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來就是中元節,中元節俗稱也叫‘鬼節’,聽說這一天地獄里的門都打開,大鬼小鬼都給放出來。所以這一天祭祀、上墳,有的還做道場,一般家家戶戶也都供上糕點,供各路鬼神享用。
這天黑天之后一般都不讓小孩子亂跑,怕是遇見不該見的東西,所以晚上一吃完飯,于氏就把她關在屋子里說話,不讓她出去玩。
丫丫爹也回來了,一家四口開著煤油燈,說會話。
“你別惦記南山的事情了,“丫丫爹看于氏心情一直不好,知道還是掛念著南上的兩姐弟,”搬都搬出來了,兩個孩子都是能吃苦的,過個三五年光景就好了。”
“唉,話雖這么說。”于氏近來心情都不好,“當初我讓他們和大哥家一起過,一來是兩個確實小,我怕他們自己過不來。還有以后兩個成親嫁人,家里沒有長輩,我尋思在大哥家,就算給兩孩子說親的時候,也算是有個著落,總比兩個人過日子要好。”
“咱嫂子要是那樣的,兩孩子在哪咱嫂子不都得好好管著。”丫丫爹話也多起啦,“咱嫂子不是那樣子,兩孩子在一起過,還給小姨子說那樣親,我看呢,咱哥那邊指望不少。”
“咱哥倒是還行,就是這幾年讓嫂子給拿住了,說不上話。”
“兩孩子,你們姐妹幾個看著有合適就給說門親。”丫丫爹安慰于氏,“女的好嫁人,只小舅子要是娶個心實會過日子的倒是也不容易。”
“也不好嫁,男的娶媳婦的,娶大的小的每天都有,可那人家總得挑挑才是。”于氏感嘆,“好人家娶媳婦一般看不上瑤瑤,不好的人家我又不放心嫁過去。”
“慢慢看著,總有合適的。”
兩人小聲的又說著話,丫丫一開始還聽的仔細,后來實在是困的不行,趟在小小身邊就睡著了。
家里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丫丫爹村頭那戶人家還有幾天的活計,丫丫爹上工做活計去了。現在山里地里都沒有事情,就等在收秋。丫丫在院子里正愁沒事做,這邊青姐,嚴哥過來,招呼丫丫和娟姐說是上山摘耨里。
耨里是類似櫻桃的東西,也叫‘野櫻桃’,很好吃,有的味道比櫻桃還好。
丫丫一口應下了,連忙在院子里喊后院的娟姐,寶哥小短腿也跟在身后。一說去摘耨里,娟姐連忙找出來兩個袋子,給丫丫一個,給寶哥一個小籃子,一行人就出發了。
耨里在青山頭上的多,娟姐說那里有很多棵耨里樹,去年他們還摘過。
青山頭在村子的北邊,從大路走的話,路程有點遠。這里娟姐最大,領著他們從小路走。小路也不是山路,是村里的人來回上山下地的時候為了方便踩出來的。
山上也有很多勤快的莊稼人在收拾地,有的割草,有的收拾莊稼。有的莊稼地害蟲子,由于沒有農藥,大家就用手一個個抓害蟲。
還沒走到青山頭,看到丫丫東院的三奶奶和自己的兩個兒子正在地里抓蟲子。老遠看到丫丫她們,最小的兒子,比娟姐大一歲,沖著他們喊問他們干嘛去。
嚴哥嗓門大,娟姐讓嚴哥回他,說是摘耨里。
那邊傳來簌簌的說話聲,不一會,丫丫喚作二叔的小屁孩顛顛的往這邊跑來,“等等我,我也跟著你們去。”
娟姐看著小二叔兩手空空的,“小二叔你拿個袋子。”
小二叔又跑到地頭,拿了一個袋子跟上這邊來。
大家說說笑笑的又走了一會,老遠就看到好大一堆耨里樹鋪在地上,遠遠近近的已經有好多人在摘耨里。大家找來一塊耨里多的地方,人四散開來,開始摘耨里。
娟姐一直拉著寶哥,恐怕磕著碰著,給寶哥撅了幾枝耨里叉子放在一邊,讓寶哥坐在地上吃耨里叉子上的耨里。
寶哥也是乖巧,蹲在地上,小籃子放一邊,兩個手摘叉子上的耨里,忙忙乎乎的往嘴送。
丫丫也嘗了耨里,甜甜的很好吃。大家一開始不著急往袋子里放耨里,都先盡情在這吃個夠,然后再摘耨里放在袋子里,帶回家去,給家里的大人小孩吃。
耨里書一大片,雖說人多,但是滿山的紅彤彤的耨里,很是惹眼。
丫丫吃的差不多,就開始吧摘的耨里放袋子里。一邊摘耨里,也一邊看著寶哥。看寶哥吃完了,就把寶哥領到一棵很矮的耨里樹邊上,讓寶哥在這里好好摘耨里,摘好的耨里放在籃子里。
由于大家人小,摘到半袋子耨里的時候怕路太遠,大家拿不動,就沒有再摘。此時還不到中午,大家山上山下、地里地外的跑。此時地里的姑奶豆也就是龍葵熟了,大家就鉆到地里找姑奶豆吃。姑奶豆和黃豆般大小,成熟的時候是紫黑色,找到姑奶豆一般都是摘下一串,然后都放進嘴里,很是好吃。
大家姑奶豆吃的也差不多,跑的也累了,才各自背著自己的袋子或者挎著籃子往家走。
一到家,寶哥就獻寶一樣的把他自己摘的耨里放到趙老太太跟前,等著他奶奶夸他。
趙老太太也配合,對自己的孫子好個夸,然后把丫丫和娟姐的耨里都放在一起,洗干凈。“這些給西院子你二奶奶送些過去。”說著遞給娟姐一大碗。
娟姐接過來,端著碗,就把耨里給西院送過去了。
“這個留不住,咱自己家留出一部分吃,剩下的就這日頭,曬成干留著吧。”說著就把剩下的耨里分出一部分,放在碗里,其他的洗干凈放在簸萁里,直接拿出去曬了。
丫丫用小碗裝了兩碗,丫丫娘在西廂房看孩子,趙家大娘估計在后院收拾菜地。于是丫丫一碗遞給寶哥,一碗自己拿著,“奶,我和寶哥先送回去讓我娘和我大娘先嘗嘗。”
“奶,你也別忙活了,趁著新鮮,你也多吃幾個。”丫丫又最甜的哄著趙老太太。
“小心著走路,別把碗給磕著碰著。”趙老太太看來他們一眼,囑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