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491章
類別:
作者:書名:
九個夢之第五夢
世上有那么兩種人總是特別容易受師長的喜愛。
一種是有天賦的,另一種則是勤奮的。若是兩種都沾了邊的,那絕對是師長眼中的寵兒。
玄華派年輕一輩的子弟們都知道,掌門曾經最寵愛的是他的大弟子凌風子。可自從凌虛子入門后,這最寵愛的徒弟便轉成了入門最晚,也最年輕的凌虛子。
凌虛子入玄華派不過才六年,可他的術法已經是不同凡響,在同齡段的師兄弟里絕對是佼佼者,甚至都已能與大師兄凌風子并駕齊驅。這其中固然有凌虛子聰明和勤奮的功勞,但另一方面也與掌門私下給凌虛子開小灶脫不了關系。
掌門是真的喜歡凌虛子,就是在其他弟子面前,他也毫不避諱的表露他對凌虛子的喜歡,“我喜歡這孩子的眼神。”
僅僅是因為喜歡一個眼神,所以就成了被偏愛的理由。對于這一點,其他師兄們自然是無法認同的。
凌虛子的眼神里到底是有什么值得掌門所欣賞和喜愛的,年輕的徒弟們看不出來,也看不懂。所以這六年來,凌虛子的日子過的并不是很好。加之他是個悶葫蘆,并不善于交際,同門的關系也并不好,就是被欺負了,也不會有人幫他。每每被欺負了,凌虛子既不會哭鬧,也不會向掌門師父告狀,他只會用一雙黑如墨色的眼靜靜地看著欺負他的人,而后安靜的離開,重新找地方專心練習師父教授給他的術法。
唯一會默默注意到他倔強和孤單背影的,除了大師兄凌風子外,便是連音。
然而前者對凌虛子談不上喜愛也不厭惡的情緒使他始終處在觀望者的角色中,至于連音,則是身不由己。
予斐、凌虛子。
當“凌虛子”這個名字從掌門口中賜給他時,連音的記憶便像是被人全部還了回來一樣,她非但記起了有關于自己的記憶,同時也記起了凌虛子是誰。
對于連音來說,凌虛子不過是她眾多任務世界中的一個任務對象而已,并沒有太過特別。
如果非要說特別的,那或許只有她替他擋了一擊,明明身死卻還算完成了任務的事情。
然而她疑惑的是,她為什么會在經歷了幾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后,又出現在凌虛子的世界。
而且在經過這一番后,她又有些迷惑,迷惑著不知道她是先救過一個叫凌虛子的人,還是先認識了一個叫予斐的孩子。
從一個孩子,到成長為一個少年,再漸漸長成為青年。
凌虛子的成長似乎是在一瞬間,又似乎是無比的漫長。
連音一直跟在他的身后,只是在他擁有了新名字后,他便再也看不到她,就是她寸步不離的跟著他,他也無所覺。而她除了跟隨,竟還沒法自由的行動。就像是有一條無形的繩索,將她捆綁在他的身后。
年歲漸長的凌虛子長成了俊美無濤的青年,因為常年一副淡淡的表情,意外的很受派內師姐妹們的喜歡,對他芳心暗許的女弟子不知凡幾,然而凌虛子卻是個不懂****為何物的二愣子,他的生活只剩下修習法術,除此外便無其他。
他的掌門師父還是很喜歡他,師兄們仍然不明白他有什么特別之處,更不懂他的眼神到底如何吸引師父,在師兄們看來,凌虛子的眼神除了清冷外再無其他。
看著這樣認真努力的凌虛子,連音偶爾會迷茫起來,當初的凌虛子到底是為什么入了玄華派?
他最喜歡的那位費子昂師父死在玄華派人的手里,他浮世漂泊三年,而后來到玄華派拜師,連音以為他是帶著隱忍的恨意而來,想要來討回公道。可拜師后的他每天除了修煉法術外,便沒有其他的舉動了,她不禁想,難道是她猜錯了?
山中歲月長,當凌虛子的術法越來越精湛,隱隱有快要超越大師兄凌風子之時,朝廷忽然來了傳諭旨的使臣。
連音知道這個世界的背景,仙人、凡人、妖魔共同并存,不過老一輩的仙人們早已經仙隱,只余留了衣缽傳人開山立派修習無上大道,希冀著能一躍為仙。因凡界已無真正的仙人,所以統治這凡界的是人間的帝王。存立在凡界的各大修仙門派也都要歸人間帝王的統治。
玄華派雖背景雄厚,乃真仙所創下,但也不能避免。畢竟輔佐帝王這事,也是真仙所立下的規矩,弟子們不能違背。而也因為玄華派的配合,所以一直以來,玄華派也得朝廷的撐腰,各處都有通融。
接旨的那天,凌虛子也去了。同他的幾位師兄們一起齊齊跪在門派各大長老之后,安靜的聽使臣帶來帝王的圣諭。
圣諭上說,玄華派在朝內輔佐帝王的國師年事已高,如今已正式被陛下批準還歸玄華派,不日便會回到玄華派。另外則是要玄華派準備好派駐第二任替位國師,盡早入朝輔佐朝廷。
掌門接下旨意后,便要小弟子好好伺候使臣休息。
等使臣離去后,掌門回頭便見一同來接旨的同門和弟子們面上全是閃躲的神色,任誰都不愿意入朝去。
玄華派也算得是清修的門派,在派內修習的弟子無不向往著有朝一日能登仙境,與門派祖師一般成為仙人。可這入朝便等于是入世,入了世,便是沾染污濁了。
而這一旦沾染污濁,還怎么成仙?
故而大家都一副不愿意的樣子。
幾位與掌門同輩的長老干脆道,“若掌門想讓我入朝,那就休怪我寧死不屈了。”
掌門手中捏著圣諭,又何嘗不是捏著燙手山芋。
更有人即刻甩鍋說,“吾等也都算得年事已高,這位置也坐不得幾年,不如就從小輩中挑選吧。”
選個年輕的小輩出任國師之位,既可向帝王交差,又能讓門派其他的弟子得到安生,不可謂不是個良策。
這個提議得到了其他長老們一致的贊同。
立于長老們其后的小輩子弟們則面面相覷,各從對方眼里瞧出了不愿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