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夫記

第三十九章 燈火闌珊處

第三十九章燈火闌珊處

第三十九章燈火闌珊處

俊美的總督使大人頓時噎住了。延圣帝不過是在婠婠的折子上批復了一篇斥責之言,而他卻因為地門暗衛在天祿寺倒塌時未能護住那幾位皇族,而被延圣帝指著鼻子怒罵了一通。

兩相比較起來,還是他更加沒臉一些。

眼看婠婠便要嘖著嘴從身邊擦過,這位總督使終于回過了神來。不對呀,他過來出言刺激的目的不是要比沒更沒臉,他的目的是比試啊,比試!

他的性格古怪,在他心中比試切磋那是關系親近的人才可以做的。而他與明婠婠的關系不但不算親近,還很有些僵。他一直想要打敗她一次挽回許多年前被她擊敗而掃落的面子。可是性格使然他無法如當初的明婠婠一樣,不管不顧的直接出手。

不能直接出手,不愿意提切磋,他還是有別的法子的。比如專挑扎她心的話來說。這一招屢試屢爽,然而他也屢戰屢敗,屢敗屢勇。

今日他又使出這招,沒想到居然就不靈了,非但不靈對方還反過來扎了他的心。不,不止是扎心,還扎了臉。

是可忍,孰不可忍。

地門總督使轉過身,蹭蹭兩步攔在了婠婠身前,破天荒的說了一句,“出手吧。”

婠婠一怔。這,這,這......這臉色!這架勢!這分明是要約架啊。

憑她唯一會的那一招刀法能打的贏堂堂地門總督使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婠婠好想假裝沒聽到這句話、沒看到這個人。她看著面前這直戳戳的如一顆釘子樣紋絲不動的總督使大人,只覺胸中一陣郁悶。

不知怎么的,在這種時候她居然想起了無名樓中那條叫她暗笑了半刻鐘的信息。再看眼前這人,心中便是一陣贊嘆:真是難為他還能站的這樣筆直。

想到這里婠婠腦中靈光一閃,她大大方方的搖頭拒絕了對方的約架,而后補上了一句:“我不與有傷的人動武。待你養好......再說罷。”

養好什么她有意沒說,只是意有所知的將視線移下瞄了他一眼。而后帶著金鶯繞過他,甩開步子不消片刻便消失在人群當中。

總督使大人再次感覺到:扎心了!扎臉了!

前幾日他在家練功,一拳擊碎了木樁。天知道那崩飛的木塊怎么就三撞兩撞的刺進了他的左腿和......臀。

這種私密事她是如何知道的,答案不言而喻。他神經質的向著四下望了望。人是如此多,根本發現不了哪個是天門的眼線。而他又萬分能確定一直以來沒有人在跟蹤他。

接著他意識到天門的盯人方式不僅只有跟蹤盯梢。他們更多的時候還是會使用捕快的手段,比如從他丟過的垃圾上推斷出他這一日都做了什么。

他越想越覺得渾身不舒服。此時此刻他才理解了,為什么許多朝臣遠遠見到明婠婠都會退避開。那不是因為懼怕,而是因為在她面前總會有一種沒有穿衣服樣的感覺,全無隱私可言。

怎么辦!以后他也不想再正面與她打交道了。

這位地門總督使凌亂了片刻,轉回頭望著婠婠消失的方向,攏在袖中的手慢慢的收緊成拳。眼前比起與天門總捕一較高低,更加緊要的是他在延圣帝心中的地位。

天門在他身上下的功夫如此之細致,便就說明延圣帝是不信任他的。作為皇家暗衛的頭領,不被天子信任那是如何一件危險的事情。

地門總督使垂下了眼簾,默不作聲的立在那里。心思便如身側的那水轱轆般,一刻不停的轉動起來。

婠婠完全不知道她的話對地門總督使起到了一種怎樣的影響,也不知道她此刻在金鶯的心中已然又換了種形象。在金鶯的認知中,唯有說書先生所講的英雄大俠才會因為對方有傷而不動手教訓。

這是何其的磊落,何其的胸襟!

