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主:開局一本水滸傳

第八十章鐵天王薦吳學究

←→:

第二日,趙禎等人仍然早早起身,見晁蓋尚未起身,眾人先去營中巡視了一番。與鄉兵一同用過早飯,趙禎安排鄉兵沿著迷霧巡邏,以防變故。

連日防備狼禍,晁蓋、吳用都累的狠了,直睡到午時二人才醒來。

晁蓋收拾了,使人請來趙禎,從盒子里取出六塊隕鐵、一株百年人參,對趙禎說道:“趙禎兄弟,這就是我帶人探索迷霧兩月收獲,如今都奉送給鄉長。隕鐵原有七塊,我在縣里打了一把樸刀用去一塊,其余都在此處。”

說著嘆了口氣,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父在的時候,見我整日使槍弄棒,結交江湖上的好漢,不是個安分的。臨終之際千叮嚀,萬囑咐,道:‘輕易不要長時間逗留迷霧中,穿越迷霧不要惹事生非。’我因貪圖迷霧中寶物,果有此禍。”

說罷,引著趙禎從整個東溪村走了一圈,凡因狼禍家有喪命者,送上紋銀10兩,米兩石,粗布2匹。其余人家也送上四一之數。

走了一圈,趙禎也看出來,各家對晁蓋并無怨恨之色,只是滿臉愁苦。失去家中壯勞力,一時還不能適應,對未來充滿迷惘。見了趙禎更是千恩萬謝。

挨家挨戶走了一圈,二人帶著莊丁回了晁蓋莊上。進了門,晁蓋長出了一口氣,紅著眼對趙禎道:“兄弟,你也看到了,因狼禍,村中三一之數家中有人喪命,我如何還有顏面擔任東溪村里正,還需鄉長另選賢才。”

趙禎走了一圈,似乎也理解了晁蓋如今的心情,點了點頭,說道:“晁蓋哥哥可有人選?”

晁蓋想了想說道:“吳學究管理此村輕而易舉,只是有些大材小用了。兄弟可以去問一問,抑或是從鄉中調撥一人。”

趙禎聽了點了點頭,心里卻有些拿不定主意。

說完此事,晁蓋道:“昨日求援時曾承諾,獻上晁家莊一半財物,作為兄弟出兵酬勞。我也曾聽聞,梁山鄉如今土地都收歸鄉里,莊戶都從鄉里租賃田地,按例納稅。如今東溪村土地都在哥哥手上,這是地契,也請兄弟收好。”說著遞上一打契約。

趙禎依言接過,說道:“晁蓋哥哥,這是我定下的土地之策,也是為了抑制土地兼并,土地收歸公中,莊戶租田耕種,按例納稅,如此貧者有立錐之地。”

晁蓋聽了似有所悟,點了點頭,對趙禎道:“梁山鄉如今好生紅火,想來兄弟做的是對的,兄弟做主就是。今日收拾了莊戶尸骨,也就安葬了,我且去安排一番,我使晁寧領兄弟在東溪村地界走走看看。”

說罷辭了趙禎,趙禎隨晁寧騎上兩匹馱馬,領著一隊鄉兵沿著田間土路逛了起來,看著村外一片狼藉,趙禎問道:“晁管事,今年糧食怕是要歉收,村中儲備糧食可夠嗎?”

晁寧答道:“鄉長,怕是不夠,自從五月,村中漁船出了變故以來,為了應付縣里稅收,晁保正只得冒險帶人進入迷霧尋找,未想到引發了狼禍。”

趙禎聽了,這才知曉因由。問道:“東溪村每年需交多少稅賦?”

