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七十一章 撤離徐州(下)

第七十一章撤離徐州(下)

徐州到歸德之間相距約有六百里,有一條官道直通,中途還有一個碭山縣,官道基本都是沿著黃河的南岸行走,因此也不用擔心北面遭到中華軍的襲擊,相對來說,也比較安全。

駐守徐州的尚善收到了勒克德渾的命令之后,立刻開始著手準備從徐州撤離。但這時中華軍已從南北兩面向徐州發動進攻,南面是淮南軍區的第一軍、第十五軍,向徐州南部的宿州發動進攻,而在北面,山東軍區第五軍,第九軍,也開始進攻徐州北部的沛縣和東部的邳州。而駐守海州的鄭成功部也出動兩萬人馬,進攻宿遷。

尚善當然也知道,在這個時候撤軍,是十分危險的事情,稍有不甚,就容易造成全線潰敗,而且沛縣、邳州、宿遷都在河以北的地方,尚善還稍稍有些放心,因為就算中華軍能夠奪取這兩個地方,但要渡過黃河,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尚善也立刻下令,命沛縣、邳州、宿遷等地的守軍立刻放棄城池,向黃河南岸撤退,邳州、宿遷的人馬退到徐州與大軍匯合,而沛縣的人馬退到碭山附近渡過黃河,在碭山縣駐守,準備接應撤退的清軍。并且將黃河沿岸的船只全部都收集起來,一部份集中到徐州,準備運送物資,其余全部銷毀,給山東軍區的中華軍渡河,造成困難。也為清軍撤退,嬴得時間。

但徐州南邊的宿州,可就不能輕易放棄了。宿州位于徐州的正南方,汴河北岸,離徐州的距離不到三百里,而且正好是從徐州到鳳陽的中心位置。

自古以來宿州就是徐州南面的門戶,自古以來,這里便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史稱宿州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沖為百戰之道。在秦末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這里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決戰,霸王別姬的曠古悲劇也是在這里絕唱。而在宋金對持的時候,這里是名將韓世忠的防區。可以說歷來在徐州地區發生的戰斗,都會與宿州有關,因此宿州又有“小徐州”之稱。

正因為宿州地理位置對徐州致關重要,在這個時候,宿州一定要堅守住,能多拖一天,就能使徐州的撤退成功的機率更大一天。因此尚善不僅沒用告訴宿州守將泰什哈,正準備撤離徐州,相反還告訴宿州的守將泰什哈,在宿州堅守三天,援軍就會趕到。但發令之后,尚善在徐州加強征調車輛、船只、牲畜等等,為撤離徐州做著最后的準備工作。

進攻宿州的淮南軍區第一軍、第十五軍,這也是淮南軍區自從成立起來,首次出戰。

中華軍內部從總體來看,還是相當團結的,但在各軍區之間,也存在著互相較勁和竟爭關系,由其是湖廣、淮南、山東這三個軍區之間,因為各自的實力都相差無幾,又都與清廷的邊境接壤,因此在各自的潛意識里,都希望能夠在戰績上壓倒另外兩個軍區一頭。山東、湖廣軍區先前在山東、南陽的戰役中,都取得非常出色的戰績,對淮南軍區來說,也是一個相當的刺。而現在淮南軍區也終于得到了出戰的機會,全軍區上下也都攢足了一口氣,一定要打幾個漂亮的勝仗。

在八月五日,兩軍分別從懷遠和五河兩縣出發,向宿州發動進攻。第一軍在八月六日,首先攻占了蒙城,在八月八日到達宿州西南,而十五軍先后攻占了靈壁和虹縣,于八月九日,也到達了宿州。在八月十日,對宿州發動了全面的進攻。

于宿州在徐州地區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徐州外圍的各地中,宿州的兵力最強,守軍達到一萬五千人,其中而且還有一千神勇營的士兵。除了神勇營之外,另外還有一千名其他火銃兵。并還有火炮四十余門。而且城防設施也非常好,城墻高大堅厚,護河寬達七丈有余,深可沒頂。而且在城內也修筑了不少據點工事。

得了尚善的許諾之后,守將泰什哈也下令在城中死守,一定要堅守過三天,援軍也就會趕到了。只不過令泰什哈沒有想到的是,宿州連一天都沒有堅守住。

宿州的南面就是汴河,因此中華軍是分別從東西兩方向宿州發起進攻,第一軍付責進攻宿州的東門,隨著軍長蘇建林的一聲令下,四十門重型火炮立刻對宿州的城墻發動了猛烈的轟擊,盡管清軍冒著中華軍的炮火,在城墻上也架起了火炮,竭力的還擊,但雙方的火力實在是相差太多,而且射程也不在同一個層次上,很快清軍的火力就被中華軍壓制住了。