金鶯目光炯炯的看著婠婠的背影,只覺得世人皆眼瞎。她家大人哪里是個兇神夜叉,她家大人分明就是位英雄人物。跟說書先生說的一模一樣。

而婠婠已經完全忘卻了這支小插曲,一路的吃吃逛逛,好不快活。

在一個面具攤前,婠婠發現一路上對什么都沒露出多少熱忱的金鶯拿著只面具滿眼的欣喜,卻是又戀戀不舍的放下了。

婠婠今日給招財和鍋鏟都放了假,各發了一串銅錢叫他們自去玩耍賞燈。因為買衣飾需要金鶯參考,她便將金鶯帶在了身邊。鍋鏟揣了銅錢歡歡喜喜的跟出了門,招財卻因為那副面貌不愿出門而留在了家中。

此時見到金鶯這副神情,婠婠自然猜得到她心里的想法,便出錢來買下那張面具遞給了她,“我這邊沒什么事了,回去尋你哥哥出來玩罷。”

金鶯一怔,隨即酸著眼眶向婠婠福身下去,“奴婢多謝大人。”

這一聲大人引來了周圍人的目光,禮貌而好奇的打量了婠婠一番皆又轉了回去。

婠婠拉著金鶯快步離了這里,至一處角落停下道:“以后喚我大娘子就好,快些去罷。”

金鶯心中對于婠婠的懼怕已消了大半,此刻兩股沒有顫顫,聲音也沒有抖抖。竟是很自然的福身道了聲,“是,大娘子。奴婢曉得了。”而后,后退了幾步便轉身去了。

婠婠看著金鶯歡天喜地的消失在人群中,先是被她的情緒感染的歡喜,而后又不由得有些落寞起來。

換了一個時空,她也依舊是一個人。連翹雖對她好,卻總是帶著股敬崇,并沒有尋常朋友的親密。至于這一世終于有了的親人,幾天的相處里她確是覺出了那種曾夢寐以求的溫暖,可終究時間太短了些。短的好像一場夢境,短的她還來不及與明二爺熟悉起來。

婠婠信步游走著。不知過了多久,穹窿之上忽而炸開了大片大片的煙花。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婠婠立在街角處,仰面看著天穹中不斷綻放的煙花。熙熙攘攘的人群間,舉著魚龍燈的隊伍伴著樂聲舞過,掀起又一陣的歡笑喧囂。

不知從什么地方升起了一盞孔明燈,徐徐的飛上天空與那煙花繁星相映成景。不多時,又是一盞盞的孔明燈乘風而起,漸漸擠走了煙花,霸住整個天穹。

恰好一叫賣孔明燈的小販正從婠婠的身畔走過,婠婠便也買了一盞來,最大的那種。

婠婠尋了處僻靜的所在將燈燃了起來。前世今生這是她第一次放孔明燈,她覺得放這樣的燈總是要在上面寫些什么來許愿的。于是便拿出了隨身帶著的竹筆,很是思量了一會兒。

她的愿望著實太多,這燈仿佛寫不下的樣子。

想了片刻后,婠婠提起手來,筆走龍蛇的在燈面上寫下了幾個大字:諸事順遂。

這種竹筆是特制的,空心的竹管里灌滿了墨汁,用一件機括阻隔著。使用時只需拔開蓋子,輕輕旋轉筆上的機括那墨汁便會滲入到筆頭中。這筆是錦衣捕快們必備的,通常用來記錄消息。所以機括也就調整的很小,用來書寫小字最是合宜。

可是婠婠此時要寫大字,就索性將那機括掰到最大。墨汁有些不受控制的流淌出來,她寫字的速度便更加的快了些。

四個大字寫完婠婠收起竹筆來,小心的將那碩大的孔明燈放上了天空。

她并不知道,在她做這些時,不遠處的石橋上鳳卿城正望向了她。

此刻她的身側是一棵老樹,樹上僅掛了兩三只兔子燈。身前是被燈火照映出點點微光的一河薄冰。

那地方很是僻靜。扶著孔明燈的女子立在老樹下,就好像一幅畫卷。

鳳卿城第一次發現,原來這位總捕大人的五官還是十分精致的。許是那孔明燈中的火光映照,許是那環境太過入畫,他竟生出股錯覺來,樹下那人仿佛并不是他印象中的那一位,而是另一個他從不認識的女子。

不過這個錯覺在他的目光上移到那盞正緩緩而起的孔明燈時便立即隨風消散了去。

瞧那燈上字跡,若脫韁之野馬,似癲狂之游龍。一筆而下,好生的淋漓霸氣。

字如其人,果然這還是那位總捕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