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轉

第四十二章 秋闈

和靖驚訝地看著宣惠,她不知道自己的驚訝是因為小妹妹能說出來這樣一番話,還是因為宣惠話里隱隱透出來的意思。她遲疑地問道:“妹妹……可是聽說了什么?”

宣惠反問道:“姐姐以為我聽到了什么?”

和靖愣住,半晌才不悅地說:“妹妹可是疑心姐姐對薛公子有……有什么念頭?這你可就猜錯了。原本半年前妹妹與文瑾縣主鬧出來的事情就眾人皆知,姐姐我又怎么會去趟這趟渾水呢?”她臉上的表情繃得緊緊的,多了幾分戾氣,一改往日溫和從容的模樣。

宣惠皺了皺眉,第一次覺得這位二姐并不想平時看上去的那樣敦厚和睦。她想了想,笑道:“瞧咱們姐兒倆,你誤會了我,我也誤會了你!我親手給姐姐沏杯茶賠罪,如何?”

和靖緊繃的面容松弛了下來,便笑著應了聲好。

大周的秋試多在八月初開始,一試三場,每場三天。等薛元翰八月初十從考場出來時,他已是蓬頭垢面、兩腿發虛,帶著眼下的烏青。昌邑伯坐在馬車內,撩著簾子找。待看到時,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自家本是勛貴,有兒子為國捐軀,女兒后宮為妃,薛元翰的爵位是穩穩地能承襲。可是兒子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武職不必文官尊貴,又有戰死沙場的風險,更有戰敗奪爵的可能。既有如此聰敏的孫子,他總要試一試,給家里改換一下門庭。

家仆把薛元翰扶進馬車,他給昌邑伯行過禮,就一頭栽倒在軟和的靠墊上,似是要睡去。昌邑伯嚴肅地說道:“才第一次下場,就成了這個樣子。來年春闈我看你是挨不住的!還不給我好好坐起來!”

薛元翰低低應了聲“是”,爬起來端正地坐好。

昌邑伯這才滿意地點點頭,說道:“我前日給杜學士送了拜帖,說今日散場要去他家拜訪,他已經應了。咱們先回家,你好好吃頓飯,再梳洗梳洗。然后就去杜家,把你做的文章背與杜學士,看他怎么說。”

薛元翰覺得十分疲累,像是使盡了所有氣力朝著一個地方使勁。現在秋試已經結束,身體如同被掏空了一般,一動也不想動。他知道祖父心急,況且早已安排好了,他便默默地點了點頭,聽著馬蹄在青石路上滴滴答答的聲音,隨著馬車晃動的節奏閉目養神。

回到昌邑伯府,薛元翰隨著祖父進了內院。剛跨進院門,便有小丫頭向正房跑去,邊跑還邊叫著:“回來了!伯爺和少爺回來了!”隨后便有丫頭從正房里頭把簾子挑起來,里面走出來一位花信年紀的素妝婦人,卻是薛元翰的母親。

薛夫人見兒子回來了,立時滿臉帶笑。待仔細看清楚了兒子的模樣,又頓時滿眼淚花。薛元翰向母親行了一禮便抬腿進了正屋。昌邑伯夫人本坐在宴息室的大炕上,聽見丫頭報說孫子回來了,便叫人扶著從炕上下來。

薛元翰上前給祖母磕了頭,昌邑伯夫人便把他拉到身邊坐下,仔仔細細地問起考場的情形。

昌邑伯不耐煩地道:“別婆婆媽媽地問東問西了!你問得這么明白,還能給他個功名怎的?我已求了杜學士下午聽聽阿元的文章,讓他品評品評。你趕緊吩咐丫鬟婆子擺飯,吃完收拾一下就得走!”

昌邑伯夫人皺眉道:“你安排得這么緊作甚?孩子在里頭待了九天,連口熱的也沒吃上,吃喝拉撒都在號房里,跟坐牢似的!好容易出來了……”話還未說完,她就看見昌邑伯圓瞪著眼睛盯著自己,只好把后面的話咽了回去,吩咐擺飯。

此時宮中,宣惠正與賢妃在慈寧宮給太后請安,元和帝、皇后與貴妃皆在。自打上次李靜媛狀告宣惠不成,反惹得賢妃拂袖而去之后,太后就稱病臥床,寸步不離慈寧宮。因而后宮諸人比往日往慈寧宮跑得都要勤快上許多。

皇后剛伺候太后喝完藥,貴妃在一旁拿著茶盞預備著漱口,賢妃手里捧著蜜餞,等太后漱完口后吃上兩顆去去苦味。

元和帝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問道:“太后今日可感覺好些?您一直吃著王院判開的藥,總也不見好。依兒子的意思,不如換個太醫,再給您好好瞧瞧……”

太后拈了顆蜜餞吃了,方才開口道:“太醫豈是隨意換的?王院判一直在我身邊伺候,最是知道我的脾性,換個人我不慣,說不好病癥反而加重了,豈不是辜負你的一番孝心?再者說,我的病不過是因氣而來,日子過得舒心些,自然就好了。”

賢妃聽著,頗覺無奈。但凡是太后、福寧或者文瑾落了下風,必定要折騰別人找補回來。道理這種東西,對于祖孫三人來說,就是他們自己。這三個都是無理還要硬氣上三分的人物。

皇后諂笑道:“可不是呢!咱們這宮里頭,有些人就是恃寵而驕,連帶著把孩子都帶壞了!當初我就說,皇子皇女交給生母帶不好,一個個都教養出來小家子氣十足!”一番話打了在場兩個人的臉。

賢妃倒還好,她一向是隱忍的性子,總是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貴妃就不同了,她一揚頭,說道:“皇后娘娘可是在自省?您是六宮之主,要是硬說這宮里頭有人囂張跋扈,豈不是在說您管教無方?這皇子皇女雖說都是養在生母身邊,可架不住您是嫡母啊?孩子沒管教好,頭一個不就是您的責任嗎?”

皇后變了臉色,怒道:“田明英,你這是跟皇后說話的態度嗎?皇上求了太后解了你的禁足,你別給臉不要臉!”

一國之母說話如此村俗,在場人的表情都有些不自然。貴妃倒是十分高興,正要嗆回去,外面卻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桂月出去查看,旋即回來向元和帝稟告:“啟稟圣上,乾清宮太監來報,說遼東送來了八百里加急的軍情!”

一言既出,四座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