隨后中華軍在炮火的掩護下,向宿州發動了地面進攻。首先出動的是二十七營,推出了十輛架橋車,付責在護城河上架橋。三十二營付責掩護。但隨著中華軍的士兵靠近護城河邊時,躲在城上垛口處的清軍的火銃兵立刻對中華軍展開了兇猛的射擊。同時還從城墻上扔下不少靂天雷一類的炸彈,企圖炸毀正在鋪設的架橋車。

而中華軍的士兵一邊架橋,一邊還擊,經過了半個小時的激戰之后,終于在護城河上架起了七座橋。

緊接著中華軍派出了爆破隊,對宿州的城墻進行爆破,但宿州的城墻確實十分堅厚,中華軍連續實施了兩次爆破,雖然將城墻上炸出幾個大坑,而且裂如蛛紋,但仍然沒有炸開宿州的城墻。而在第三次,另一隊爆破隊對宿州的東門實施爆破,結果這一次的爆破十分成功,將宿州的東門徹底炸開。突擊隊也立刻跟進,從城門穿過,向城內發動進攻。

但清軍對此也早有準備,在城門的后面已經用砂袋堆好了防線,中華軍炸開城門之后,清軍的火銃兵、弓箭手等等立刻都退到防線后面,火槍弓箭,一起發射,拼力的阻擊著中華軍的進攻。

而且城門洞也過于狹窄,一次只能夠通也六七名士兵,中華軍的優勢兵力也無法充份展開,因此也被清軍死死的堵在城門洞里,無法向城里推進,同時城墻上的清軍也對城下的中華軍發動攻擊,幫助城內的清軍,牢牢的守住了城門洞。

盡管中華軍的士兵們都非常英勇頑強,不畏生死,向清軍一連發動四五次進改,但這時戰場的條件確實對中華軍太不利于,結果每一次進攻都被清軍給打退了回來,相反在城門口外,戰死了近二百名中華軍的士兵。戰斗也膠作起來。

就在這時,中華軍的士兵崔福明推著一輛點燃了引線的爆破車沖進了城門洞里,盡管清兵也拼命開槍射擊,有幾發彈丸擊穿了爆破車的擋板,擊中了崔福明的身體,但崔福明仍然咬牙堅持著將爆破車推到了清軍的防線前。隨著一聲巨大的爆炸聲,崔福明和十余名清兵也都被炸得粉身碎骨,同歸于盡,但清軍在城門口的防線終于被炸開。

中華軍的突擊隊立刻從崔福明用生命換來突破口殺過了城門洞,沖入宿州城里。這時戰斗也轉入為巷戰,雙方的士兵短刃相接,在城里展開了激烈的爭奪。但突破了城門之后,中華軍的后援部隊也可以源源不斷的從城外殺入城中,清軍漸漸堅持不住,只能且戰且退,戰斗也在不斷向宿州城里深入進列。

而就在這時,進攻西門的十五軍也突破了清軍的防守,殺入宿州城里,兩路中華軍成功的在城中心的十字路口會師,清軍的抵抗力也基本消失。

守將泰什哈見狀,也知道大勢己去,宿州己經守不住了,因此也只好帶著剩余的人馬,從北城逃出宿州,趕奔得徐州而去。中華軍隨后又追擊了一陣,追出了二十余里,一直追到達雎水邊的符離橋前。

但符離橋雖然是一座石橋,但寬度有限,而清軍爭先恐后的過橋逃命,也有不少清兵都被擠進睢水河中淹死,隨后中華軍也追到了符離橋邊,被堵在橋南的清兵也只能紛紛投降。中華軍占領了符離橋。

宿州一戰,是中華軍與清軍在中原決戰的第一戰,以中華軍的全勝結束。中華軍不僅攻占了宿州城,殲滅清兵五千余人,俘虜六千余,逃到徐州的清兵不足三千人。而中華軍的損失為陣亡八百七十二人,傷六百五十五人。不過宿州的守將泰什哈到是搶先一步,過了符離橋,總算逃回到了徐州。

徐州的尚善得知宿州失守之后,也不僅大吃一驚,想到宿州連一天都有守住,同時在徐州的北面,沛縣、邳州、宿遷等地也都被中華軍攻占,清軍也撤回到了黃河南岸,而中華軍正在尋船渡河。因此盡管現在徐州城里的撤退工作并有完全準備好,物資并有都裝完,但尚善也決定,不能在拖延了,連夜就放棄徐州,向歸府撤退。

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