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yznnw.co\)
“馬上送來。”
高公公遞上軍機處送來的奏折。
羅迦一看,面色也并無什么大變,只淡淡道:“馬上讓軍機處轉交李將軍,讓李將軍全權處理。”
“是。”
高公公一走,芳菲才立即接過那緊急奏折,原來,是這一次出逃的元兇,出了城,和齊國的皇帝相勾結,兩軍匯總,號稱20萬大軍,要替天行道,“鏟除妖孽”。
元兇是誰,不言而喻。
跟她昔日的猜測,是完全吻合的。
難怪陛下會提出大規模的“祭祀”——大動之前,必然大靜。
PS:所謂“犧牲”和“罪己詔”,在帝王用來,性質都差不多,都是一種籠絡人心的手段。
史載大禹登上帝位后,有一次看見犯罪之人,就傷心地哭了起來,左右問其故,禹回到說:堯舜之時,人民皆用堯舜之心為心,跟堯舜同心同德;而到了我為君,百姓各以其心為心,跟我離心離德,所以很是悲痛”。
生活在原始社會末期的禹見民心渙散,很是深感內疚,認為自己沒有當好這個首領,于是自責。所以,就下罪己詔,讓上天降罪于自己,而寬恕人民。
再者商滅夏后,適逢商連年大旱,五谷不收,負責宗教祭祀的大臣說,要用人為犧牲,向上帝祈禱求雨。商湯就布告天下,安撫民心,史稱《湯誥》。在告示里,商湯深刻地檢討了自己的過錯,認為:“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意思就是說,千錯萬錯,都是我商湯一個人的錯,有什么災難,請降臨在我的身上,不要禍及我的人民。商湯仁慈,并不用活人祭祀,而是自己“剪發斷爪”,身為“犧牲”,在桑林中祈禱,“以六事自責”,說:“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敬,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于是,民大悅,雨亦大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