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草頭王

第五卷 博弈 第210章 究竟誰贏了

第五卷博弈第210章究竟誰贏了

當然,對于山西的歸屬,日軍的要求接手的必須是先以德方為主體,然而衛國軍勢力才可以進入,并且三方都不可以向此地區派遣大量兵力進行活動,以保證在日軍撤出后,日本工礦企業以及僑民在本地區的安全。

但是三方都不派遣軍力進駐在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這里還有好己方軍事勢力存在,如果沒有軍隊進駐,那幾方所商定關于山西的開發根本就無法得到安全保證。

因此針對這一地區的原有地方軍事勢力和維護各國利益,經各方統一協商,將由日軍憲兵、衛國軍一部為主體,加上英法美德四國派出的雇傭軍,組成一支總計約10萬常備軍、5萬警察力量維持地方安定的混合部隊,而其裝備也將由英法美德四國進行負擔,以盡量消減其與衛國軍以及日軍的關聯。

此次談判,不僅將華北的利益進行重新分配,還將國民政府直接排擠在談判之外。實力決定一切,有足夠實力的衛國軍不僅讓日軍非常忌憚,也在非常現實的幾大國際勢力選擇了吳克作為合作伙伴。這場談判正是衛國軍以實際行動,取代了蔣系所代表的國民政府在國際中的位置。蔣對吳克的壓制行動,反而實力問題成為他自己必須吞食的苦果。

而在這次談判之中,雖然吳克表現的非常難纏,但幾大勢力除日本因戰略轉變必須付出外。其他勢力卻在實際上都獲得一定利益,此時他們對吳克的衛國軍也就不再那么敵視,相應地,這些勢力在與蔣接觸時。涉及到有關衛國軍的部分,都被輕輕帶過,不再進行深層次交流。

相反,因為吳克以日軍對中國多次偷襲為借口。表示日軍的信譽不能被充分信任,為避免大股日軍沿隴海線進入連云港后撕毀協議拒不撤離,他堅持在中路和原華東日軍未自蘇北轉移之前,絕不放棄對隴海線的遮蔽,英法美德等國為保證協議得到執行,卻不得不調轉槍口,開始幫助吳克和日軍對蔣進行威逼利誘。

同時,此時地佃駿六在與吳克簽訂協議后,其壓力被大為減輕,因此為完成大本營的命令。直接向國民政府進行威脅。他強硬的表示,如果國民政府不答應日軍自蘇北進行戰略轉移計劃,則所屬部隊將對蘇北采取戰斗形式。..徹底解決蘇北武裝,以完成撤離任務。

這也是佃駿六根據日軍在與蔣系武裝以及衛國軍武裝作戰的記錄。所做出地無奈選擇。以衛國軍開戰以來那種詭異快速而有效的作戰作風,佃駿六相信在他指揮下,也許日軍能夠固守一地。但是強行向北機動撤退還真的沒有把握,再加上第二軍的尷尬位置,所以他才不得不選擇“屈辱”的談判。

而應對國民政府軍隊,以華北方面軍以及淞滬戰斗的先期經驗,佃駿六確信,幾大師團合力,在不進行纏斗攻城的情況下,最多一個星期,他的部隊就可以在蘇北打通一條到達海岸線的安全通道。而以國民政府部隊的機動能力和武器裝備,這條通道地安全性將在很長時間都能得到保證。

佃駿六的威脅不是僅停留在口頭上,當其中路軍隊折轉向南試探著轉移,而吳克部只是隨后接收地盤,并沒有尾隨發起攻擊時,佃駿六確信協議已經生效,于是立刻不顧蔣介S的抗議,開始大膽地向蘇北大舉轉移部隊,其目標直指連云港以南地區各港

日軍幾大師團全體逼近,且不進行攻城奪地,為避免自己的兵力受到打擊,不得以,蔣介S為保持自己抗日領袖地顏面,只能秘密命令蘇北各支部隊嚴守城鎮,密切觀察日軍動向,沿途不準任何一支部隊向日軍發起攻擊。

于是,在雙方都未公開停戰的前提下,卻出現了這樣個奇怪局面,即日軍在蘇北大搖大擺的從國民政府部隊面前經過,有時甚至就是頂著守軍槍口進行轉移,而作為守軍地國民政府部隊卻在委員長的命令下,眼睜睜的看著這些鬼子向東南大海的方向“進攻”情況下簽訂,因此衛國軍謝部、韓部依舊繼續對日軍進行尾隨“追擊”,放著槍炮跟隨日軍的步伐迅速向蘇北前進。同時,每到一處,謝部、韓部立刻以抗戰不利為名,將日軍沿途經過小城鎮的小股國軍部隊和地方政府進行整頓,將勢力自皖北、魯南擴大到蘇北境內淮陰附近。

