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主:開局一本水滸傳

第二十一章 授職 百柳村

且說趙禎回到主世界,先把帶出來的漁獲安置到塘里。莊上日常只雇得一個廚娘,兩個小廝打雜,看門蒼頭一個,更夫一個。亦有相近的莊客來幫忙。

如今農忙時節,趙禎近日又多在幻世界,便都放歸家里去了。今日回主世界,才覺多有不便處。莊子冷冷清清,一口熱水也無人奉上,莊中事物也無一人告知,卻是自己考慮不周了。

再者,莊上雖無外人來往,無人看守終是不妥。

趙禎收拾停當,巡視了一番莊子,遠遠見莊戶都在田里忙著收割小麥,一派收獲景象。

今時與往年不同,當初趙進雖然置辦了此處莊子,然則,心思多半仍在城里的鋪子上。畢竟,趙進的職業是殺牛宰羊的屠夫。為了照管方便,只選了水晶稻耕種。

趙禎自接手莊園一年來,為了就職,做了許多嘗試。農書云:早田獲刈才畢,隨即耕治,曬暴,加糞壅培,而種豆麥蔬茹,因而熟土壤而肥沃之,以省來嵗工役,其所收又足以助嵗計,晚田宜待春乃耕,為其藁秸堅韌,必待其朽腐,易為牛力也。齊民要術

9月下旬播種,來年5月收割的冬小麥和5月底播種,9月收獲的豆類進入趙禎視野。冬小麥與大豆是典型的輪作作物,一年兩收,大豆還可提高田地肥力。

去年僅用的普通冬小麥,今年收割以后,趙禎也打算換黃金麥來種。

村口碰到七八個頑童在柳樹下嬉戲打鬧,趙禎下馬,招手道:“田娃子,近日可見到有人來莊上嗎?”

身穿短袖布衣,扎著丸子頭的小童道:“有的,有的,昨日有兩個差人騎馬來過,見你不在,又走了。”

“我也看到了,我也看到了…”其他幾個頑童也喊道。

趙禎拿出幾塊飴糖遞給田娃,“田娃子,你來分下,分罷回家叫你爹爹來我莊上。”

說著,趙禎撇下歡歡喜喜分糖的頑童,自回莊上去了。

不一刻,趙禎回莊上的消息傳遍村子,廚娘,小廝,看門蒼頭,更夫盡皆收拾了回到莊上。俱來趙禎處敘禮罷,各去忙碌。

方才歇定,門房來報,田壘來見。這田壘乃是莊上少有的心思靈巧的莊戶,雖未成為職業者,日子過的卻比其他莊戶紅火些。忙時務農,閑時與人為傭。因見他機靈,趙進提拔他做了個佃戶頭目。

見了禮,小廝托出茶來。茶罷,收了盞托。趙禎問道:“田管事,昨日公差可有語言留下?”

“回莊主,昨日有兩公差來傳達國主令,見你不在,并未多說,只言是國主下令,需要重制輿圖,厘定戶口土地,讓早早備下戶口,造冊呈報。”

“因莊上無人值守,小的都在割麥,準備不周。當時茶水也未奉得一盞,二人急著去下一處地方勾當,只把水囊灌滿,問了莊主名姓,當即要走。那年歲小得公差聽了莊主姓名,又細問了幾句,言道:’老爺喚作厲天佑,趙禎返回,你自去告訴于他,若有人來買莊子,輕易叫他不要脫手。’我要再問時,已打馬追前面老成些得公人去了。”

趙禎聽的此言,已曉得,此事正是胡教諭前些日子透給自己的那件。厲天佑應該也是因為此事提前入了公職。

趙禎當即讓田壘通知下去,各莊戶今日各來申報戶口,記入“手實”,今日酉時完備。據此,趙禎連夜造籍。

趙禎居首,也是唯一的有田主戶,在籍田地1200畝。其余人等皆為無田客戶,計:五十有二。各具戶主姓名及戶內人口,注明年齡、性別、身份,并據外形相貌注三疾(殘疾、廢疾、篤疾)。一一完備。

當夜過了一宿。次早起來,吃了早飯,趙禎習武罷,整理自己所學,三門拳法:譚家三展拳、太祖長拳、羅漢拳,一門槍法:譚家槍,兩門刀法:少林護門雙刀、水陸樸刀術,一門棍法:劈山棍法。

譚家三展拳,譚家槍不需多提,都是普通路數,精髓皆未學到,自己倒是可以教授莊丁。太祖長拳得自大哥趙祥,憑哥哥的職位,恐怕也只能學到軍中最基礎的功夫,也無精妙可言。羅漢拳自己雖只入門,卻是學的齊全,以后都是水磨工夫,少林護門雙刀、水陸樸刀術、劈山棍法都得了完整傳承。

回時,已得了三籌好漢允諾,可以傳授給自己嫡親。遍數所學,羅漢拳和水陸樸刀術最合哥哥路數。

當即,著小廝騎馬去請趙進來莊上說話。小廝騎馬飛馳入城,直至店里,先拜見了趙進,拜托趙進去軍營尋了趙祥。

因小廝不知何事,言語不清,只言莊主請兄長趙祥莊上敘話。趙進放心不下,并趙祥一發來了莊上。

趙禎接著,各敘禮罷,請入大堂坐定。方才說起事由,趙禎連道是自己辦事差了,未交代清楚。當下,把得了兩門功夫,要教給趙祥的事說了一遍。

趙進聽了,方釋然。問道是那兩門功夫。

“一門十八路羅漢拳法,一門四十五路水陸樸刀術。”趙禎說完起身,邀父親趙進并哥哥趙祥都到院里。當下把兩門功夫使了一遍。

趙進趙祥看完,擺開架勢,都要來學。趙禎一一點撥教授。接下三日,先教授了羅漢拳,再教了趙祥四十五路水陸樸刀術,因見父親趙進日常只用的兩把剔骨尖刀,趙禎不傳樸刀功夫,把十二勢少林護門雙刀傳授了趙進。

三日一過,兩人招式都記下了,急忙回城去了。

趙禎身上僅百余貫,不忙購買牧牛犬等物。只在莊上專等公人來莊上造冊。塘里漁獲,余下幾尾,其余都使幾個莊客讓田壘帶去城里發賣。

期間果然有人來買莊子,倒也不強買強賣,只出的一個高價,任憑選擇。趙禎得了胡教諭提前透的信,又有厲天佑提醒,如何肯賣,都好言打發了。

又過的一日,吏房、戶房二房書吏并二公差一同到來,卻非厲天佑兩人。吏房書吏喚作李益,戶房書吏叫胡春,二公差是王義,王禮兄弟。

趙禎奉了茶水,捧出丁籍。胡春都抄錄了,又叫上王義出莊,隨意選了幾家,按照丁籍核對了。回來向李益點頭示意。

李益拿出一冊宦籍,將趙禎登錄在冊。道:“你這處莊子正能定為一里,里置里正,也稱里典、里魁、保正,為一里之長。主里政,按比戶口,催督賦役,勸課農桑,檢舉善惡。唯你是有田主戶,故而據國主令,你為里長,可有村名?”

“并無村名,此前只叫做趙家莊。”趙禎應道。

李益道:“不可,已有此名,需另起一個。”

“上官,不知此處將從屬何鄉?”趙禎問道。

“往北,距離此處莊子10里地外的綠柳鄉,亭治設于此處。亭長喚作郜鵠。一月內你需自去拜見。”

“上官,我這莊外有二三百株大柳樹,便取名百柳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