表示謝意,并傳達進一步深化合作的想法。

趙學寧打算開始對印度搞點事情,但是在印度搞事情需要有個抓手,有個內部的策應點。

廓爾喀太邊緣,只能當前進基地,真要搞事情、給帶英搞麻煩,肯定是要從南亞次大陸上的那些還沒有被帶英征服的本地勢力著手。

之前趙學寧聽說次大陸中部的邁索爾王國和帶英的關系非常差,帶英也是把邁索爾王國當作眼中釘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雙方經歷了多次戰爭,互有勝負。

總體上還是邁索爾王國更加弱勢。

趙學寧覺得這就是一個不錯的著手點。

彼之仇寇,我之甜心。

趙學寧很愿意稍微扶持一下鐵心抗英的邁索爾王國。

于是趙學寧在安排兩路使者出動的同時,又從安全部對外部門里安排了一隊人乘坐商船繞過帶英的控制區域,從次大陸西部登陸,找尋與邁索爾王國合作的機會。

這邊剛剛安排完對沙俄還有帶英動手的事情,趙學寧又得知了一個讓他感到驚訝的消息。

美利堅總統特使托馬斯·杰斐遜前來拜訪趙學寧,想要和中華聯邦建立成熟的外交關系。

杰斐遜帶領一支三艘大海船組成的船隊穿越非洲的好望角,一路艱辛,歷時半年多,終于抵達了中國,目前正在松江港口休息,等待趙學寧的召喚。

聽到這個名字,趙學寧愣了愣,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華盛頓這家伙還真的派了一個了不得的人物前來與自己交涉,看起來,華盛頓對于此次和中華聯邦的建交事務相當的重視。

托馬斯·杰斐遜,美國開國三杰之一,美國首任國務卿,也是未來的第三任總統,在美國統治圈子里有較為核心的地位,是民主共和黨的創建者和領導者。

就趙學寧之前得知的關于美國的政治消息,得知杰斐遜在與聯邦黨領導人、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的漢密爾頓的政治斗爭之中落入下風,辭去了國務卿的地位。

當下的美國政府是以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領導的聯邦黨為實際上的執政黨,杰斐遜領導的民主共和黨遭到了失敗。

就趙學寧的了解,漢密爾頓之所以獲得勝利不是因為他的主張更加天才,而是他在財政方面更有能力,出身底層的漢密爾頓擁有天才般的能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獨立戰爭之后的美國財政一直不好,建立聯邦之后,除了漢密爾頓之外,更是沒有一個人能夠玩轉這糟糕的經濟。

所以華盛頓選擇了支持漢密爾頓,由此使漢密爾頓在斗爭中占了上風。

漢密爾頓主張美國的發展道路是英國式的,他十分欣賞英國的工業水平,希望可以在鞏固聯邦權力的同時以聯邦為主導集中資金發展工業,用工業帶動美國的發展,讓生產力落后的美國走在世界的前列。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杰斐遜的重農主義,杰斐遜出身自美國南方的大莊園,自然偏向莊園經濟,主張美國的經濟發展應該以農業為主,而不是工業。

經濟道路上兩人的矛盾已經十分尖銳,政治方面就更加尖銳。

請:m.llskw

相關推薦:、、、、、、、、、、

如果您是相關電子書的版權方或作者,請發郵件,我們會盡快處理您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