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

第三三零章 前哨戰(下)

「第」三卷離亂篇第三三零章前哨戰(下)

“迫擊炮,架炮。”

隨著這一聲令下,四百多名迫擊炮手越出了中華軍的陣列,以兩人為一隊,將二百多迫擊炮在陣列前列一字排開,相隔一丈一,差不多也占滿了中華軍的整個陣式。

而這一點又大大出乎了出了幕軍的意料,因為通過前面的戰斗和以前的資料,幕軍對中華軍的火器有一定的了,知道中華軍的火炮可以發射開彈,而火的射程極遠,超過了二百步,但中華軍的陣列離幕軍足有四百多步遠,火的射程還遠遠不夠,而且在這個時代曰本人的觀念中,火炮都是粗長笨重的大鐵筒,在中華軍布陣的時候,幾名幕軍的主將并沒有發現中華軍將這的火炮放在陣列前,當然這也在他們的意料當中,畢競火炮太過于笨重,并不適合在野戰中使用。

但現在中華軍布置在陣前的到是也像火炮,但明顯要比想像中的火炮細得多,當然火炮也不是不能做成這個樣子,但這樣的火炮壁薄,囗徑小,射程和威力恐怕都有限得很,因此幾個人也不盡都面面相覷,不明白中華軍這是在做什么?

迫擊炮的布置其實很方便,就是支好炮架,固定好炮管,然后就可以填裝彈了。因此就在幕軍的幾名主將還沒有眀白過來的時候,中華軍就己經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

因此成進立刻下令:開火。

“轟。。轟。。轟。。轟。。”

二百多火炮分為三批,輪流向幕軍的陣地展開了猛烈的轟擊。

一發一發椎柱形狀的炮彈從天而降,落入到了幕軍的陣列中,爆炸開。盡管迫擊炮的炮彈小,爆炸的威力比一個手榴彈強不了多少,但去勝在數量多,而且射程遠,另外幕軍的陣形也布置得十分緊密,因此還是起到了不小的結果,一發炮彈爆炸,至少也能炸傷炸死五六名幕軍的士兵。

結果等前三輪迫擊炮發射之后,幕軍的陣列中己經被炸死炸傷了數百名士兵,而且分布極廣,幾乎左中右三軍都遭到了中華軍的打擊。

當然對四萬大軍來說,傷亡數百人根本算不得什么,并不傷筋動骨,但幕軍布好的陣式卻被中華軍給打亂了,因為在這個距離上,幕軍根本無法對中華軍造成打擊,而中華軍的炮彈卻可以毫不費力的打到幕軍的陣中來,幕軍的士兵等于全都成了中華軍的活靶子。這樣的局面,自然是誰都受不了。

這個時候曰本早隊作戰,主將一般都會在自己的陣列后面選擇一個高地,端坐在大旗之下,手執長柄苗金扇,指揮全軍的戰斗,因此中華軍的炮彈到是沒有打到井伊直孝的身邊,但這樣井伊直孝卻是坐不住了,畢競再這樣打下去,幕軍必敗無疑。而現在幕軍有兩個選擇,一是立刻撤退,回到彥根城去防守;二是馬上發動進攻,靠近中華軍之后,和中華軍進行近戰。

不過戰事進行到了這一步,撤退顯然是不可能的了,雖然日本現在承平以久,但武士的觀念依然深入人心,如果現在井伊直孝下令撤退,那么他就將永遠背負著這個恥辱,因此井伊直孝也立刻下令,命幕軍向中華軍進攻。

雖然這時幕軍己經有些亂了,但在井伊直孝下令之后,左中右三路的人馬立刻一起出動,向中華軍的陣式方向發動了進攻。畢競誰都知道,至少沖上去就不用挨打了。

而中華軍的陣列中見幕軍己經發動了全面的進攻,迫擊炮手們立刻收到了火炮,十分從容的撤回到中華軍的陣列中來,而其他的中華軍也迅速的調整好了自已的位置,形成以連為單位的小組陣列,第一排的士兵立刻半蹲下來,舉前指,第二排的士兵的站在他們身后,也同樣舉指向前萬,而后面二排的士兵也都分別站好了位置。一切都進行得十分有秩,幾乎就在十幾秒的時間內,中華軍就已經完全做好了射擊的準備。

在陣后觀戰的成進也一直都在計算著幕士兵的推進距離,等到幕軍推進到了中華軍的射程以后,成進也立刻下令:“開火。”

