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讀書)
“其實是我閨女在熬藥膏呢,沒想到這味兒大,順風吹到別人家,造成了壞影響,同志們,真是對不住啊!”
看來,是有哪家鄰居多事,跟街道辦事處說了。
“這是什么藥膏?”他們看著黑乎乎的藥膏,味道不算好聞,“有問題就上醫院,別私底下瞎折騰,萬一出啥問題呢。”
以前也不是有得了重病的病人,家里人給用什么土方子,結果病情加重死了。
若是平常,街道辦事處才懶得管,但是現在不一樣,正好在開全會,而且一號又是建黨60周年,有一點風吹草動都很讓人緊張。
喬佳月不在,喬母就替她回答:“這是外用藥,抹傷口的。現在已經熬好了,之后不會再熬,不會影響到別人的。”
幾位工作人員看了看,問了不少問題,確定沒什么問題這才離開。
等喬佳月從外頭回來,聽說自家因為藥香味人引來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的查訪時,她不由有些后悔。
早知道就用氣味阻隔器了,哪里還有那么多麻煩。
喬宏致去請吳玉梅過來住幾天,看看藥效,同時也讓喬母考察一下對方。
喬佳月剛才就是去買些吃的,順道從系統包裹里偷渡點別的混進去。
喬宏致要晚一些回來,除了吳玉梅,白若笙也跟過來了。
聞著院子里的藥香味,夫妻倆都有些激動,他們對喬佳月更有信心了。
喬佳月在熬好藥的時候,已經把它扔進系統里檢測過了,無毒,對人體無害,但是使用過程中會有疼痛感。
所以在給吳玉梅上藥的時候,喬佳月也把這點明確地說了,見他們不反對,這才把藥膏均勻地在她的臉上涂了薄薄一層。
吳玉梅起初沒感覺,過后,她的臉突然就漲紅起來,伸手要去撓臉,但又忍住了,雙手捏著自己的衣服,站到墻角去了。
白若笙連忙跟過去看情況。
好在這個過程并不是很長,吳玉梅也出了一層細汗,她雖然不清楚是什么情況,但只要能夠讓自己的臉變好,她什么苦都能吃。
吳玉梅在小院里住下了,每日抹藥,記錄情況,然后就是幫助喬母做些事情。
喬佳月就沒在小院繼續住下去,她會了鄧家,公公婆婆要回來了,她得趕緊回去把屋里打掃下,準備些吃食。
穆書宛和鄧先昌這趟出去的時間有些長,將近兩個月。
兩人回來帶了許多東西,據說還有許多還在路上沒郵寄到家呢。
鄧迎要晚一點到家,他到的時候,家里的飯桌上已經擺上了豐盛的飯菜。
穆書宛正和喬佳月在廚房,據說她們合作做了一道蔬菜濃湯,就快好了。
飯桌上,穆書宛說起了她和鄧先昌這兩個月的經歷,除了去港島,他們還順道飛去了寶島一趟。
除了談生意,他們還打算看看有什么新興的行業可以投資的。
穆書宛聽說喬母來京市給嚴丹鳳坐月子,高興地說改天要約他們見面。
然后,順其自然的,話題就落到了喬佳月的身上,再次提到了孩子的事情。
穆書宛讓喬佳月和鄧迎注意一些,別因為沒經驗而導致第一個孩子沒保住。
喬佳月點頭應著,幾乎要埋進碗里頭去,她可不敢想象自己吃避孕藥被知道的后果會是怎樣。
鄧迎看喬佳月的樣子,就出聲道:“爸媽,孩子這種事都要看緣分的,而且我們現在還沒畢業,這要是生孩子,總不那么方便。”
“你們還要讀研究生,到那時你們都幾歲了,那不行,太晚了。”穆書宛在心里一算時間,馬上就反對道。
“不會到那時候的。”鄧迎看了喬佳月一眼,“我們最晚也要到過年那會才畢業,那會應該差不多了。”
喬佳月沒有出聲,但是鄧迎主動把時間延后,確實讓她松了口氣。
鄧先昌沒說話,他見兒子兒媳給了個肯定的時間這才開口:“先吃飯,孩子們之間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商量去。”
穆書宛睨了鄧先昌一眼,也不知道是誰念著要抱孫子喲!
吃完飯,喬佳月去吃完,鄧迎收拾完桌子也跟進來幫忙。
關于孩子的事情,之前他們談到一半,就沒有下文,今天他自作主張地定了個時間,喬佳月會不會生氣?
喬佳月瞅了眼一旁一直在瞄自己的鄧迎一眼,“看什么?”
“你沒生氣?”鄧迎把碗過清水清了一遍放在一旁。
“氣什么?”喬佳月問,有一些事情,她也有擅作主張的事情,也沒必要去計較鄧迎同樣自己主張的事了,他們半斤八兩。
鄧迎輕咳一聲:“關于孩子,你是怎么想的?”
喬佳月拿抹布擦干手,反問鄧迎:“那你有什么想法?”
“怎么培養?誰來照顧?我們要花多少時間來陪伴、教育?”
鄧迎聽著這一個個的問題,不由沉默了,讓父母照看,可父母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也不見得就閑著。
請保姆的話,那孩子就與自己生疏了,那當父母的心里就好受,畢竟沒盡到責任。
其實喬佳月本來也沒想到這些的,可是看到喬宏良和嚴丹鳳的情況,她把自己和鄧迎代入了一下,發現他們的情況可能還要更糟糕。
“說不定到時候就有解決的法子了呢。”鄧迎這話說得底氣不足,其實他壓根就不敢保證。
喬佳月去拉鄧迎的手,“走吧,我們回房間,反正有的時間讓我們好好考慮這些事情。”
這一晚上,小倆口沒再說什么話,屋里的氛圍也有些特別。
有些問題其實一直在,只是他們從來就沒有注意過罷了。
第二天,鄧迎又去了學校,喬佳月和穆書宛帶著些東西去了小院。
她給滾滾送了一個小小的銀鎖,嚴丹鳳一套化妝品,此外,還有給喬母的化妝品和營養品。
穆書宛和喬母聚在一起說話,喬佳月問了吳玉梅幾句,然后就跑去了學校。
她懷疑自己再留下來,就會面對喬母和穆書宛兩人的經驗傳授,還是先溜為妙。
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