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去張貼告示!有鹽配方者,上交之人,有重賞!”
各朝代不管是皇帝還是鹽商世家,全都立馬去讓人探查買到鹽的人,六十萬可不是小數目,至少每個朝代最少也得有四五個人搶到,不制止可就亂套了,或者被皇帝(世家)掌控可就壞事了!
程咬金:我這是給海鹽去除雜質,制作方法,雖說不適合在京城使用,那我大唐也有有大海的地方,這完全是沒問題的。
李隆基:我這是井鹽,也包括去除雜質和制作了,比我們這鹽確實制作更方便。
趙匡胤:我這也是海鹽!
秦始皇:我這是礦鹽!
百姓:終于不用再高價買鹽了!
百姓:這么多制鹽配方,是不是以后都不用省點吃鹽了。
百姓:誰家不是啊!我這一家十五口人,吃頓帶鹽的菜能心疼死俺,這次可好了!終于不用這么省吃儉用了!
大宋,趙佶看著空空如也的案桌,為何朕什么也沒有搶到?這可是六十萬份!。
……
張言希下播后直接又是兌換了大批的古董,直接讓系統傳送,這次大批的傳送,直接耗費了二百多萬聲望值,她是送的高興,把文獻局的人可是搞炸鍋了!
誰能懂!陳局長又大早上上班,剛開門滿地的古董,前天的古書研究的還沒消息,這又來這么多的古董,古書他不認識,這古董他還能不認識嗎!
“這是唐朝的酒樽啊!這是秦朝的竹簡,這還有玉如意,這色澤,好東西啊!我的天啊!這地下還有字畫,暴物天良啊!怎能隨便放地上呢!”陳局都要看花眼了,就是這書畫,他完全不知道這畫是不是真的,不過一地的真品,這幾份字畫他還是覺得有可能是真的,只不過李白,杜甫,李世民等這些帶有印章的畫,還真摸不透,沒聽說過啊!
陳局眼睛看向昨天按好的監控,這次不管怎么說,也得上報了!他辦公室的門可是鎖著的,而且調查監控,居然是壞的,這些古董的出現他可瞞不住。
一通電話,上面直接說來調查,包括王教授的古書也得帶過來,上面如何調查張言希可不知道,她可是在外面瀟灑呢!
“今天是新的一期了,大家也應該想到了,這次是女子排名!”
“縱觀古今,每個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好女人,古代帝王背后的妻子也不列外,不僅有惡名遠揚的毒后,還有名流千古的賢后,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歷史上的十大賢后!”
“歲月的長河滾滾而去,這些賢明與美貌并存的女子影響了歷史的走向,幫助古代中國開創了一代又一代的治世,而她們的名字和故事也將永久流傳。”
李世民:別的不敢說,這賢后之名定有我觀音婢一位!
朱元璋:這個確實,長孫皇后應該在榜,我家妻子也不差,肯定也能上榜。
“這一位在我前面的講解中就曾出現過,盤點第十位賢后,東漢中后期,把持朝政的——竇太后竇漪房。”
“竇漪房是漢文帝劉恒之妻,她的經歷在歷史上頗為傳奇,從地位低下的侍女一躍成為皇后。”
“她容貌動人,出身貧寒,但卻是幸運的,被呂后選中成為細作派去監視諸侯王劉恒,卻被劉恒感動,幫助劉恒奪得皇位。因為她出身不高,更能體會底層百姓的悲苦,常勸文帝節儉,減輕百姓負擔,她的時代上承漢高祖偉業,下啟漢武帝雄風,漢王朝的中興,竇太后功不可沒。”
“西漢竇太后,傳說名為竇漪房,具體名字到了后世已經無從而知了,只是史書有記載,竇漪房,也稱竇姬,是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恒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
“竇漪房原本是清河縣的農家女。她的父母早逝,只留下竇漪房和弟弟竇廣君和弟弟竇廣國住在一起。生活并不容易,13歲的竇漪房把自己賣成奴隸,在地主家里打零工補貼家庭。”
“這時,劉邦已經坐穩了皇帝的寶座,為了讓自己的宮殿看起來像點,開始了民間選秀。這時,竇漪房被選入宮中,成為呂后身邊的丫鬟。”
“劉邦后期,呂后開始篡權,獨霸大權的呂后決定把身邊的五個丫鬟分封給諸侯王,以贏得外地的諸侯王。竇漪房就在其中。”
“到了代國后。竇漪房開始了開掛的一生,劉恒是一個英俊瀟灑、而且非常關心竇漪房,這樣一個帥氣又關心她的人,直接讓竇漪房陷入了愛河。”
“不久,竇奕房為王劉恒生下了兩男一女,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女兒館陶公主劉嫖。長子劉啟即后來的漢景帝,最寵愛的是小兒子劉武。”
“生活一直很是甜蜜,然而,這只是開掛的開始。”
“此后,劉邦病逝,代王劉恒搖身一變,成為漢文帝,竇漪房竟成為皇后,本來皇后不應該是竇漪房做的,但不幸的是,代王的正室正宮病逝。不僅如此,正室出生的四個孩子都相繼死亡。竇漪房就這樣成了竇皇后,他的長子劉啟也成了太子。從丫鬟到代皇妃,突然又變成了皇后,每一次身份的變化,就像做夢一樣,讓人感嘆世事難料。然而,更離奇的事情還在后面。”
“有一天,一個衣衫襤褸的男人上書朝中,說他是竇皇后失散多年的弟弟,名叫竇廣國,清河縣人,想和竇皇后認親。”
“原來竇漪房被招進宮殿時,弟弟竇廣國被人販子拐賣到一家炭廠幫助人們采炭,后來,炭礦倒塌了。”
“幸存下來的竇廣國遇到了一位算命師,他說他將來會成為侯爺,所以他跌跌撞撞地來到長安首都,想碰運氣。后來偶然了解到現在的皇后姓竇,清河縣人,本來是農家女出生的,才想起皇后可能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
“竇漪房得知后,派人邀請竇廣國到宮殿,經過一番詢問,真的是他弟弟,竇廣國真是“死里逃生必有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