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歡迎光臨讀趣網!
錯缺斷章、加書: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第41章又被算計了
主題模式:
一個豆包
第41章又被算計了
“一品親王妃的誥命,鳳冠一頂,黃金一千兩,帛十二匹……”
看著從京中八百里加急送過來的密信,赫連玨眼底閃過一抹滿意。
他知道圣人以及朝臣們都不愿將功勞記在他這個廢太子頭上,老二、老五等幾個蠢貨,也都不遺余力地抬舉謝氏、貶低他。
赫連玨就提前在京中布局,暗中推波助瀾。
果然啊,曲轅犁,哦不,是“元德犁”成了謝元一個人的功勞。
雖然這件事本身也確實是謝元之功,但在父權、夫權當道的古代,女子若是有了貢獻。
未出閣的時候,功勞會記在父親、兄長的身上。
一旦嫁了人,則會由她的丈夫或兒子得到恩賞。
如果不是赫連玨情況特殊,他又主動制造輿論,謝氏也未必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而獲得誥封。
“……孤欠你一個昏禮、一個誥命!如今,算是還給你了!”
赫連玨將密信點燃,然后丟到筆洗里。
等信紙燒成灰燼,赫連玨又倒些水進去,一切了無痕跡。
圣人的賞賜還在路上,至少越州上下還不知道。
崔伯庸一直關注著“越王府”的動向,但,曲轅犁的事兒,謝元隱瞞得非常嚴密。
京中都傳遍了,崔伯庸卻丁點兒風聲都沒有聽到。
他現在還在擔心越王府練兵的事兒。
“打聽清楚了嗎?那些兵卒還在操練怎么走路、怎么疊被子?”
“回稟大人,王府的軍營看守十分嚴密。奴等只能在外面探查,根本就混不進去。”
崔家的部曲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說,“不過,奴打聽過了,他們的訓練只有三個月。”
三個月的時間,也就只能練練走路、疊被子。
其他的訓練科目,根本就來不及啊。
“三個月?”
崔伯庸掐指一算,發現距離越王府招兵,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
再有不到一個月,那些兵就算練成了?
“是啊!奴還聽說,那些兵卒要被派去皇莊開荒!”
“開荒?”
崔伯庸先是一愣,旋即反應過來,“哈哈!對!對對!可不得開荒嘛。”
他可是在皇莊這件事上,狠狠地坑了越王府一把呢。
“嘖!我就說吧,外面的事兒,那些婦道人家根本就不懂!”
都說謝氏賢惠能干,崔伯庸卻不這么認為。
只皇莊一事,就足以證明謝氏的短見和蠢笨。
田畝數確實多了,可都是些灘地、山地,根本就種不了莊稼。
部曲見崔伯庸笑得暢快,忽地想到了什么,想說出來,可又怕壞了自家大人的好興致。
崔伯庸發現了部曲的小動作,問道:“想到什么?只管說!”
“是這樣,”
部曲被問到臉上,不敢再隱瞞,斟酌著措辭,說道,“奴在軍營打探消息的時候,曾經聽兵卒們提到過‘鹽’。”
說到這里,部曲悄悄看了眼崔伯庸的臉色。
崔伯庸陷入沉思,他到底不笨,聯想到自己剛才大笑的原因,“你的意思是,謝氏不是被逼著認下了那些灘地,而是早有圖謀?”
而自以為設計成功的他崔某人,則是“自作聰明”?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聽出崔伯庸話里的不滿,部曲慌忙叩頭,“奴蠢笨!這、這只是奴自己的想法!”
“是謝氏自作聰明。她以為海邊都能煮鹽,她哪里知道,煮鹽還需要充足的木材和便利的交通。”
部曲說這些,不過是找理由幫崔伯庸推脫。
不想,卻提醒了崔伯庸。
“哈哈!沒錯!我在越州做了幾年刺史,自然知道不是所有的海灘都適合煮鹽。”
“我給越王府圈定的灘地,沒有什么村落,也沒有茂盛的林木。”
沒有人,沒有木材,煮鹽都困難!
本刺史當初就是這么想的。
他才沒有上了謝氏的當,而是比謝氏更高明!
這般想著,崔伯庸的心情便好了許多。
“……這個謝氏,還是太礙眼了!”
赫連玨都開始破罐子破摔,整日酗酒,成了一塊扶不上墻的爛泥。
偏偏冒出一個謝氏,一個女人,拋頭露面,忙前忙后,硬是支撐起了一個王府。
若是沒有她,或者,她跟赫連玨離心離德,越王府根本不足為懼!
“唔,必須想個辦法。”
崔伯庸思考著,禁不住地喃喃低語。
就算不能讓謝氏跟赫連玨反目成仇,也要讓謝氏不能再幫助赫連玨。
而如何讓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由愛生恨呢?
“嫉妒!”
部曲聽到崔伯庸的嘀咕,一時沒忍住,脫口道:“女人都是善妒的,若是赫連玨有了其他的女人,移情別戀,寵妾滅妻——”
謝氏自己這個王妃的位子都坐不穩了,她還會一心一意地為了王府而嘔心瀝血嗎?
崔伯庸眼睛一亮,對啊,女人都是善妒的。
一旦她們妒忌起來,就根本不管什么大局,只會糾纏于后院那一畝三分地!
“唔,你說的有理!”
崔伯庸心中有了主意,便故意笑著說:“說來也是我這個做刺史的失察,竟沒有發現堂堂越王身邊,居然沒有侍奉的姬妾。”
偌大的越王府,怎么能只有一個王妃呢。
側妃、姨娘、通房丫鬟等等,都要安排上。
女人多了,爭斗也就多了,后院起火,看謝氏哪里還有精力去練兵、煮鹽!
謝元并不知道,京城、越州兩個地方都有人想要給她送“姐妹”。
她很忙,非常忙!
莊子上有了曲轅犁,犁地的效率大大增加。
不過,這些地荒廢多年,地力不夠,如果直接種植作物,肯定影響收成。
地力不夠,那就先用肥料養地。
謝元按照自己所熟知的農家肥的漚制辦法,讓佃農們開始一步步的操作。
“……要多養一些豬、羊、雞鴨等家畜了!”
除了可以得到足夠的肥料,還能補充軍營所需的肉類。
越王府的軍營,推行著謝元提出來的“高福利”。
一日三餐,餐餐都有油水,中午還有肉。
過去是八百人,現在又多了一千人。
將近兩千號的青年男丁,每天光肉就要上百斤。
謝元的銀子,有很大一部分就花在了養兵上。
這筆開銷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續不斷的,未來會成倍的增長。
偏偏這兵,不能不養。
就算不為將來,現在他們在越州想要安穩富貴,手里就不能沒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