晁寧道:“鄉長也知道,我等遠離縣城,往來多有不便,以此縣里管束的便少,只是稅賦不能拖過三年之期,否則縣里必定派出一隊軍士下鄉催收,吃拿卡要不說,淫人妻女之事也常有。

前兩年晁太公因病中,捕獲的四須鯉都拿去縣中換了靈藥,可惜仍未救回來。保正即位以來,一直未能捕獲四須鯉,兼則河中出了變故,也就放棄了捕捉四須鯉。

除了縣城,偏遠鄉村賦稅只收靈物。今年十月,村中需向縣城繳納十二尾四須鯉,或是等價靈物。”

說著看著趙禎有些不自然的說道:“鄉長還要多做準備。”

趙禎點了點頭,示意晁寧繼續說下去。晁寧見趙禎并無怪罪之意,繼續說道:“東溪村自從立村以來,除了這次狼災,二十余年前還發生過一起黃鼠狼災。村中養的雞死了大半,幸虧得了一個游方道士指點,養大鵝驅逐了黃鼠狼。

如今村中除了各家各戶少量養的雞,草地河灘地都養了大鵝。”

說著指了指遠處,趙禎順著晁寧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見了許多白鵝、灰鵝。

晁寧道:“如今這百子鵝已是東溪村特產,今日一早我便使人去河中尋找,近3000只鵝,如今只剩下這些,大體數了數,還剩下不足1000只。其余或被狼吃掉,或跑入迷霧,無法尋找。”

趙禎道:“這鵝如何叫百子鵝?”

晁寧答道:“這鵝乃是晁太公花重金尋來,原產金鄉縣,又稱金鄉百子鵝,因年產蛋百枚而得名。”

趙禎走到近前看去

世界日志

名稱:百子鵝

《縣志圖記微實》載:“鵝,一曰家雁,又曰舒雁。形似雁,不能飛,頭頂似鶴,而頸項較短,綠眼黃喙紅掌善斗,夜鳴,應更見生人則鳴,能逐盜、伏卵。”

這時,牧鵝的幾個莊戶過來見了禮,立在一旁,晁寧對趙禎說道:“鄉長,這十余位莊戶是村中牧鵝好手,狼群襲來時,這鵝警覺,與狼斗了一場,可惜不是對手。

好在讓這些莊戶逃了性命,沿途呼喊,許多地里勞作的莊戶也隨之逃入村中,要不然,東溪村怕是要族滅。”

趙禎撫慰了眾人一番,幾人也表了一番衷心。趙禎問道:“我見你等正在收拾些什么,可是產蛋了嗎?”

眾人戶型看了看,都不答話。晁寧道:“吳鶴,你是鵝場管事,來回話。”

吳鶴上前一步道:“死了許多鵝,地上殘留了許多大羽,鵝絨等物,我等收集起來,清洗后,也能當成制作被子,箭矢材料。”

趙禎點了點頭,說道:“吳鶴管事想的周到,你等去忙吧。”

晁寧帶著趙禎沿著東溪村轉了一圈,趙禎心中對東溪村也有了大體印象。往回走時,趙禎對晁寧說道:“晁蓋哥哥如今事情不少,晁管事帶我去見了吳學究,便去幫晁蓋哥哥料理莊事去吧。”

不一時,晁寧帶趙禎去了一處書齋,敲門進去,見了吳用,晁寧自去了。

趙禎與吳用又重新見了禮。趙禎開口道:“吳先生,如今晁保正舉薦了你做這東溪村里正,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吳用道:“非是小生推脫,實在是心思不在此事上。”

趙禎問道:“加亮先生意欲何為?”

吳用道:“小生遍讀兵書戰策,也好習武會友,今欲效仿三國奉孝,做個軍師祭酒。”

趙禎道:“我已明白先生心意,如今梁山鄉一鄉之地,鄉兵軍士不過500之數,不過設正副指揮使、都頭、副都頭等職。與先生而言,尚不匹配。不如先在鄉中認個鄉佐,助我管理梁山鄉,也好時時請教,一俟用兵,再來軍中參贊如何?”

吳用聽了,心中高興,對趙禎道:“全憑鄉長吩咐。”

趙禎道:“多聞先生智計過人,來時聽晁寧說道,東溪村今年10月要去縣里繳納12件靈物,先生可有法子避免嗎?”

吳用搖了搖手中鵝羽扇,眉頭一縱,計上心來。說道:“有了,有了!”

趙禎道:“先生,計將安出。”

吳用不慌不忙,疊兩個指頭,言無數句,話不一席,讓趙禎茅塞頓開。

←→新書推薦: