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主:開局一本水滸傳

第十七章 初定職司

趙禎歇息片刻,自去沖洗了。

來到前廳,廣惠三人先一步到了,正在前廳相候,趙禎坐主位,廣惠坐東側,焦挺并韓伯龍坐西側。這確有些說道。

周人尚禮,稱主人為東道主,所以主人為了表示對賓客的尊敬與誠意,自己會坐在東面的位置,即面向西邊而坐;而客人則會被安排坐在西面,即面向東邊而坐。西位為尊位,“稀客”便是從西客演變而來。

這前廳專為商議村事,接待下屬,客人之用,以正廳中軸線為基準,板壁前放條案,條案前是一張八仙方桌,左右兩邊配太師椅,以右主、左賓為序。中央兩側擺放對稱的幾和椅,是晚輩或下屬的排列座式。

趙禎上坐,廣惠居東,乃是定了職司,也是莊上老人。焦挺并韓伯龍坐西,卻是還未安排職司,有客居之意。

趙禎坐定,廣惠起身拿起地上一個包袱,放到趙禎身旁八仙桌,打開包袱,但見如小兒腦袋大小的兩塊青石露出來。

世界日志

青石(三階材料)

木星之精,墜于迷霧之東,因其青,其精化為青石,狀如玉美,時有青氣覆之。

“莊主,這兩塊青石是當初開鑿青石塔遺留之物,石頭最中心處,質地最好。今日把來予莊主,不知莊主可有想法?留存還是雕刻了?”

趙禎拿起來看,色青,光滑,入手清冷,壓手,敲之,聲音清脆。

“廣惠兄弟可有想法?”

“我見莊主常常讀書寫字,不若雕刻成文房之用?”

“甚好。拿出一塊做成筆架鎮紙,余下一塊且放在庫房,以備不時之需。”

“但憑莊主吩咐。”

“今日召集三位兄弟是要和三位兄弟商量一下各自職司,目前廣惠兄弟任拳腳教頭,焦挺兄弟和韓伯龍兄弟可愿意領樸刀教頭,槍棒教頭?”

焦挺和韓伯龍聽說了職司,也甚是歡喜,一齊拱手稱是。

趙禎見二人應下,接著說道:“三位兄弟,此處地界是小弟祖傳,幾代人用心維系,方有此處一時安定。”頓了頓:“可惜人才稀少,除了三位兄弟,一身武藝不需多說,如莊上趙集,名為護院頭目,然而亦不過是普通人,只忠心耿耿,這才矮子里拔將軍,提拔為管事。”

“三位兄弟一身本領,若僅用為村里教頭,不顯眾位能耐。小可不才,昨夜深思,總要讓眾位兄弟人盡其才。”

“前者和廣惠兄弟說好,沿村東溪水往北3里有個崗子,北望一片蘆葦蕩,在北一片大湖。那處山崗甚是涼爽,最是消暑,此處要修個寺廟,一者讓廣惠兄弟禮敬三寶;二者此處鄰大湖迷霧,需廣惠兄弟就近監視一二。”

“趙元禮同我已說過,村中原燒了許多青磚,最近趁農閑,又組織了許多人力,開窯燒磚,那處崗上也有許多山石,今日稍晚些,我等兄弟同去,選址,這幾日就要動工。”

“至于韓伯龍兄弟,不知是否愿意兼管村中酒館?村中生活枯燥了些,農閑之時,正能讓莊戶門喝酒耍樂。以后村中人漸多,還要開些工坊,在柜臺上掛一塊牌子,把工坊招工信息貼在此處。信息交流都放在此處,韓兄弟以為如何?”

“但憑莊主安排。”韓伯龍應到。

“昨日有個喚鄆哥的小廝來投,我見他孝順老爹,又聰明伶俐。正好安排在酒館。兄弟有事盡可吩咐于他,不必事事操心。勤練武藝,說不得以后還要與兄弟疆場互相扶持。鄆哥伶俐,兄弟讓他打探消息,若能得些有用的消息最好。”

“莊主放心,兄弟理會的。”韓伯龍拱手坐下。

“再說焦挺兄弟,和廣惠兄弟一般安排,除了作為教頭訓練莊丁,還有一事需拜托兄弟。村西山林與臥虎嶺相接,據村志記載,臥虎嶺多老虎,雪夜入村害人。山下養了七八百只大雞,現有管事唐森帶了十余個莊戶兼管,主要還是巡視山林,以防有虎越過迷霧,闖入村中。此人亦尚未入階,武力還不如趙集。因此需焦挺兄弟坐鎮。”

“再有一點,今年我想試著往此地界擴張,驅散迷霧,擴大村界。我等兄弟生在天地間,總要做下些事業,興旺一地,護佑一方。不知各位兄弟可愿意隨我闖一闖。”

“愿隨莊主干一番大事業,敢不盡心竭力。”三人起身道。

···

用過午飯,又歇了一晌。躲開中午太陽直射的時候,熱氣下降,趙禎一行五人才騎馬直奔北側山崗。

“今年也不知什么光景,五月已是熱不可耐,這要入了六月,讓人怎么活。”趙集一邊趕路,一邊埋怨天氣炎熱。在莊上還不覺得,行在路上,直曬著。不一刻即汗濕了衣服。五匹馬也是懨懨的,有氣無力,直喘著粗氣。

有道是: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

好在整個西溪村也只不足4000畝大小,正行之間,前面迎著那岡子。眾人看這岡子時,但見:

草長鶯飛,綠意盎然,雖無層巒疊嶂,卻有茂林修竹。頂上萬株綠樹,根頭一派綠草。山邊茅草瘋長,谷中滿地石頭,一溪清水繞岡走。涼風從谷中吹來,迎面眾人頓時涼爽起來。

當時一行五人奔上岡子來,歇下馬匹,都去松陰樹下站定。往北眺望,迷霧中大湖隱約可見。這涼風正從此處來。

眾人就著涼風,四處探看了。趙禎也只遠遠巡視經過,并無細致踏看。今日就著機會,細細的走了一遍,野花遍地,鳥鳴蟲唱,山雞野兔時時見,松鼠只在樹上跳。

兩座山岡南北并排著,山勢平緩,東側一座靠著溪流,山頂平坦,眾人先登上的就是這一座。西側這座山勢略矮,其上草木葳蕤。中間山谷許多碎石。

最讓人欣喜的是,這南北不足百步,東西三十步的小小山谷,約2畝多地的地方,竟都是靈田。一層石頭下面,土壤極肥。

眾人商量了,東側岡子山頂最是合適,寺廟就建在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