至于那些規模較大又聚集在城鎮的隊伍,謝、韓兩部根據吳克指示,盡力將其周邊小股部隊瓦解,建立屬于衛國軍的行政宣傳機構,包圍其駐地,切斷其補充來源,使其處于孤立位置。吳克相信時間不用多久,這些失去補給通道的國軍也將不得不撤退。

而對于日軍那支掙扎在疾病、饑餓、恐懼的死亡線上,已經完全失去戰斗力的第二軍,則在夜間偷偷摸摸的爬上膠濟鐵路,乘坐火車撤向膠東,然后于煙臺登上懸掛英國國旗的運輸船,沿指定航道由引導船帶著撤出港口得見生天。當然,為此吳克又向佃駿六無恥的“訛詐”了十八門重炮,作為運輸費和火車、港口消毒費。

至此,直至5月20日,這場關于華北的軍事、政治行動的談判,終于在各勢力勾心斗角以及突然改變的國際局勢下走向結束。談判當中,似乎山西、河北、山東就這么被吳克稀里糊涂的出賣并換取了相應的利益,而英、法、美、德、日、俄都獲得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整個談判似乎奇怪的沒有一個輸家,除了老蔣的國民政府,全部都成了談判的利益“獲得者”,都是“贏家”。

其中英法美的綏靖政策在這里得到發展,成功將“禍水”引向紅色帝國,并且還獲取了部分資源。俄國則在中國錫林格勒盟以西,依托衛國軍建立了一個威脅關東軍的機械化集團軍基地。日本雖放棄山西和平漢線,卻在撤出大量兵力的同時,從英、法、美、德四國獲得了政治、軍事以及戰略資源上的大力支持,似乎得到的更多,成了談判的一個贏家。

德國更是在取得英、法、美在歐洲事務上的支持同時,也加深了與吳克的合作,取得了更多資源,為其戰爭準備進行加速。而吳克,看上似乎在這幾國的壓制下,出賣了三個省的建設權放走了被圍日軍,卻只得到些蠅頭小利。

其實所有的一切,吳克知道自己實際是占了最大的便宜。不花錢建立一個北方基地,訛詐幾大勢力大批物資,不費力收復了山西、河北大部,還給這些地方找來了基礎建設、工業建設發展資金。同時還因為自己在華北的強勢表現,使得自己的隊伍迅速擴大,大量有經驗的北方士兵,為收復家園回到故土,紛紛選擇向衛國軍靠攏。

雖然華北的山東、山西、河北三省則在吳克的“出賣”下,英法美德甚至日本的企業隆重登場,但是,吳克在這里和各國簽訂的筑路、礦產開采以及工廠開辦等與滿清末年的那種形式有了本質上的區別,更多的是在所有權確定的情況下,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進行。

同時,在訛詐之中還順帶著擴大了急需的海軍、空軍實力,增加了國防實力,而開放港口,使得各國必須在各港口幫助建造更好的船舶修理廠,提供造船設備,更是變相為提升海軍和遠洋船運能力在打造技術、資金以及經驗方面的基礎。

而山西和平漢線的收復,不僅不要自己派駐兵力,也不用自己花錢去裝備部隊,還輕松打通衛國軍與即將建立的北方基地的通道,為未來北方博弈打下基礎,也徹底改變了戰爭的進程和方向,使得未來朝著有利于中國的方向發展。

并且在這場博弈之中,衛國軍不僅與德國進行更深入的經濟、軍事合作,也使得自己在各大帝國勢力中正式成為取代國民政府的選擇,擴大了影響,更在打擊日軍時順手建立華北軍事同盟,削弱了蔣的勢力,為自己贏得了更多的發展時間。至此,國民政府以及蔣系勢力和其他軍閥勢力,已經不再成為羈絆衛國軍的主要力量,距離吳克的目標已經在此時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沒有輸家只有贏家的談判,還真的是一場奇怪的談判和交鋒!

吳克與英、法、美、德、日五國的談判,俄方只知道一點點,但有關談判的具體內容,他們無從獲得,而吳克對建立陰山軍事基地,一如談判之初那樣,在俄方代表隊催促下,正在火速進行。直至日軍開始轉向向東南沿海撤退,俄方情報組織才明白事情出了變化。

但是這種變化卻無法對吳克進行任何指責,因為日軍是自蘇北國民政府軍隊的防地撤退,為此衛國軍還跟在日軍后面“緊追不舍”,并且冒著與國民政府翻臉的危險,在蘇北處決了一批“抗戰不力”的軍政人員,實在是已經盡了力量,忠實并超額的完成了雙方簽訂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