隨著旗語打出,第一排的士兵紛紛開火射擊,隨后是第二排,第三排,一時聲大作,子彈如雨點一般,像幕軍射擊過去。

正如過去的毎一場戰斗一樣,一但在中華軍開始了射擊之后,幕軍的士兵立刻成排成排的中彈倒地,慘叫連天。和以前在國內戰場與清軍作戰時相比,現在中華軍的火射程更遠,錐形彈頭的穿透力更強,殺傷力的更大,而且清軍和中華軍交手多了之后,也學得聰明了,會將進攻陣形盡量散開,以減少自己的傷亡,而幕軍雖然陣式已亂,但仍然是冷兵器時代傳統的密集陣形進攻,幾乎是一個挨著一個,而這樣一來,傷亡自然也就更大了。

而且中華軍的射擊速度極快,一輪接著一輪,幾乎根本就沒有中斷過,無休無止。因為線膛比滑膛填彈更方便。因此才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幕軍就傷亡重大,在戰場上倒下了一片尸體。而且別說是突破到中華軍的陣列前,就連五十步以內都沖不過。

在幕軍后陣中,幾位觀戰的大名也看得目蹬口呆,雖然在下令進攻之前,井伊直孝也知道,由幕軍率先發起進攻,肯定會受到中華軍的火打擊,付出較大的傷亡代價,但按日本人的常識,即使是用三段連射,火根本不可能形成連續的火力優勢,畢竟現在日本國內仍然是使用老式的火繩,在前不久才向荷蘭人購買了三千支燧發。在關原合戰中,徳川軍、豐臣軍都使裝配了不少的鐵炮,但一般都只進行前三輪射擊,隨后就進行白刃戰,因為火繩的射程有限,而且在前三輪射擊之后,會有一個較長的停頓時間。只夠射擊三次。

雖然在八十年前的長蓧之戰中,織田信長就是依靠三千鐵炮兵,擊敗了武田家的騎軍沖鋒,是進入火器時代早期,很有名的火戰勝騎兵的戰例。但在那一戰中,織田信長預先在戰場上布置了大量的木柵據馬,有效的阻擋住了武田騎軍的沖鋒,才使織田軍的鐵炮兵能夠有充份的施展空間。

因此在井伊直考等人看,雖然中華軍的火射程遠,但兩軍之間一片平坦,沒有任何的遮擋,因此幕軍只要頂住了中華軍二三輪射擊,就能夠沖到中華軍的近前,與中華軍展開白刃作,而對幕軍的近戰能力,井伊直孝等人還是很有信心的。

但中華軍的火力卻完全顛覆了他們對火器的常規觀念,不僅射程,而且射速太快了,中間根本就沒有停頓,幕軍只能一排又一排的倒在沖鋒的途中。

幕軍的進攻持續了大約二十分鐘,終于頂不往中華軍強大的火力打擊,只好又退回到了本陣中,在戰場上己留了數千俱幕軍的尸體,而井伊直考等人也面面相覷,不知道下一步應該如何是好,因為攻又攻不上去,守也守不住,這仗還怎么打呢?

其實不僅是井伊直孝等人,就連在中華軍后陣觀戰的眾大名們也都極為震懾,因為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看到中華軍的作戰方式,也不得不承認,中華軍的火力實在是太猛烈了,現在曰本軍隊使用的鐵炮和中華軍的火相比,和小孩子玩的爆竹也差不了多少。

在戰場上留下的幕軍尸體致少也有二三千,而在中華軍陣中,到現在還無一人傷亡,雖然現在戰事還沒有結束,但結局早己經確定下來。

在倒幕大軍集結的時候,還有一些大名認為,中華軍雖然驍勇善戰,但畢竟人數太少,所以才需要借助一倍份倒幕軍的力量,而現在看來,實際就憑這樣一支中華軍,就足以掃平日本四島,

因此有不少大名都看得臉慘白,還有人都不自主的發起抖來,由其是那一些大名還心存一些其他的想法,甚致打算和徳川幕暗通曲徑的大名,而這時也都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是不是應該下定決心了,還有沒有必要對徳川幕抱以幻想,如果還是這么揺擺不定的話,恐怕并不是好事。

而這時在戰場上,幕軍退卻了以后,中華軍可并沒有停,在成進的指揮下,迫擊炮立刻又在陣地上布好,對準幕軍的陣地,又是一陣炮轟,幕軍本來就驚魄未定,又遭到迫擊炮的打擊,頓時再也堅持不住,紛紛向后退卻。井伊直孝、松平綱隆、松平賴常、稻葉正則等人雖然極力阻攔,但這時幕軍的軍心已亂,誰也阻止不了全軍的潰敗,何況就在這個時候,中華軍也向幕軍發動了進攻。

首先是騎兵團越眾而出,催馬舉,向幕軍猛沖了過去,而在騎兵的背后,中華軍組成以連為單位的散兵進攻戰斗陣形,也向幕軍發動了全面的反擊。

第一溫馨提示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